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希娟是我国第一届“百花奖影后”,凭借一部《红色娘子军》火遍大江南北。
可成名后却毅然决然的跑去美国生活10余年,并且到了老年,眼看步入晚年无人赡养,又回国捞金。
然而,即便这样,却依然有许多人称她为“人民艺术家”,更是有人对她拍手叫好。
那么,这是怎么回事?
![]()
1938年,祝希娟出生在江西赣州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她的父母都是中学老师。
按理说她本该过着安稳的生活,但生不逢时,当时的抗日战争正打的激烈,炮火连天,老百姓的日子过的那叫一个颠沛流离。
小小的祝希娟也跟着父母开启了“流浪模式”,今天在这个城市躲一躲,明天到那个乡村避一避,别说安稳上学了,连吃饱穿暖都是问题。
![]()
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他们一家才总算在上海安顿下来。
祝希娟在上海上中学的时候,导演赵丹来到她们学校为电影《为孩子们祝福》选演员。
导演赵丹来一眼就相中了14岁的祝希娟,虽然在电影里祝希娟只是露了一个背影,但是这让她对演戏有了兴趣。
![]()
有了当演员的目标,祝希娟就为了这个目标努力学习。
在她高考的时候,果断报考了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没想到高考发挥超常,成功被录取了。
在大学里,祝希娟更是没有松懈,不仅揣摩演艺技巧,还勤奋的练习台词。
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的努力有了回报,很快就成了班里的尖子生。
![]()
有一天,祝希娟正在学校排练话剧,因为对角色的理解不同,祝希娟和同学吵了起来,没想到偶然间被导演谢晋看到了。
谢晋正在发愁《红色娘子军》的选角问题,他看到祝希娟因为生气,眼中的倔劲,一眼就觉得祝希娟适合女主角“吴琼花”这个角色。
于是谢晋当即拍板,让祝希娟当女主角。
![]()
《红色娘子军》拍摄条件极为艰苦。整个剧组前往海南岛实地取景,当时海南尚未开发,炎热潮湿的气候、蚊虫叮咬让许多演员叫苦不迭。
祝希娟知道机会来之不易,她从不抱怨,为了演好吴琼花持枪奔跑的镜头,她每天在沙滩上练习跑步,双腿被晒得脱皮。
![]()
好在所有的辛苦没有白费,《红色娘子军》一上映,直接火遍全国,祝希娟也一下子就成了全民偶像。
并且在1962年,首届大众电影百花奖上,祝希娟还凭借这一角色成功拿下了最佳女演员奖,成了新中国首位“影后”。
![]()
获奖后的祝希娟没有沉醉在荣誉中,而是继续潜心演艺事业。
就在大家以为她会一直在上海的电影厂安稳待下去,成为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的时候,祝希娟却做出来一个让所有人惊掉下巴的决定。
![]()
1983年,45岁的祝希娟突然宣布,自己要离开上海搬到深圳,担任深圳的电视台副台长。
当时的深圳,刚刚被划为经济特区,到处都在搞建设,尘土飞扬,条件跟上海完全没法比。
她去的深圳电视台,更是处于“一穷二白”的初创阶段,几乎是从零开始。
![]()
可祝希娟却铁了心,一定要去,并且她一到深圳就开始了改革,又是拉队伍、又是找资金、搞基建什么的。
在她的努力下,深圳电视台从无到有,陆续推出《北洋水师》《特区法官》等20多部优秀作品。
祝希娟在深圳干了十几年,事业也干得风生水起,大家都觉得她该安定下来了吧,结果她又开始“搞事情”。
![]()
1996年,58岁的祝希娟又跟着丈夫移居到了美国。
到了大洋彼岸,语言不通,环境陌生,换成普通人可能就安心养老带孙子了。
但祝希娟偏不,她居然在美国洛杉矶创办了自己的影视公司,当起了老板,还一心想着为在美的华人演员争取更多演出机会。
![]()
可创业可不是那么容易,刚开始因为语言和文化差异,她没少吃亏,据说还遭遇过投资失败,赔了不少钱。
当时,国内正因为一部《北京人在纽约》而对“美国梦”充满向往。
亲身在美国生活的祝希娟看到这种情况,觉得有必要让大家看到更真实的一面。
![]()
她决定自己动手,拍摄一部反映在美华人真实生存状态的电视剧,名叫《百老汇100号》。
这部剧可不像《北京人在纽约》那么“梦幻”,它的镜头直指纽约贫民窟里华人睡地下室、找工作被歧视、在餐馆遭白眼的情况。
![]()
这下可捅了马蜂窝了,当地一些媒体和机构不乐意了,觉得祝希娟是来“拆台”的,于是各种抵制,施加压力,不想让这部剧播出来。
但祝希娟愣是顶住了压力,想办法找渠道,坚持把片子放给了华人观众看,让更多人看到了真实的“美国梦”。
![]()
可是在美国生活了十几年,祝希娟始终牵挂着祖国。
于是在2016年,78岁的祝希娟决定回到深圳定居。
本想落叶归根,没想到竟然引来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
2016年,祝希娟回国后,就有键盘侠在那阴阳怪气,说什么“这么大年纪回国,不就是看中了国内的市场吗?”“在美国混不下去了,回来捞金了。”
面对这些质疑,祝希娟根本懒得废话,直接选择用行动“打脸”。
![]()
她一头扎进了剧组,继续拍戏,《大雪冬至》、《空巢》这些她晚年参演的作品里,你能看到一位快80岁的老人,依然保持着极高的专业素养。
她拒绝任何特殊照顾,亲自上阵,贡献的表演依旧细腻动人,甚至还凭借这些作品拿了奖。
![]()
值得一提的是,祝希娟回国后特别关注青年电影人的成长。
她经常受邀参加电影院校的讲座,与年轻学生分享自己的从艺经验。
在一次访谈中,她坦言:“我看到现在的年轻演员条件比我们当年好多了,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我希望我的经验能对他们有所帮助。”
这种对后辈的提携,或许正是她口中“对艺术的执着与责任感”的真正体现。
![]()
如今已经年过八旬的祝希娟,依然偶尔会在影视作品中露面。她的表演或许不再有当年吴琼花那般炽热如火,却多了一份历经岁月沉淀的从容与深刻。
回顾她的人生轨迹:24岁成名,60岁出国,78岁回国。
每一步都走得出乎意料,却又符合她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
所谓的“捞金”质疑,在她丰富的艺术人生面前,显得如此单薄和片面。
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在哪里,而在于他做了什么;一个艺术家的份量,不在于他获得多少荣誉,而在于他留下多少深入人心的作品。
![]()
祝希娟用她跨越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告诉我们:真正的艺术家,永远不会退休。
只要舞台还在,灯光亮起,他们就会继续表演下去。
而这,或许才是“人民艺术家”这个称谓最动人的诠释。
信息来源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