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956年夏末,一位名为杜致仁的青年在姐夫杨振宁家中服药离世,年仅二十二岁。他赴美求学三年,欠下七千美元债务,换算到如今约十万块。他的姐姐杜致礼与姐夫杨振宁目睹他没了气息。多年后,年迈的杨振宁坦言,这是他此生最难以释怀之事。
![]()
杜致仁不是天才,只是个普通的留学生,他家以前是国民党的高官,1949年逃到台湾后,日子一下就垮了,靠救济过活,1953年他去美国,全靠借钱读书,到1956年实在撑不下去了,妈妈寄来五百美元,根本不够用,蒋介石那边只答应分两年给一千美元,政治关系一点用都没有,这种事当时很多,流亡家庭的孩子大多都被扔在那儿了。
![]()
很多人说杨振宁有钱不帮小舅子,可他们不知道,一九五六年他还没拿诺贝尔奖,一年挣一万美金,看着不少,可刚买了房,还背着贷款,家里一点积蓄都没有,他老婆杜致礼没工作,两人每月花销都得算着来,不是不想帮,是真拿不出钱,在美国,外国人没福利,亲戚之间帮忙也没人管,杜致仁把找人帮忙当成最后的指望,结果谁也帮不上他。
![]()
杜致仁自杀,不是因为没钱,是因为他放不下脸面,他本可以打工,可以延期毕业,可以找华人社团帮忙,但他都没做,他只敢跟最亲的人开口,开口要的也不是活命的钱,是三千美元,为了体面地毕业,他不敢让人知道他穷,因为家里以前是当官的,这种羞耻,今天很多年轻人也有,他们拼命装出成功的样子,失败却成了谁也不能提的事。
![]()
钱学森回国后被体制捆住,杨振宁留在美国成了圈子里的名人,两条路,两种活法,杜致仁卡在中间,够不着台湾的政治圈,也融不进美国的社会,更挤不进杨振宁那个科学圈子,他就像一块被时代碾碎的小石头,没人听见他的声音。
![]()
2025年,美国留学生贷款违约又涨了三成七,中国不少家长为孩子留学把积蓄掏空,杜致仁的事早几十年就发生过,可今天的年轻人还在走老路,他们背债,扛着压力,不敢说出口,他们的苦,没人听见,一直闷在心里。
结语:杨振宁一生都未再提及此事,或许是因为这太过沉重。他未能拯救的,并非仅仅是一个弟弟,而是一个时代所带来的伤痛。这伤痛中,包含着政治、阶级、文化、金钱等诸多因素,还有无数像杜致仁一样,敢怒而不敢言的年轻人。他们并非不想生存,只是不知如何继续生活下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