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山有木兮木有枝
——赏阅庞宇真女士散文集《爱的佐证》
(文/陈红军)
(一)
爱既是古老的话题,也是不老的话题。作为人类来说,因有特殊的情感,表达爱的方式可能更高级,可能更丰富多彩。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通过“春蚕吐丝至死方休,蜡烛燃尽成灰才泪干”的这种象征性和拟人化的表达方式,构建出了生命终结才停止的无我付出之爱的情感闭环,这是李商隐笔下的“爱的佐证”。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宋《越人歌》),通过比兴手法,以“山有木”的自然意象引出“心悦君”的情感表达,通过“枝”与“知”的谐音双关含蓄地传递着爱慕之意。爱是自然的,宛如山上有树木,树木有枝丫;爱也可能常不被人理解,付出了爱,别人并不知道,并不理解,只有自己心里最清楚。这是越人有关对爱的表达和歌颂,这是越人笔下的“爱的佐证”。
![]()
我觉得既然是爱,那一定是不加修饰的,不伪装的,是发自内心的自然呈现或表达,宛如:我们自然会联想到山上有树木,也自然会联想到树木生枝丫。这种自然的爱之流露,也正是文人笔下自然的文字流淌。
今天,我躺在秋阳下的草坪上,仰望天空,赏白云飘逸,忽见大雁南飞,心中产生莫名的涟漪,说不出的感受。闭目静思,我理解了内心深处的触动,原来我对南飞的雁群产生了自然的人性关爱。我在担忧着它们南飞远途的安全,担忧着远行中是否会出现孤雁落伍的悲凉插曲,我祈愿他们南行顺风。深究着我这自然的心迹,无缘因境遇而随缘出现了有缘的关爱,一切皆自然而生的爱。
此时,我想起了作家庞宇真的散文集——《爱的佐证》,顿悟:合集中的篇篇文字所携带的“爱“,不正是作者内心的自然呈现吗?终于,酝酿已久的有关撰写此散文集书评的文章标题在眼前浮现——山有木兮木有枝。
庞宇真女士是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邢台市作家协会会员、《新编小学创意写作》丛书编委。她以散文集的方式给我们带来了更丰富多彩、更有深意的生活之爱和人生之爱。《爱的佐证》一书,这本由远方出版社出版,青年作家网装帧设计,汪鑫总编策划编辑的散文集,是庞宇真女士为我们呈现的另一种有关爱的诠释。
(二)
散文集《爱的佐证》一书,于2025年7月第一次印刷面世。全书分为六个篇章:稚嫩印痕 、情深义厚、生活小思、教育的本质、润物无声、作文指导。全书以“爱“为线,串起了岁月如烟,讴歌了父严母慈,传承了尊师孝长。同时,还向我们呈现出一位新时代“最美教师”庞宇真现象。全书,以朴素的语言,娓娓道来,给读者自然呈现出爱无处不在。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诗经•蓼莪》)这是在静默中常守护,而常被忽略的父严母慈之爱。
深秋,室友燕和霞的母亲风尘仆仆地赶到学校,送来了羽绒服和保暖服。而我,心中满是羡慕。到了第三天,我依然未见到母亲的身影。第四天,吃过早饭后,一二节课一结束,我便立刻向班主任请假回家。进家门后,心中却忍不住埋怨母亲不够心疼女儿。面对怒气冲冲的我,母亲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微笑着,一脸歉意地回应:“我只说过两天就是周六了。天冷了,你自己也可以回来拿衣物啊……”之后的日子里,衣、食、住、行,全都自己去操心,反而成为其他父母口中教育子女效仿的榜样。这是《那年,我十七岁》里,我在妈妈的教导下,插上了长大成人的翅膀,在母亲的放手下飞翔。
母亲白天像牛郎一样辛勤劳作,夜晚则如织女般忙个不停。父亲则会用他那双大手插在我的腋下,一个倒栽葱将我甩到背上。我趴在父亲那宽厚的背上,渐渐进入梦乡。周末,我还拥有一个独特的“滑梯”,我的小屁股顺着父亲伸直的双腿——顺势滑下。有时,我还会坐在他的脚上,他轻轻抖动双脚,我就像荡秋千一样欢快。我还有一个万花筒,这是父亲亲手为我制作的。正月十五闹花灯的时候,父亲还会用小木板、被热水炸掉底的输液玻璃瓶、两根小铁丝和木棍做成一个简单又好看的灯笼。这是第二章情深义厚中《爱的佐证》向我们呈现出来的自然父爱,父爱是那么的朴实,父爱是那么的让人流连忘返。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虽报达不了如春晖般普泽的长辈之恩,但晚辈们那如小草般的微弱孝心之爱,依然会在燃烧着激情。
叔父每次回老家,总会带上奶糖、奶粉送到奶奶屋里;父亲从外地归来,也不忘买些土特产来孝敬奶奶。父亲常常叮嘱,有了好吃的,一定要先给奶奶尝尝。已经工作的哥哥、姐姐和我,每次回家时,都会效仿父辈的做法,前往奶奶的住处,将吃的喝的一股脑儿地放在奶奶屋里的桌子上。这是《孝,植根于心底》所展现的场景,告诉人们: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孝道之爱在文字里散出芳香,让美好代代传承。
《带着父母去旅行》一文,让我们看到了父母第一次吃自助餐,不浪费粮食的优秀品质;父母第一次住宾馆,母亲满脸的喜悦之情,还不忘记老家的老姐妹。用作者的表述:带着父母去旅行的孝道,既让父母增长了见识,也让儿女尽到了孝道。
