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近日,枭龙战机对阿富汗首都的精确打击,令局势再次生变。
阿富汗塔利班政权速作出外交回应,这一转变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这让不少人跌破眼镜,那个跟美军死磕20年,把超级大国拖到撤军的塔利班,怎么在巴基斯坦面前撑不过24小时就认怂了?
![]()
从“游击队神话”到“活靶子困境”
2001年,美军带着最先进的装备入侵阿富汗,塔利班靠着山地游击战硬生生熬走了对方,可如今面对邻国的打击,却连还手的力气都显得不足。
这背后不是简单的“打不过”,而是一场战术、利益与地缘格局的全面博弈。
冲突爆发前一周,巴基斯坦的一个市场突然发生爆炸,27名平民当场身亡。
![]()
事后巴方调查显示,发动袭击的巴基斯坦塔利班(巴塔)分子,作案后直接穿越边境逃到了阿富汗境内的避难所。
这样的事情不是第一次发生,仅2025年上半年,巴塔就从阿富汗境内发起了17次跨境袭击,造成超过150人死亡。
巴基斯坦早就跟阿富汗提过抗议,要求对方交出巴塔头目并摧毁其营地,可塔利班总是以“无法完全掌控边境”为由推脱。
![]()
更让巴方坐不住的是,10月初阿富汗外长突然访问印度,两国签署了“贸易与安全合作协议”。
印度和巴基斯坦可是几十年的老对手,边境冲突就没断过,阿富汗这一举动,直接让巴基斯坦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困境。
10月11日晚,首批“翼龙”-2无人机升空,这些无人机带着夜视设备,24小时盘旋在阿富汗境内的重点目标上空。
![]()
凌晨2点,空袭正式开始。
“枭龙”战斗机从巴基斯坦境内的空军基地起飞,全程保持在阿富汗防空火力之外,投下了精确制导炸弹。
第一波打击就直奔喀布尔的边防旅指挥部和坎大哈的两个主力兵营,据巴方事后披露,这一轮轰炸直接摧毁了塔利班3个指挥中心,炸死炸伤超过100人,其中包括两名巴塔高层头目。
![]()
塔利班一开始还想反击,沿着边境线部署了不少兵力,声称要“让巴基斯坦付出代价”。
可他们很快发现,自己根本找不到对手。
巴基斯坦的无人机一直在高空监视,只要塔利班的部队一集结,炸弹就会从天而降。
这种“看得见却打不着”的打击,彻底摧毁了塔利班的士气。
![]()
更关键的是,塔利班如今的身份变了,不再是当年藏在山里的游击队。
执政后他们穿上了统一的军装,建起了固定的军营,指挥官们也有了专门的办公地点,这些原本象征着“正规军”的标志,在精确打击面前全成了活靶子。
冲突爆发7小时后,塔利班的伤亡人数已经超过200人,而巴基斯坦方面只付出了23人伤亡的代价。
更让塔利班头疼的是,国内的粮食危机已经到了临界点。
![]()
塔利班“认怂”的现实枷锁
2025年夏天阿富汗遭遇了几十年不遇的干旱,赫尔曼德、坎大哈等主要产粮区颗粒无收,42%的省份都在闹粮荒,1900万人面临重度粮食不安全。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本来准备了1200吨小麦援助,可因为冲突爆发,物资全堵在了巴阿边境的托尔哈姆口岸。
粮食进不来,国内的怨气就开始发酵。
塔利班的官员们很清楚,要是再打下去,别说对抗巴基斯坦,自己的政权都可能保不住。
![]()
阿富汗的经济几乎全靠巴基斯坦,大部分进口物资要走卡拉奇港,就连塔利班58%的财政收入来自鸦片走私,走私通道也得经过巴阿边境。
巴基斯坦要是一封锁边境,阿富汗经济就得崩盘。
这时候国际社会的调解也赶了过来。
卡塔尔作为中间人,提前三天就把巴阿双方的代表请到了多哈秘密磋商。
![]()
中国通过“中阿巴三方对话机制”,分别给两国传话,希望双方保持克制。
而美国那边的表态,更让塔利班不敢再硬撑,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说,要是巴阿冲突继续,美国应该考虑重启巴格拉姆空军基地。
多重压力之下,塔利班终于松了口。
10月15日,双方达成48小时停火协议,原本定于17日到期,可阿富汗主动表态,只要巴基斯坦不违约,停火可以一直持续。
![]()
这时候的巴基斯坦也见好就收,毕竟他们的目的本来就不是占领阿富汗,而是要解决巴塔和印度的问题。
巴方发言人明确表示,停火能不能继续,关键看阿富汗能不能管住境内的武装分子。
10月18日,多哈停火协议正式签署,核心条款就两条:阿富汗不再庇护巴塔等反巴武装,巴基斯坦保证不越境打击;双方不再与对方的“敌对国家”搞军事结盟。
![]()
协议签完的当天,联合国的援助物资就通过托尔哈姆口岸进入了阿富汗,喀布尔的面粉价格当天就降了下来。
可能有人会问,巴基斯坦为什么不趁机彻底打服塔利班?
其实巴方心里很清楚,阿富汗这地方号称“帝国坟场”,美军打了20年都没能站稳脚跟,自己要是派地面部队进去,肯定会陷入治安战的泥潭。
所以这次巴方特意采用了“非接触式”打击,只用空军和无人机,打完就收手,既达到了目的,又避免了陷入战争泥潭。
![]()
回头看这场冲突,塔利班的“认怂”不是因为胆小,而是因为从游击队变成执政者后,不得不开始权衡利弊。
以前打美军,是为了生存,输了大不了退回山里;现在要管一个国家,要考虑粮食、经济和外交,根本输不起。
而巴基斯坦的胜利,也不是靠武力碾压,而是精准抓住了对手的软肋,用最小的代价达成了战略目标。
这也给我们提了个醒,现代战争早已不是“谁更勇猛”的较量,而是战术、经济、外交的综合博弈。
塔利班用20年证明自己能打游击,却用7小时明白执政者的难处;巴基斯坦则用一场“闪电战”证明,有时候精准打击比全面入侵更有效。
巴阿和平的路还很长,但这场冲突留下的经验,或许能让两国在未来的相处中,多一份理性和克制。
文/编辑:Alone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