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同时作为《哈尔滨日报》创刊80周年“与城共生 逐梦前行”系列主题活动之一,由哈尔滨市教育局、哈尔滨日报社联合主办的哈尔滨市大中小学生“传承红色基因 铭记不朽丰碑”红色党史故事大赛,经过线上作品初评后,于10月18日、19日正式开启线下评选环节。首个比赛周末,小学组、初中组和高中组的300余位选手携精彩准备的红色故事登台亮相,在哈尔滨初冬时节,迅速掀起全市校园红色党史故事讲述的首轮热潮。
![]()
选手覆盖大中小全学段,
800余名选手入围线下选拔赛
记者了解到,哈尔滨市大中小学生红色党史故事大赛以“传承红色基因 铭记不朽丰碑”为主题,分设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含中职)、大学组(含专科)四个参赛组别。活动自启动以来反响热烈,共收到参赛视频作品3000余份,经过严格筛选后,800余名选手成功入围线下评选。大中小学参赛选手覆盖南岗区、道里区、道外区、香坊区、平房区、松北区、呼兰区、双城区、阿城区、五常市、尚志市、方正县、依兰县、通河县、巴彦县等全市九区九县(市)300余所学校,充分展现全市广大青少年对红色记忆传承、革命英雄事迹学习的高涨热情。
![]()
在此次比赛中,各组别选手以沉浸式、互动性的讲述形式,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重点挖掘哈尔滨本土红色资源,聚焦这片红色热土上的东北抗战记忆。无论是长辈口中的抗联战士事迹、家乡红色遗址背后的历史往事,还是地方志中记载的本地群众支援抗战的细节,都成为青少年传递红色精神的鲜活素材。
![]()
参赛选手:
比赛最珍贵的不是输赢,是将红色种子扎根心底
10月18日、19日的线下选拔中,高中组、初中组、小学组300多名选手率先登场。为保证赛事公平公正,专业评委组全程采用盲评方式评分。
![]()
小学组选手不仅围绕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张甲洲、何延川、汪雅臣等东北抗联英烈,生动讲述其英勇事迹,还精心装扮身着东北抗日联军军装、八路军军装及富有年代感的花布衣等服饰道具,增强了故事讲演的感染力与观看的代入感,展现出扎实的语言表达能力、恰当的肢体动作及饱满的情感张力。
![]()
来自五常市实验小学校五年七班的双胞胎姐妹李一诺、李一晗双双晋级线下赛。妹妹李一晗接受采访时说:“收到线下比赛通知时,我和姐姐对视一笑——要成为‘竞争对手’啦!初赛时,我讲的是家乡英雄汪雅臣的故事,姐姐讲的是赵一曼的故事,凭借努力我们都成功晋级。为了更好的在线下比赛中展现自己,我们收到比赛通知后立刻投入新素材筛选和文稿背诵中,指导老师还牺牲午休时间,逐字为我们标注重音、指导表演,反复纠正语调和表情动作。赛前,姐姐熟练掌握了《太行山上永不凋零的少年英魂》的故事内容,我也备好《永远的九岁》致敬小萝卜头。我们希望以红色故事为指引,以英雄人物为榜样,好好学习,用实际行动赓续红色血脉。”
![]()
哈九中高二(22)班选手吕沛霖在比赛中讲述是《张甲洲——从清北学子到抗日英雄》。“以故事为炬,方承英雄之魂。翻看张甲洲的事迹,我被他‘从清华书斋走向抗日疆场’的抉择深深触动。他既是象牙塔里的求知者,更是舍身保国的战士,这份赤诚让‘红色基因’从文字变为滚烫的信仰。”吕沛霖说,这次比赛不仅是对自己语言表达的历练,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让她愈发明白“传承红色基因,就是带着英雄的信念在青春赛道上奋力奔跑”,而比赛最珍贵的不是输赢,是和选手们一起将红色种子深深扎根心田。
![]()
据介绍,10月25日、26日,此次红色党史大赛的高校组和小学组选手将接力开启线下选拔。所有比赛结束后,组委会将公布最终获奖名单,大赛将按小学组(分年级评选)、初中组、高中组(含中职)、大学组(含专科)设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及最具传播力奖,获奖选手将获颁荣誉证书。请选手家长留意线下复赛官方群内的通知,及时获取比赛最新动态。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实习生 方姝暄 陈玥 李思佳
记者:杨茉 郑炜/文 纪天伟 张巍/摄/视频
编辑:马云鹏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