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杭州某商场,倒闭的日料店老板看着回收商搬走最后一台料理机,设备成交价不到原价1/5。而千里之外的二手市场,这台机器被翻新后,正以3折价格卖给新入行的创业者。这样的故事,每天在餐饮、新能源、3C等领域重复上演——有人叫他们“收尸人”,专盯倒闭的门店、淘汰的设备、废弃的资源,在行业寒冬里挖出真金白银。
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国内五大“收尸人”行业总规模超8000亿元,从业者平均收入是城镇职工的3-5倍。他们的暴富密码,藏在“倒闭潮”与“循环经济”的裂缝里。
一、餐饮“收尸人”:年收700家店,3折吃进6折出
“上个月刚收了家网红火锅店,200万装修的店,设备只卖3万。”南京的零哥干餐饮回收4年,仓库里堆着2000台咖啡机、1500台商用冰箱。2024年他经手700多家倒闭门店,利润率稳定在100%以上。
行业数据:
• 2024年餐饮闭店超120万家,奶茶店年关店率高达67%(红餐大数据);
• 典型交易:原价20万的厨房设备,3折回收(6万),翻新后6折卖出(12万),单店利润6万;
• 头部玩家:某回收商承包上海30%的倒闭奶茶店,年处理设备超5000台,净利润破千万。
真实故事:贵州猴哥曾是互联网从业者,2023年转型收餐饮设备。他的短视频账号专拍“倒闭现场”,粉丝180万。“上个月收了家开了3个月的日料店,定制寿司台按废铁价收,转头卖给日料培训学校,赚了2.8万。”如今他的仓库日均出货50单,客户覆盖全国300多个县城。
行业本质:餐饮设备平均寿命仅14个月,收尸人成为“行业清道夫”,让设备在倒闭-翻新-重生中流转,单台冰箱周转3次,价值从8000元榨干到200元(废铁)。
下图:某餐饮店倒闭在二手平台低价出售设备(图源:真叫卢俊)
![]()
二、新能源“尸油商”:二手电车出口非洲,单车赚30万
深圳华强北的老陈,2024年靠倒腾二手特斯拉赚了1700万。他的套路是:从租赁公司收3万公里内的准新车(均价12万),海运到刚果金,转手卖45万——相当于国内新车价的8折。
行业数据:
• 2024年新能源二手车交易量112.85万辆,同比激增47.9%(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
• 利润拆解:深圳→非洲海运成本2.5万/台,关税8万,终端售价45万,单车净赚22.5万;
• 政策红利:2024年二手车出口收款额同比增900%,客单价近100万美元(某跨境支付平台数据)
真实故事:东莞某回收商发现,某品牌倒闭4S店积压20台试驾车,以8折总价吃下,改装右舵后卖往东南亚,2个月净赚480万。“现在非洲客户点名要‘中国二手特斯拉’,比当地新车便宜60%。”
行业本质:新能源汽车3年贬值50%,收尸人打通“国内淘汰-海外刚需”链条,让电池、电机在发展中国家续命3年,碳排放减少40%(招银研究数据)。
下图:正在霍尔果斯通关的国产新能源汽车(图源:真叫卢俊)
![]()
三、3C“拆骨师”:旧手机炼黄金,打印机拆出50万/年
郑州的王姐蹲守数码城10年,如今专收报废打印机。“惠普5200硒鼓回收8元,灌墨后卖35元,月销2000个。”2024年她的团队拆解4万台设备,净利润58万。
行业数据:
• 国内年淘汰手机5亿部,含黄金34吨(工信部数据),回收100万台手机可提炼350公斤白银;
• 打印机回收:整机翻新利润150元/台,拆零件利润200元/台,头部玩家月处理2000台;
• 隐秘链条:深圳通天地市场,翻新老年机出口非洲,单台成本30元,售价1500元。
真实故事:90后张先生靠收打印机买房:2022年从电子厂辞职,专收企业淘汰设备。“某设计公司换设备,12台打印机只花300元,翻新后挂闲鱼卖8000元。”如今他的仓库堆着2000台待修设备,自研墨盒灌墨技术,单墨盒利润15元,年入50万。
行业本质:3C产品更新周期缩短至18个月,收尸人用“主板炼金+零件续命+外壳翻新”三级拆解,让废弃设备价值榨干率超90%。
![]()
图源:加盟创业路
