“这件带仙鹤的,领口能再收小点不?”“棉麻的摸着比丝绸得劲多了!”南京老巷里那家开了十五年的寿衣店,最近彻底变样了——一群黄头发蓝眼睛的外国人围着衣架挑寿衣,对着镜子转着圈调版型,店主李姐都忍不住念叨:“干这行这么久,头回见试寿衣跟选日常衣服似的认真。”
![]()
这事儿得从上个月一个美国姑娘说起。那天艾米背着帆布包推门进来,张口就问“这件藏青色带暗纹的能试穿不”,李姐当时就愣了,还以为她走错地儿了。直到艾米指着寿衣上的云纹,声音轻轻的:“我奶奶去年走的时候,我连她最后穿的衣服都没敢看,现在想摸摸这种‘告别时穿的衣服’,好像能少点对死的害怕。”李姐这才明白,这群老外不是来凑热闹的。
![]()
后来上门的外国人越来越多,每个人的理由都让人心里一软。德国的汉斯教授,选了件素面棉麻寿衣,捏着布料半天没说话,最后才说“这触感像我小时候奶奶织的围裙,要是死是这感觉,好像就不那么冷了”;法国小伙皮埃尔试穿时还拿手机拍了视频,配文写着“认真选好最后一件衣服,才知道活着的每一天都该好好过”;最特别的是一对度蜜月的情侣,试穿同款浅灰色寿衣时还笑着说“提前看看老了以后一起‘走’的样子,现在更想好好过每一天”。他们会追着问“为啥寿衣纽扣是单数”,会纠结“袖口能不能改宽松点”,全程没有半点马虎,反而满是郑重。
![]()
可这场景传到网上,评论区直接吵开了。有人点赞:“把死当生命的一部分,这种想法太难得!”也有人不理解:“寿衣是给逝者留的体面,活人试穿也太不尊重老规矩了!”就连隔壁开杂货店的张阿姨,起初也跟街坊嘀咕“外国人咋啥都不忌讳”,直到有天看见艾米对着镜子里穿寿衣的自己轻轻叹气,突然说:“好像……死也没那么吓人了。”
其实不只是南京,上海、北京的几家老寿衣店,最近也遇到过类似客人。他们有的在国内生活多年,有的就是来旅游的,共同点是都想打破对死的“不敢碰”。就像意大利设计师劳拉说的:“我们总把死藏在黑布后面,可连它的‘外衣’都不敢摸,又怎么会懂活着该珍惜啥?”
![]()
现在李姐的店门口,多了块中英文小牌子:“欢迎了解,理性交流”。有人说这是中外对生死看法的不一样——我们觉得“寿衣是逝者的尊严,活人碰不得”,他们却觉得“直面死亡,才能更懂活着”。但说到底,不管用哪种方式,大家想的都是同一件事:好好对待生命,认真告别。
![]()
看着店里老外们认真挑寿衣的样子,突然觉得:或许比起躲着忌讳,正视死亡,才是对生命最温柔的尊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