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太原第七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迎来一项技术突破——成功为一名82岁高龄的重症肺部感染合并巨大骶尾部压疮的患者,首次应用俯卧位通气技术。该技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该院在急危重症呼吸支持治疗领域迈上了新台阶,为救治更多危重患者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病情危重,治疗陷入两难
9月15日,患者因严重肺部感染收入该院重症医学科。入院时,患者呼吸衰竭,生命垂危。与此同时,巨大的挑战还来自于患者骶尾部一面积达16*13cm的四期压疮。严重的肺部感染需要采取高效的呼吸支持手段,而巨大的压疮创面却极大地限制了体位的选择,传统的仰卧位通气效果不佳,治疗一度陷入困境。
突破壁垒,首例俯卧位通气方案确立
面对困境,重症医学科团队没有放弃。他们迅速启动多学科诊疗(MDT)模式,与烧伤整形与创面修复科吴学斌医师团队深入会诊。经过缜密论证,团队一致认为,实施“俯卧位通气”是改善患者氧合、抢救生命的关键。尽管患者存在严重压疮,操作难度和风险极高,但为了挽救生命,重症医学科团队决定迎难而上,将此次治疗作为科室的首例俯卧位通气技术实践与攻坚战。
多学科护航,为“首例”清障奠基
为确保这项首次开展的技术能安全、有效地实施,创面修复科团队率先行动。他们于9月25日为患者施行了创面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有效管理压疮创面,为俯卧位通气创造了至关重要的先决条件。
在充分的准备下,重症医学科团队精准评估、密切监测,于近日成功为患者实施了俯卧位通气。整个过程中,医护人员严密守护,确保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
技术显效,患者终迎康复曙光
俯卧位通气实施后,患者的氧合指标得到显著改善,肺部感染随之得到有效控制。在呼吸支持稳固的基础上,创面修复科团队乘胜追击,于10月13日应用抗生素骨水泥填充术对压疮做了进一步修复。在重症医学科与创面修复科的紧密协作与接力救治下,患者情况一天天好转,并于近日康复出院。
意义深远,开启危重救治新篇章
此例患者的成功救治,是该院多学科协作(MDT)模式的典范,更是医院重症医学科在呼吸支持技术上的一次里程碑式突破。它证明了该院ICU团队具备攻克复杂疑难重症的技术能力和勇气。未来,重症医学科将继续深化与各科室的协作,积极引进和开展各项先进生命支持技术,为守护龙城百姓的生命健康贡献更强大的力量!
(责编 张丹丹 孙瑶 通讯员 卫娜娜 助编 曹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