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建立覆盖“引、育、留”全环节人才培育机制,初见成效
今年以来——
全国4000余名学子循着“实习太原”的品牌吸引力奔赴而来,在太原的实习岗位上躬身实践。
日前,随着三方思政教育基地合作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共青团太原市委、太原市迎泽区及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三方校地协同育人迈入新阶段。
近年来,太原共青团深入落实人才强市战略,以“打造青年发展型城市”为总牵引,聚焦“实习太原”品牌建设,将大学生实习实训作为“引才、育才、留才”的关键抓手,创新构建“政策赋能+平台支撑+服务保障”三维工作体系,推动工作从单一实习活动向全链条人才培育跨越,为太原构筑人才集聚高地注入青春动能。
今年暑期,北京大学“力行计划”实践团的学生们走进娄烦县,开展了一场富有深度的社会调研。在潘家庄村,学生们详细了解该村如何依托本地资源禀赋,发展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在高君宇故居纪念馆,学生们重温入党誓词,感悟革命精神。这种深度融合的实践模式,正是太原共青团深化校地协同育人的重要成果。
为了将政治引领与实践育人相融合,共青团太原市委依托太原市团校开设“青马工程”实习专项训练营,邀请中央团校专家授课;17个临时团支部开展“学习总书记讲话”等主题团日活动30场,覆盖学子1900余人次;组织实习学子走进山西国民师范旧址、北齐壁画博物馆等开展研学,沉浸式感受并州文化和历史底蕴,在实践中培育“四个自信”。
目前,太原已与北京大学等12所高校共建实习实训基地,通过“君宇传承计划”等特色项目,拓展校地红色文化共育路径。仅2025年1至8月,就吸引65所省校合作高校的260名学生来并实习,为深化“留并留晋”工作积累了宝贵人才资源。
校地合作搭平台,产学研融合结硕果。
在山西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学生们对0.02毫米厚的“手撕钢”发出阵阵惊叹。这场为期6天的“山西老工业基地转型”主题社会实践,让学生们看到了山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动案例。这样的深度体验,得益于太原市实施的“揭榜挂帅”项目制实习模式。
今年,共青团太原市委首次实施“揭榜挂帅”项目制实习。在传统个人岗位基础上,新增团队项目实习模式,发布“青春传承中华文脉专项”岗位50个、“揭榜挂帅”项目18个,吸引西北工业大学“韵书画壁古韵丝程”实践队等26个高校团队开展文化传承、乡村振兴等主题实践,实现专业知识与地方需求精准对接。
除了在产学研上的实践收获,暖心的服务更是让学子们充满归属感。
8月6日的太原工人文化宫广场上,120名实习学子组成8支队伍参加城市挑战赛。他们在迎泽公园寻找城市记忆,在钟楼街为城市代言……同济大学硕士生刘丹婷感叹:“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以其周到的安排、热情的接纳和充满挑战的工作环境,让我们这群异乡学子倍感温暖,更找寻到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这样精心设计的活动背后,是太原全方位的服务保障体系。今年,太原为实习生提供月度生活补助、全周期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通过统筹青年安居公寓资源,帮助外地学子实现“拎包入住”,让青年在实践锻炼中感受城市的温暖与关怀。
8月11日召开的实习实训座谈会搭建起学子、用人单位、政府部门的三方沟通平台,150名学子在座谈会上分享在太原的实习感悟。太原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等相关部门详细解读人才政策,向青年才俊抛出“橄榄枝”。共青团太原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太原将建立实习就业转化跟踪机制,为有留并意愿的学子定向推送就业政策与优质岗位。
如今,这套覆盖“引、育、留”全环节的人才培育机制已初见成效:2025年以来,全国4000余名学子循着“实习太原”的品牌吸引力奔赴而来,在太原的实习岗位上躬身实践。
下一步,太原共青团将把“实习太原”打造为引才育才的“先手棋”和“金名片”,依托“学子归巢工作站”深化校地合作,联动“博士小院”等平台,优化岗位匹配与服务保障,持续提升实习实训效能,真正让“实习太原”成为吸引、留住、成就青年的强大平台,让更多青年才俊在这片热土上成就梦想、共创未来。
来源:山西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