四、家电“翻新客”:空调拆出73个塑料盒,年收20万套
成都的李哥做家电回收15年,2024年升级“互联网+回收”:用户线上下单,2小时上门收旧空调。“150元收的老格力,修好卖800元,拆零件卖200元,废铁卖50元,一台赚900元。”
行业数据:
• 2024年家电回收量1.2亿台,空调占比35%,翻新后流通率达62%(中国物资再生协会数据);
• 拆解价值:一台旧空调=4.9kg铜(245元)+19.5kg铁(39元)+73个塑料盒(58元),总价值342元;
• 头部玩家:某平台签约10万回收小哥,年处理200万台,GMV破12亿。
真实故事:杭州回收商发现,拆迁户甩卖的空调80%功能完好。他们组建10人维修团队,专攻变频空调主板维修,修好的空调挂二手平台,溢价50%仍供不应求。“去年接了个拆迁小区,3天收127台空调,净赚18万。”
行业本质:家电平均使用寿命10年,但用户5年就换新。收尸人通过“翻新+拆解”,让空调续命3年,塑料、金属回收率达98%,相当于每年减少开采200万吨矿石。
![]()
图源:深观商业
五、服装“倒爷”:旧衣服漂洋过海,日销20万件
广东普宁的陈老板,2024年出口二手衣服2万吨到非洲,日销售额破200万。他的货源来自全国200个回收站:“3毛钱/斤收的旧T恤,分拣后5元/斤卖往肯尼亚,好的品牌货单件卖20美元。”
行业数据:
• 2024年二手服装出口额28亿美元,非洲占比65%,中国成全球最大二手衣出口国(海关数据);
• 分拣标准:9成新品牌衣(20%)→按件卖;普通衣(70%)→按斤卖;残次品(10%)→打碎做劳保用品;
• 暴利案例:某回收商从高校收毕业季旧衣,分拣出的汉服挂电商平台,单套卖150元,成本不到5元。
真实故事:温州80后夫妻专收酒店布草,2023年承包30家连锁酒店的淘汰床单。“酒店3年换一批,我们收1.2元/斤,清洗消毒后按3元/斤卖给非洲批发商,年赚200万。”他们的仓库每天吞吐50吨旧纺织品,相当于拯救10万棵树(每件衣服少砍0.002棵树)。
行业本质:中国年产5000万吨旧衣,收尸人让70%的衣服“漂洋过海”,在非洲创造“二手时尚经济”,每吨旧衣减排CO₂ 1.2吨(联合国环境署数据)。
循环经济:当“收尸”成为国家战略
这些“收尸人”的生意,暗合全球循环经济的浪潮。2024年中国循环经济产值达4.2万亿,预计2025年破5万亿。欧盟碳关税倒逼下,中国“收尸人”正在完成三级进化:
1. 政策护航:2024年“反向开票”政策落地,回收企业可直接向个人开票,解决税务痛点,行业正规化率提升40%(招银研究数据);
2. 技术升级:AI分拣机让塑料识别率达95%,化学回收技术让旧衣还原成纤维(中科院数据);
3. 模式创新:古茗自建二手设备平台,让加盟商设备流转率提升60%;京东物流周转箱复用23次,成本降7.8%。
下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表源:国务院办公厅,招商银行研究院)
![]()
下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资源回收企业“反向开票”政策内容(表源:国家税务总局,招商银行研究院)
![]()
结语:在废墟里种出森林
当奶茶店老板哭着撕毁账本,“收尸人”正笑着点数翻新的封口机;当新能源车主抱怨贬值太快,非洲小伙正兴奋地试驾二手特斯拉。这些游走在行业边缘的“收尸人”,用最朴素的商业逻辑,践行着循环经济的本质——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位置的资源。
2025年,当全球经济陷入不确定性,中国的“收尸人”早已在废墟中种出森林:餐饮设备流转3次,手机芯片提炼5次,旧衣漂洋过海2次……他们的账本上,每一笔收入都写着:向衰退要增长,向循环要未来。
原创作者: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责任编辑:胡珊毓
策划审核:夏 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