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上当了1.6亿年霸主的,是恐龙。这段时间,是人类文明史的上千倍,到最后,它们也没发展出能制造工具、传递复杂思想的智慧。这事儿不是演化的失误,生物在生存游戏里做的最现实选择,才是背后的原因。
![]()
演化的目标,不是变聪明,第一要务是能活下去。恐龙活跃的年代里,裸子植物长满了地球,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也高,食物几乎取之不尽。存活最直接的依仗,在这种生态环境下,是体型和力量。体重能到30吨的,是雷龙,它的脑部只有150克,脑体比还不到0.001%,凭着庞大的身躯,它就能安稳啃食高处的植物。霸王龙不用说,能碾碎骨头的,是它一口的咬合力,靠尖牙利爪,它就站在了食物链顶端,根本用不着费脑子想捕猎策略。人类先祖不同,身形单薄是他们立足草原时的状态,既没有尖牙也没有厚皮,只能靠琢磨办法找食物、躲天敌,脑部才被迫一点点发育起来。
耗能巨头,本质就是脑器官。人类的脑部只占体重2%,消耗的能量要占到20%。将能量投入体型发育,于恐龙族群而言,是高效的生计策略。中生代的温暖气候,让植物疯长,食物不用恐龙发愁,高能耗的脑组织,不会被它们优先发展。脑力发展,受限于它们的新陈代谢机制,作为变温动物,能量大多用在调节体温和支撑运动上,投入脑组织的份额少得可怜。哺乳动物比如人类先祖,恒温代谢能持续供应能量,坚实的基础,为脑部发育打了下来。
![]()
高等认知能力的发展,被这类史前霸主的身体构造困住了。很多恐龙体型巨大,体长能到30米的,有腕龙,它的脑部小得可怜,霸王龙的脑重350克,复杂的认知活动,根本撑不起来。关键的是它们的前肢,要么像霸王龙那样退化变短,要么像迅猛龙那样只有钩状爪子,用途只剩攻击,抓握东西根本做不到。制作器具,没有灵活的肢体末端,便无从谈起,器具的运用,是助推脑部演化的关键力量。人类直立行走解放了双手,石斧能握、木棍能削,这种操作反过来让脑部变得更发达,良性循环形成。
少数恐爪类生物触碰到了智慧特质的边缘,成长的机会,周遭环境没给它们。在恐龙里算学霸的,是伤齿龙。它体重50公斤左右,脑部有20克,脑体比达到0.04%,和现代鳄鱼的水平接近。CT研究发现,它们的视觉叶很发达,具备初步的因果推理能力,往极地迁移时,发展出了社会性。中生代的气候太稳定了,1亿多年里,能倒逼它们物种迭代的大变化没出现,没有生存压力,智慧的萌芽长不大。可惜的是,6600万年前,那颗小行星撞上了地球,100亿颗原子弹当量的能量瞬间摧毁了生态系统,伤齿龙和其他恐龙一起走向灭绝,继续演化的机会,没有了。
![]()
人类的崛起,充满了偶然。曾是边缘物种的,是我们的祖先。森林退化,逼着他们走向草原,食物短缺,逼着他们合作捕猎、使用器具。为了支撑脑部消耗,人类牺牲了肠道的长度,转而靠熟食获取更多能量。更强的抗氧化能力,在多巴胺神经元的演化中形成,能应对高负荷脑力活动带来的压力。这些条件凑在一起,智慧才有了生长的土壤。
生物演进的终极方向,不是高等认知能力,它只是特定环境下的生存选项。体型与力量的路径,被恐龙族群择取,在属于它们的地质年代里,它们活得极为顺遂,脑部发育的方向,被人类选择,在危机中,我们走出了自己的路。要是当年小行星没撞地球,伤齿龙会不会慢慢演化出能握器具的手、能传递语言的脑?没人能给出答案,这说明,演化的魅力不是注定,是那些偶然与必然交织的选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