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般来说,星二代的路会比较好走,但是这对买宝瑶而言,竟成了摧毁梦想的枷锁。
当父亲孙楠默许继母潘蔚将她送入饱受争议的“女德学校”,学习《弟子规》和女红,她14岁时渴望成为演员的梦想,便如同被判了死刑,宝贵青春被荒废。
多年过去,她的父亲已经与继母离婚,而她的现状如何?
不平等的开始与空洞的父爱
当年,买红妹凭借春晚小品《有事您说话》红遍大江南北,是无数人心中的“宋丹丹接班人”,一线喜剧演员的地位稳如泰山。而那时的孙楠,虽然已在歌坛崭露头角,但距离真正的巨星还有一步之遥。
孙楠早在1995年看春晚时,就指着电视里的买红妹对家人说,将来要娶她,1998年两人在沈阳一个节目后台相遇,孙楠的追求攻势迅猛而热烈。
![]()
2000年,他们在大连结婚,买红妹几乎是瞬间就从万众瞩目的舞台上隐退,洗手作羹汤,成了巨星背后的女人。
她为家庭做出了巨大的事业牺牲,换来的是丈夫事业的登峰造极,随着电影《不见不散》的主题曲唱响,孙楠的名字成了华语乐坛一块响当当的招牌,《你快回来》、《红旗飘飘》更是让他坐稳了乐坛一哥的宝座。
![]()
但这份荣耀,代价是家庭时间的极度压缩,孙楠越来越忙,聚少离多的日子成了常态,后来甚至迷上了能耗费大量时间的高尔夫。
对于女儿买宝瑶来说,父亲更多时候像是一个电视里的偶像,而不是那个能陪她写作业、讲睡前故事的日常存在。
![]()
虽然离婚初期,孙楠也曾带着女儿合唱、拍MV,试图弥补些什么,但这些短暂的互动不像是持续的责任和陪伴,2009年,这段婚姻画上句号。
一年后,为了争夺抚养权,曾经的爱人对簿公堂,最终,十岁的买宝瑶被交到了父亲和他的新家庭手中。
![]()
两种人生两种投资
买宝瑶住进了父亲和继母潘蔚的新家,这是一个复杂的组合家庭,继母自己也有一儿一女,对于一个十岁的孩子来说,她很快就感觉到了那种难以言喻的“格格不入”,在这个由潘蔚主导的家庭里,她和继母的亲生子女,似乎被放在了天平的两端,而那砝码,显然是倾斜的。
青春期的买宝瑶,像许多孩子一样,开始出现一些问题:厌学、成绩下滑,甚至沉迷于网络游戏,面对这些棘手的状况,继母潘蔚做出了一个彻底改变买宝瑶一生的决定。
![]()
她没有选择心理疏导或耐心引导,而是将买宝瑶送往了远在徐州的一所名为“华夏学宫”的学校,这所学校听起来古香古色,号称教授国学与传统文化,但其课程内容却让人触目惊心——《女德经》、《弟子规》、茶艺、女红。
这里没有正规的文化课,毕业生无法参加高考,也拿不到国家承认的任何文凭,简单来说,这是一条与现代社会主流竞争彻底脱节的道路,而这样一条路的“门票”,每年竟超过十万元。
![]()
潘蔚的逻辑很清晰,这是一种“规训”,她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将一个叛逆的继女,塑造成一个符合她价值观的、温顺无害的“传统女性”,这与其说是在教育,不如说是在修理一件她认为有瑕疵的“物品”。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潘蔚对自己亲生女儿的教育规划,她的女儿就读于北京最顶尖的国际学校,学习的是钢琴、芭蕾这种通往世界舞台的艺术,假期生活则是丰富的海外游学。
![]()
这无疑是一种精英化的“投资”,目标是培养一个拥有全球视野和强大竞争力的未来人才,一个是被送去“学规矩”,另一个则是被送去看世界。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路径,赤裸裸地暴露了亲疏有别下的双重标准,而在这整个过程中,作为父亲的孙楠,扮演了一个关键的“默许者”,他没有提出任何反对,实质上是将女儿的未来教育权,完全拱手让给了第二任妻子,成为了这场残酷教育实验的同谋。
![]()
国学幌子下的商业版图
直到2019年,这所所谓的“华夏学宫”因无办学资质被媒体曝光,并很快被当地有关部门勒令关停,至此,买宝瑶已经在这里耗费了整整五年的宝贵时光,她错过了整个高中阶段,手里只有一张初中毕业证。
舆论的潮水瞬间涌向孙楠和潘蔚,面对公众对其苛待继女的指责,潘蔚在一次采访中轻描淡写地辩解,说这么做是为了让买宝瑶的“内心获得宁静”。
![]()
而孙楠则在两年后的2021年6月才迟迟发文回应,否认那是“女德学校”,坚称是“传统文化学校”,还罗列出女儿也曾上过双语、体操等各种兴趣班,试图证明自己并未亏待女儿。
但这样的辩解显得无比苍白,公众并不买账,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就在那几年,孙楠本人的事业也开始出现转向,自2010年后他在流行乐坛的影响力有所下滑,公众形象也因离婚风波受损。
![]()
他开始频繁涉足“国学”相关产业,推出了国学亲子动画,创立了名为“楠氏物语”的文创品牌,这个时间上的巧合,让人们不得不产生联想。
他当年同意将女儿送进那所“传统文化学校”的决定,究竟有多少是出于对女儿未来的考量,又有多少是在为自己未来的商业版图和个人品牌的重塑提前铺路?女儿的“教育悲剧”,似乎与父亲的“国学生意”形成了某种令人不安的互文。
![]()
在父亲的价值观罗盘不断漂移之时,买宝瑶的人生却在废墟之上开始了艰难的重建,她从未公开表达过对父亲或继母的怨恨,但行动说明了一切。
她14岁那年,曾在综艺节目《妈妈听我说》中,勇敢地喊出了自己的梦想——“我想当演员,像妈妈一样”,这个梦想,被那五年的空白期无情地搁置了。
![]()
结语
学历的缺失让她的演员之路变得异常艰难,但她没有放弃,19岁后便开始独立生活,租房居住,通过网络自学表演理论、剧本写作和视频剪辑,她在自己的短视频平台发布一些自导自演的小短片,用自己的方式,一点点靠近那个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
另一边,她的母亲买红妹,在经历了婚姻失败的重创后,也重新出发,回归了自己热爱的演艺事业,并且在2020年低调地与圈外人组建了新的家庭。
![]()
母女二人,仿佛在各自的逆境中,形成了一种无言的呼应,都选择了在废墟上重建人生,孙楠偶尔会带女儿参加一些公益活动,父女关系看似有所缓和,但他曾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女儿已经上了大学,却语焉不详,不提任何细节,被外界普遍解读为一次挽回形象的公关操作。
真正的裂痕,恐怕难以弥合,买宝瑶的个人悲剧像一面棱镜,折射出名利场中家庭解体的残酷,以及当“教育”被成年人的私心、偏见和商业利益绑架时,会变得多么可怕。
![]()
它不再是点亮未来的火炬,而是异化为一种控制和规训的工具,真正的教育,或许并不来自任何昂贵的学宫或课程,它源于一个人在逆境中自我唤醒的强大生命力。
买宝瑶用自学的方式,笨拙却坚定地重拾梦想,这本身就是对那场失衡实验最无声、也最有力的反抗。她的未来,终将由她自己一笔一画地重新书写。
![]()
信息来源: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