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大爷退休后,身体一直不错,最近却总觉得头晕目眩、四肢无力,家人劝他早点去医院检查。可是一想到医院的流程,刘大爷心里就犯嘀咕:“不是听诊,就是问诊,怎么动不动就抽血?
一抽还不止一管,真有这么必要吗?”在候诊区,他还碰到几位同样“满肚子问号”的病友,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着:为啥一看病就被“扎一针”?
难道除了抽血,医生就没有别的判断办法?
![]()
这其实是很多人的共鸣。每次走进医院,“先抽血、再等结果”几乎成了看病的标配流程。不少人心里暗自犯嘀咕,抽血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抽走的那么多管血,真的用得上吗?会不会对身体有损伤?那些流入试管的血液,最后又被用到了哪里?
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医院抽血背后的“秘密”,看懂抽血到底有多重要,或许你就能明白,这简单的一针,其实是一场关于健康的深度探查。
真相远比想象丰富:抽血不是“小题大做”,而是诊疗的重要入口。背后的科学逻辑和安全保障,正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知道的一道健康常识。
尤其是很多人都忽视的“剩余血液去哪了”这一细节,也许会颠覆你的常识。
![]()
很多人以为,抽血就是随便“化验一下”,其实医学上,大部分疾病的诊断都无法单靠肉眼或问答完成,血液就像是身体的“黑匣子”,记录着五脏六腑的最新动态。
血液里除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还包含数百种酶、蛋白质和代谢产物,是身体内部健康信息的“快递员”。
权威数据显示,仅血常规一项,就能检测三十多项指标,快速排查常见的感染、贫血、血液肿瘤等问题。如果再加上生化、免疫、血流变等检测,医生就能对心肝脾肺肾等脏器的功能和运行情况有立体评估。
血常规:能初筛感染、判断免疫系统功能、辅助发现白血病等严重血液疾病。
血脂、血糖、生化全套:直接关系到三高、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判别和风险预警。
凝血四项、体液电解质、肝肾指标:是术前、重症、慢性病管理的核心参考。
肿瘤标志物、激素水平及各类病毒筛查:为癌症、内分泌及感染性疾病的早期筛查提供科学依据。
正是因为血液“载体”极其丰富,每一种病情都有可能在血中留下痕迹,所以医生首选“抽血”为诊疗第一步。有数据表明,目前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早期诊断至少75%的疾病,都离不开抽血化验提供的“证据链”。
![]()
也有不少人疑惑,每次检查医生都让抽好多管,每管2-5毫升,一次下来感觉好像抽了不少。其实真相并不复杂:
每一项血液检查都要单独的一次
因为检验方法、所用试剂不同,其试管内定量、添加剂都要严格匹配;比如血常规用紫盖管,生化用黄盖管,血型用红盖管等。
成年人血容量在4000-5000毫升以上
哪怕一次抽5管,合计也只有10-25毫升,只占人体血容量的0.2%—0.6%。专业检验科医生反复强调:单次抽血远低于“安全上限”,对身体几乎没有风险。
据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数据显示,常规抽检对中老年人及一般病患健康来说,都是“微乎其微”的干预。
![]()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些被抽出来的血还承担着“二次安全使命”:部分会被留作复检样本,一般在实验室潮湿恒温保存一周左右,只有确诊需要追加化验或者争议样本溯源时才会用到。
之后,这些剩余血液会严格按照医学垃圾管理流程销毁,以杜绝信息泄露和生物安全问题。
不少人经常抱怨抽血麻烦、耗时、不舒服,但权威医学统计证明,能够定期体检并及时发现问题的人,慢病发生率至少能较对照组低20%—30%。
通过一次抽血,能及早发现贫血、感染、早期肿瘤和糖尿病等50多种常见病风险。“三高”患者和老年群体每6-12个月抽一次血,慢性并发症筛查率显著提高,有利于用药调控和健康规划。
血液生化、免疫等多项指标,能对手术、孕产、恢复过程做“量身定制”决策,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很多常被忽略的小症状(如乏力、肢冷、口渴、出血点)只有通过血检才能找到“幕后主因”,这样临床医生才能确保“精准治未病”,防止疾病由轻转重。
![]()
面对抽血,尤其是中老年人,难免担忧。想让过程更顺畅、结果更准确,可以记住这几招:
保持空腹抽血:空腹8-12小时,利于血脂、血糖等关键指标准确判断。
采血前及时咨询:忌口、药物影响和是否应停药,一定提前和医生确认。
舒适坐姿,放松心态:采血时调匀呼吸,动作配合可减轻不适感。
采血后妥善按压:避免揉搓穿刺点,正常按压3-5分钟即可,减少淤青概率。
如果抽血后有头晕、乏力,建议及时休息,适量补水。对特殊老年群体或身体极度虚弱者,每次抽血量都可个体化调整,有专业团队全程把关,无需过度担忧。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