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隆妮再次出现在于和伟的剧中,观众却发现她“病”了。
这种病不是身体不适,而是“人设依赖症”,离开了那副眼镜,她的表演和辨识度都出现了问题。
流量滤镜破碎后,演员的真实底色究竟是什么,未来的路她又该怎么走?
一副眼镜破碎后,她还剩下什么?
央视舞台是一面照妖镜,再华丽的滤镜也会被照得原形毕露,国庆档的《沉默的荣耀》就是这样一个残酷的试炼场,当吴越用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将女情报工作者的鲜活与稚嫩演绎得淋漓尽致时,观众看到了真正的专业。
然而,镜头一转,隆妮的表演却让整个谍战氛围都变了味,她一身制服出场,本该是又飒又爽的特工,却把“撩聂曦”演成了偶像剧里的花痴。
![]()
不是请吃饭就是收拾房间,那些本该紧张激烈的情节,被她演得甜腻又尴尬,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演技差距,而是一场“人设”与“专业”的正面交锋,一场流量滤镜在严肃舞台上的公开破碎。
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能分辨出什么是真正的演技,什么是空洞的漂亮,豆瓣上,网友甚至单独开帖吐槽,将她和吴越的对比,形容为“降维打击”。
![]()
当吴越的眼神里有戏时,隆妮的台词却像在说腹语,嘴巴张不开,一个一个往外蹦。
这种强烈的反差,让观众的耐心消耗殆尽,也让我们不得不思考,那个在《狂飙》里凭“高启兰”一角惊艳众人的她,究竟怎么了?
![]()
当速食红利吞噬专业根基
这就是“人设依赖症”的典型症状,一种在流量时代极易感染的职业“流行病”,当老天爷赏饭吃,把“高启兰”这样一个极具魅力的角色送到她面前时,她享受了巨大的角色红利,一夜爆红,资源飞升。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她把角色的成功,完全当成了自己的成功,忘记了那副金丝眼镜,只是角色的道具,而不是自己的眼睛。
![]()
当她离开《狂飙》的剧本,站在《城中之城》和《沉默的荣耀》的片场时,她发现自己“没电”了,因为没有了“高启兰”的人设外壳,她的“本体辨识度”几乎为零,观众甚至认不出她。
这背后,是“角色红利”这种速食药对专业根基的长期侵蚀,它来得快,去得也快,让人产生一种不切实际的幻觉,以为成功可以如此轻易。
![]()
更可怕的是,它会吞噬演员打磨演技的耐心和敬畏心,当隆妮面对媒体,面露难色地思考“下一个角色还能不能被大家喜欢”时,她其实已经陷入了深深的焦虑,这种焦虑,不是因为不够努力。
而是因为从一开始,她就走错了路,把宝押在了虚无缥缈的“人设”上,而不是扎扎实实的“专业”上,当速成的红利摆在面前,谁能保持对专业的敬畏和长期主义的耐心?
![]()
谁该为“流量至上”买单?
吴越的坚守与程隆妮的迷失,恰是这个时代专业精神与浮躁心态的缩影,我们需要的不是苛责,而是一次集体性的价值回归。
想当年,吴越在《我的前半生》里演了一个心机深沉的“三姐”,演得太好了,观众入戏太深,连带着她本人一起骂,甚至吐槽她长得刻薄,害得她不得不关闭社交账号的评论。

那是一种怎样的委屈,但她没有辩解,也没有放弃,而是用一部又一部的作品,用《沉默的荣耀》里教科书般的表演,赢回了所有人的尊重。
她的脸上没有动过,但眼神里全是戏,这种专业能力,是任何“人设”都无法替代的硬通货,然而,放眼整个行业,我们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
![]()
总局三令五申,要坚决抵制唯流量论,鼓励创作“三精”作品,但“人设驱动型”演员的市场生命周期,却在急剧缩短,从过去的3-5年,到现在的1-2年。
这是一种市场自发的调节,也是观众审美疲劳的必然结果,当观众不再为空洞的“人设”买单时,那些缺乏专业能力的演员,终将被淘汰。
![]()
而像吴越这样,把演戏当成一辈子事业的演员,才会真正地“流芳”。
好莱坞成熟的选角体系,更是证明了专业匹配的重要性,他们不会让一个偶像剧演员,去挑战需要深度演技的严肃角色,因为他们知道,这是对演员、对作品、对观众的三重不负责,这种对专业的敬畏,值得我们深思。
![]()
除了回归专业,她已无药可救
那么,破除“人设依赖症”的药方究竟是什么?答案其实很简单,也很残酷,那就是回归专业主义,别无他路。
对于隆妮而言,她现在最需要的不是更多的资源,也不是更爆的角色,而是一次彻底的“清零”,忘记自己是“高启兰”,忘记那些流量带来的虚名,重新坐回课堂,或者跑跑龙套,从最基础的表演学起,去真正理解什么是表演,什么是角色。
![]()
这很难,但这是唯一的路,当然,除了“补短板”,还可以“扬长避短”。
如果她的气质和表演风格真的不适合严肃的正剧,那就应该去找最适合自己的赛道,而不是在不属于自己的战场上,消耗自己,也消耗观众。
![]()
演员赵露思的转型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她没有固守“甜妹”的人设,而是通过《星汉灿烂》等作品,挑战更复杂的角色,最终实现了口碑和人气的双丰收。
她证明了,找准赛道,比盲目补短板更现实,也更有效,归根结底,演员这个职业,拼到最后,拼的还是专业能力。
![]()
这不仅是给隆妮的建议,也是给所有在流量时代感到迷茫的年轻人的提醒,滤镜碎了,红利没了,考验来了,除了专业,她已无路可退。
这不仅是对一个演员的建议,更是对我们每一个身处速食时代的个体提醒,别让捷径,成为最远的路。
![]()
结语
人设是快消品,专业是不动产,前者带来喧嚣,后者提供安宁。
随着观众审美成熟与政策引导,专业能力的复利率正在超越流量的红利率。
当人设的光环褪去,我们该如何找到自己的本体辨识度?
![]()
信息来源: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