孝道之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通过孝道表现的叙述让我们看到新时代的子女那微弱的孝心之爱。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忙碌一生的老师们,青丝变白发,如勤劳的蜜蜂,这是说不完的师情之爱。
从《变形小记》中,我们看到了庞宇真老师的赏识教育带来的成果。通过奖励等方式,把平日无人认领的文具当作奖品奖励给孩子们,以激励孩子们的优秀表现。庞老师为困难家庭的孩子自掏腰包定牛奶,并用善意的谎言保护孩子的自尊,为孩子提供每日饮用牛奶的机会。终而,让一个瘦弱的孩子身体越发健壮。孩子不负众望,努力学习,在百分之五十高中录取率的情况下,顺利升入了高中。
“教育的本质”“润物无声”“作文指导”,让我们看到了庞宇真老师作为人民教师的责任心、细心、耐心和大爱之心,有这样的恩师,自然少不了桃李满天下的硕果。这儿,我们要向庞宇真老师致敬,感谢她带给教育的清凉和出彩。
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南宋•辛弃疾)这是古人在松涛间的高歌,歌颂:人与动植物,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是爱护动植物和大自然,追求与自然共生,心灵与万物共鸣的和谐之爱。
我种下一棵棵玉树,精心浇水施肥、修剪枝叶,期待着它们能长成一片茂密的丛林。(《爱是佐证•玉树临风自风流》)明年,我还会在老家门外种植木槿树……我会让它自然而然地生长,肆意地绽放,因为它还要为乡亲们提供美丽的花朵呢!(《爱的佐证•树非树》)那沉甸甸的花盆里,不仅装满了沉甸甸的泥土,更承载着一份沉甸甸的爱护自然的童心,以及能够收获绵长恒久花香的信心,还有那份能够滋润心田的满满爱心。(《爱的佐证•草木之心》)玫瑰不仅仅属于爱情,它已经超越了爱情的范畴,属于更多喜爱它的人……(《爱的佐证•超越爱情的玫瑰花》)这些,等等皆是作者与动植物的情感交融,体现了作者的自然观,让我们看到了作者的生态观念,这是人与动植物,人与自然的心灵共生、共鸣之爱。
总之,书中,无论是父严母慈之爱、孝亲敬长之爱、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师生之爱,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爱,篇篇文字皆散发着爱的光芒,温暖着读者的心房。篇篇文字所流露出来的爱皆是那么自然,那么让人难以释怀。
(三)
本篇文章,与其说是书评,倒更像是读书笔记,就当是带着有缘者品味庞宇真女士的大爱之作《爱的佐证》的书香气,让我们在爱心的文字海洋里体会生活中的另一种幸福。毕竟,在快节奏的生活下,我们常会无心地忽略身边的爱意。静下心来,感受爱的温暖,给予生活一点爱,给予社会和自然一点爱;同时,也感受社会和自然给我们带来的爱。我想:若多留心一点身边的爱意,这样的人生或生活可能会更理想、更幸福一点。
望有缘的读者寻书细品,品味散文集《爱的佐证》为世人带来的“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的自然之爱、无我之爱、不被理解之爱和母性之爱……
最后,愿:《爱的佐证》一书,在你我生命中,持续闪耀爱的霞光,时刻光耀炫目。
书评人简介:陈红军,笔名文风,男,汉,江苏淮安人,本科学历,南京大学法学学士,江苏大学工学学士,退役军人,中共党员,工程师,诗人、作家、书评人,生态环保志愿者,新媒体人。淮安生态文化旅游区营商环境优化局2022、2023年度“营商环境监督员”。中国2010上海世博会园区运营保障“月度冠军”个人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苏省散文学会会员、淮安市青年文艺家协会会员、淮安市作家协会会员、淮安市网络作家协会会员、淮安区作家协会理事兼网络文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淮安区新联会文艺专业委员会理事、刘鹗文化研究会会员、淮安区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淮安城市网首批签约作家兼文学事业部副主任、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中乡美终身认证作家,今日头条“内容品鉴官”,自媒体《文艺先锋》号运营人。《青年诗人》杂志社第21期学员,北京字节跳动头条学院新媒体人才培养首批结业学员,江苏省第2期残疾人文学创作培训班结业学员。作品有:通讯、小说、散文、诗歌、书评等。发表文稿超百万字,作品散见于《大同传媒》、《青年诗人》、《淮安日报》《桂林日报》《大运河文学》《乡村作家》等纸刊传媒和诸多网络平台。曾荣获多种类型文艺奖项,其中散文《雪里飞情》荣获全国青年作家文学大赛散文组一等奖。(重点文艺简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