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暴力案件中,许多受害人明明被打得遍体鳞伤,却在法院上被告知“证据不足”。
这种情况,在婚姻家事案件中非常常见。
家暴不是没有发生,而是没有被法律“看见”。
本文由广东腾业律师事务所婚姻家事团队撰写,结合实务经验,为你讲清楚:
家庭暴力案件中,取证到底难在哪里?又该如何科学、有效地固定证据,让法律真正站在你这边。
一、为什么“家暴取证难”?
在现实生活中,家庭暴力往往发生在封闭的私人空间——家中。
没有目击者,没有监控录像,事后伤口消退,证据极易消失。
施暴者还可能通过“道歉、哄骗、威胁”等方式让受害人放弃维权。
因此,很多案件在诉讼中面临同一个问题:
法院需要证据,而受害者往往只有记忆。
![]()
律师在实务中总结,家暴取证之所以难,主要因为:
事发突然,未能及时报警或就医;
缺乏连续证据,只有单次伤害记录;
证据零散、形式不规范,不被法院采信。
但难不代表不能取证。只要掌握方法,家暴是完全可以被证明的。
二、第一步:报警留痕——让法律介入现场
报警是家暴取证中最关键的起点。
110报警不仅能及时制止施暴行为,还能形成警方出警记录与报警回执单。
这两份材料属于国家机关出具的公文性证据,法院具有高度采信力。
律师建议:
每次家暴后都应立即报警,哪怕对方随后道歉也不要撤回;
要求民警出具出警回执,写明具体时间、地点、情节;
若警方制作《家庭暴力告诫书》,请务必留存副本。
这是日后申请保护令、起诉离婚时最核心的证据之一。
三、第二步:就医验伤——用医学报告证明暴力
家暴留下的身体伤害,不只是痛,更是最直观的证据。
医院的诊断证明书、病历、照片、伤情鉴定书,均属于有效法律证据。
![]()
律师建议的做法是:
受伤后24小时内就医,并说明系“被家庭暴力导致”;
拍摄伤口全貌与细节照片,记录恢复过程;
保留就诊记录、缴费凭证、药方单据;
若伤情较重,可委托司法鉴定机构出具伤情鉴定报告。
这些证据能证明施暴的时间、频率与严重程度,对认定家暴事实至关重要。
四、第三步:多维取证——保存生活中的蛛丝马迹
在没有明显伤害的情况下,精神暴力、威胁控制也同样属于家暴。
此类情况,证据更多来自生活细节。
律师建议:
录音录像: 冲突时可秘密录音(在自我防护前提下),捕捉对方辱骂、威胁、施暴的过程;
通讯记录: 保存微信聊天、短信、通话记录、邮件往来等;
转账明细: 若对方限制经济来源或转移财产,保留银行流水;
证人证言: 邻居、亲友、同事可为证人,证明受害者受暴的事实或精神状态。
律师在案件中常将这些零散证据组合成完整的事实链条,让法院形成“高度盖然性”认定。
![]()
五、第四步: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及时止暴于初
《反家庭暴力法》第23条规定,遭受家暴或面临家暴危险的受害人,可以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律师在实践中建议:
只要出现以下任一情况,就应立即申请:
施暴行为持续或可能升级;
受害人或子女处于安全风险;
施暴方有威胁、跟踪、控制行为。
法院保护令可包括:
禁止施暴;
禁止接触、骚扰;
命令施暴者迁出居所;
保护受害人及子女隐私。
保护令一旦签发,具有法律强制力,违反者将被公安机关处罚或追究刑责。
六、律师实务提醒:证据越早、越全、越有力
家庭暴力案件的特点是隐蔽、情绪化和周期性反复。
很多当事人直到准备离婚时,才开始搜集证据,往往为时已晚。
律师团队处理经验表明:
首次施暴即报警、取证,可形成最有效的证据链;
多次报警与就医记录叠加,法院更容易认定家暴事实;
律师介入早,能帮助制定证据策略、申请保护令、启动离婚程序。
证据,不仅是为法庭准备的,也是保护自己、结束暴力的第一步。
七、结语:别等到“下一次”,从现在开始取证
家暴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一种持续的控制与侵害。
你不报警,不取证,不维权——暴力就会继续。
广东腾业律师事务所婚姻家事团队提醒:
如果你正遭遇家暴,
请记住——
报警不是丢脸,是自救;
取证不是多余,是保护;
沉默不是忍耐,而是纵容。
法律不会缺席,但它需要证据去发声。
而你,必须先替自己站出来。
广东腾业律师事务所,位于广东省深圳市红岭中路1012号国信证券大厦三楼。是中国一家集团化的律师事务所,目前服务区域覆盖香港、澳门、广东、广西、福建、贵州、四川、海南、江西、湖南、湖北、长春、黑龙江等多个城市。多名执牌超过30年的资深律师领航,带领全国1000多名执业律师与合作律师,服务了全国超10000+用户。90%+胜诉率,聚焦各类民商事纠纷及刑事案件,为境内外客户提供卓越的法律服务。请好律师,办好案件,广东腾业律师事务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