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10月19日荷兰经济部长卡雷曼斯突然喊话求见中方,要解安世半导体的僵局却嘴硬没做错。
嘴上说干预是自主决定,法院文件却藏着6月美方逼换中国CEO的实锤,拿国家安全当借口,连半份技术转移证据都掏不出。
更离谱的是,他们接管的总部,连芯片产能的三成都是奢望,这场企业纠纷背后,到底是谁在操盘产业链博弈?
![]()
荷兰的自相矛盾
卡雷曼斯在电视节目《Buitenhof》上的表态,被外界解读为荷兰服软的信号,但细究他的言辞,却处处透着强硬。
面对是否认错的追问,他始终回避,甚至对着荷兰NOS广播公司坚称荷兰没有做错什么,反咬中方混淆事实,这种既要又要的态度,让这场协商从一开始就充满变数。
荷兰的嘴硬背后,是一套自相矛盾的说辞,他们一会儿说干预是为防止业务和知识产权转移出欧洲,一会儿又拿不出任何能站得住脚的证据。
![]()
9月底荷兰经济事务部突然出手时,动作快得让人咋舌,直接接管安世半导体,法院紧接着裁定暂停闻泰创始人张学政的CEO职务,还把他的股份几乎全托管给第三方。
整个过程没有公开听证,没有给中企辩护机会,用的还是一部冷战时期尘封的《货物可用性法》,这部原本用于战争时期保障物资的法律,此前从未在半导体领域用过。
更讽刺的是,荷兰试图把自己包装成自主决策者,却被自家学者戳破。
![]()
荷兰克林根代尔研究所的马艾克・奥卡诺海曼斯直言,欧洲没理清对华关系,荷兰这举动大概率是在美国压力下做的。
6月12日的美荷会议记录更是把真相摆上台面,美方明着要求安世换掉中国籍CEO,不然就可能被列入实体清单。
卡雷曼斯对这些关键证据视而不见,只想着用空话蒙混过关,这种自欺欺人的把戏,只会让荷兰在国际社会更被动。
![]()
美国阴影下的荷兰选择
安世半导体这场风波,并非凭空出现,这家总部位于荷兰的芯片公司,原本是飞利浦旗下产业,2018年被中国闻泰科技收购时,整个过程在国际市场风平浪静。
彼时荷兰方面并未提出任何异议,直到2023年下半年,局势突然反转,荷兰以国家安全为由,开始介入企业运营。
转折点背后,是美国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持续打压,2024年12月,美国先把闻泰科技列入实体清单,上个月又扩大范围,把控股50%以上的子公司也拉了进来。
几乎在同一时间,荷兰就搬出了那部冷战旧法,对安世半导体动手,荷兰官员还致信安世的西方高管,要求企业必须独立于黑名单上的股东,说白了就是要和中方彻底切割。
![]()
荷兰之所以对美国言听计从,本质是怕失去美国主导的产业链资源,他们担心安世被列入实体清单后,企业会失去与美国企业的合作资格,进而影响荷兰整个半导体产业。
但这种牺牲他人利益保自己的算盘,显然打错了,安世半导体的核心命脉根本不在欧洲。
全球七成的芯片产能都在中国东莞、无锡的工厂里,东莞厂区每天要发两亿多颗芯片到世界各地,欧洲车企的车规级芯片,十有八九都靠这些中国工厂供应。
荷兰以为接管总部就能掌控全局,殊不知自己攥在手里的,不过是个没有产能的空壳子。
![]()
中方反制与荷兰困境
荷兰的任性干预,很快迎来了中方的反制,10月4日,中方直接对安世半导体实施出口管制,特定成品芯片、分立零部件不能随便出口,工艺配方这些核心资源也禁止跨境提供。
这一出手,直接掐住了欧洲产业链的命门。
最先慌神的是欧洲汽车制造商,代表宝马、奔驰等16家车企的欧洲汽车制造协会(ACEA)紧急警告,说再断供几周,欧洲车企可能就得停产。
车规级芯片的供应商认证要花好几个月,短期根本找不到替代品,荷兰政府这下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们原本想讨好美国,却没想到把自己的汽车产业拖进了泥潭。
![]()
更让荷兰头疼的是安世中国的强硬态度,10月19日安世中国发布全员信,明说自己是独立经营的中国企业,法定代表人有最终决策权。
荷兰总部想断员工工资、停系统权限?安世中国直接表态:员工有权拒绝这些没经过法定代表人同意的指令,工资奖金都由国内公司照常发放。
这意味着荷兰接管的总部,连对中国工厂的基本管理权都没有。
荷兰的困境,本质是对产业链话语权的误判,他们以为靠着美国的指挥棒就能掌控半导体产业,却忘了中国早已是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重要一环。
![]()
就拿荷兰的阿斯麦来说,中国市场的销售占比都快到三成了,荷兰既想赚中国的钱,又要砸中国的锅,这种两头占的想法根本不现实。
英国《金融时报》看得透彻,在这场科技博弈中,如果荷兰继续硬扛,欧洲可能成为最大的输家。
规则与信任的考验
这场围绕安世半导体的博弈,早已超出单一企业的范畴,直指国际经贸规则的核心,荷兰口口声声说基于规则,转头就用行政手段抢中企资产,连个像样的证据和司法程序都没有。
闻泰科技合法持有股份,却被强行剥夺管理权,这种做法要是不纠正,以后谁还敢在荷兰投资?全球投资规则不就成了废纸?
![]()
中方的态度一直很明确:对话可以,但必须基于相互尊重,不能只是嘴上说说,外交部发言人反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搞歧视性做法。
商务部发言人更是点出要害,荷兰这举动违反契约精神,损害自身营商环境,美方是始作俑者。
中方强调合作不等于默认,更不等于容忍,就像不能既当裁判又当球员,荷兰不能一边伤害中方利益,一边又装作什么都没发生。
![]()
更深层来看,这场危机也是欧洲战略抉择的试金石,在中美竞争格局下,不少欧洲国家陷入了站哪边的纠结。
荷兰作为半导体领域有话语权的国家,本应基于独立和理性做出选择,却任由美国压力左右,这不仅影响安世一家企业的命运,更可能冲击整个欧洲半导体产业链的稳定。
中方的回应,既是给荷兰一个机会,也是给欧洲其他国家提个醒,合作是相互的,信任是双方的,吃肉不买单的逻辑终究行不通。
![]()
现在的荷兰,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是继续嘴硬,把责任推给国家安全,还是承认问题,拿出实际行动恢复信任?答案其实很明显。
认错不是丢脸的事,硬扛才会让自己越陷越深,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经不起反复折腾。
荷兰要是真把自己当成有责任感的国际参与者,就该明白:规则不是用来约束别人的,而是大家一起遵守的。
只有真正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让这场断供闹剧收场,让中荷经贸关系回到正轨。
信息来源:
观察者网:《荷兰经济事务部大臣透露“将在几天内与中方会面”,但仍在狡辩》,2025-10-20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