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新书榜
医药卫生类(2025年9月)
![]()
“科学新书榜”基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新书在各大电商平台的月度销售排行产生,分为自然科学、工业技术、医药卫生和人文社科4类,希望能为您的阅读提供参考借鉴,与您一起阅读科学!
1
威廉姆斯血液学手册(第10版)
本手册是对第10版《威廉姆斯血液学》以疾病和治疗为重点的相关章节的总结,是一本关于血细胞和凝血蛋白疾病的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及治疗的便携式工具书。全书共12篇95章,按照红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和凝血蛋白疾病进行分类,以期建立起一个框架,对症状不明显的疾病进行梳理并鉴别诊断;同时,书中包含了大量的关于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图表。
2
态靶辨治——
构建现代中医诊疗体系的理论与实践
本书是仝小林院士长期致力于中医药传承创新与临床实践成果的结晶。本书系统论述了态靶辨治概念及诊疗模式。即依据现代医学诊断,运用中医思维,对疾病进行分类分期。并在总结归纳疾病的动态演变规律和发展态势基础上,提炼出疾病每个阶段的核心病机(态)和与其相对应的客观指标(靶),结合病因和预后,形成态靶同调、因果兼顾的诊疗方案。态靶辨治有助于提高中医诊治现代主流疾病的服务能力,搭建中西医融合发展的桥梁。
全书分态靶辨治总论和态靶辨治临床运用实例上下两篇。上篇系统性介绍了态靶辨治理论的由来以及具体阐释调态理论、靶方靶药的应用原则。下篇分八章,参考现代医学病名及其分科分类方法,按照系统分类,并在各个系统中选择仝小林院士在临床实践中总结的典型病种及病例进行态靶辨治理论实际应用的阐释。
3
临床研究备忘录
本书从临床研究的设计、实施、数据分析、论文写作四大方面进行阐述,梳理出60余个专题并进行详细介绍。本书具有两大特点:第一,“着眼于”或“围绕”实际问题,避免枯燥的理论阐述,结合作者的临床研究和论文发表经历,为读者展示实际操作的方法和步骤;第二,全书从一个临床医师、一个临床研究者的角度,致力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那些专业书籍中令人费解的概念,使初学者易于掌握。
4
肺部疾病临床与影像解析(第二版)
本书系统介绍了肺部疾病的临床和影像特点,以疾病为本、影像为辅,重点突出疾病和影像的本质联系,侧重影像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本书对疾病的病因、临床和影像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等进行了系统阐述,并辅以大量病例进行详细分析,重点体现临床思维,力图理论联系实际,使读者对相关疾病的诊治和鉴别诊断有系统深入的了解。
5
介入肺病学医疗文书范例
本书是专注于介入肺病学领域的专业书籍,提供临床医疗实践中的文书范例。书中系统介绍了病情告知书、知情同意书、操作流程及各种类型介入报告的结构化模板,涵盖了介入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风险管理、操作规范及操作报告文书模板。作者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提供了实用的范例和医疗文书,以提升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6
抗感染治疗药物监测:理论与临床实践
抗感染药物广泛用于临床各种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通过测定患者用药后的血液等体液药物浓度,根据药动学原理和计算方法拟订个体化给药方案,除了保证抗感染药物安全、有效之外,还用于遏制病原体耐药。本书首先概述感染性疾病与抗微生物治疗、抗菌药物药动学/药效学及抗感染药物TDM的临床意义和适应证,随后介绍TDM的实施流程、治疗药物监测的方法、个体化给药方案的制订、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以及TDM新技术展望。重点介绍各类抗感染药物的TDM,包括抗细菌、抗真菌、抗病毒和抗结核药物四大类,以各类药的TDM适用人群、监测时间、治疗窗、样本采集和送检与保存、样本检测方法、结果解释和建议、个体化剂量确定和调整等临床关切的内容为主,附带病例分析,编写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用性和参考性。
7
头颈部修复重建
《头颈部修复重建》是一本专注于头颈部重建外科的专业书。本书围绕头颈部重建这一主题,详细阐述了多种重建技术,涵盖局部皮瓣、区域皮瓣、游离皮瓣进行外鼻重建、唇部重建、面中部重建、颅底重建等多个方面,同时介绍了患者特异性植入物和假体等相关知识。书中内容系统全面,对每种技术的解剖学基础、适应证、手术技巧、术后管理等都有深入讲解,且配有丰富的案例。其学术价值体现在汇聚了众多前沿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反映该领域的先进水平,可为外科医师提供详细的手术操作指导,有助于提高手术效率和效果。本书主要面向从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头颈肿瘤外科、神经外科、眼科、口腔颌面科、整形外科等学科的医师和研究生。
8
消化系统影像诊断
本书系“影像诊断快速入门丛书”的一个分册。全书共8章,聚焦消化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内容包括消化系统影像检查技术,以及肝脏、胆道系统、胰腺、上下消化道和脾脏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基础、征象及相关知识。此外,还增设一章介绍消化系统相关急腹症的影像诊断,从而满足临床实际需求。本书通过生动翔实的病例和浅显易懂的理论,帮助读者快速掌握消化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方法。
9
妇产科病理学(第3版)
《妇产科病理学》第3版在继承前两版深入浅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色基础上,全面更新了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知识。本版特别强调了基于2020年第5版《WHO女性生殖道肿瘤分类》的*新进展,包括疾病分类、发病机制、病理特征及其与临床治疗和预后的关联。新增内容涵盖了如女性下生殖道HPV相关性及HPV非依赖性肿瘤的分类,子宫内膜癌的分子分型与FIGO新分期相关参数的应用,以及免疫组化标准的判定及其临床意义等。此外,《妇产科病理学(上、下卷)(第3版)》还介绍了子宫间叶肿瘤中的新发现特异基因变异的亚型及其分子特征。本版对第2版中的表格进行了全面修订和补充,并新增了诊断流程图和表格,以更清晰的方式展示疾病的分类、鉴别诊断的关键点、免疫标记及分子特征等核心内容。同时,在保留原有的近3000幅精美的妇产科疾病与肿瘤大体标本及显微病理形态图的基础上,增加了650余幅图。
10
临床药动学-药效学研究
(研究技术与应用卷)
本书系统介绍临床药动学药效学研究方法及在临床新药开发和精准用药方面的应用,分为研究技术篇和研究应用篇。研究技术篇针对临床药理学研究具体问题[药物检测,药物吸收、分布、代谢、转运、排泄(含物质平衡研究),药动学药效学内外部影响因素(药物基因、特定人群和药物相互作用)],重点阐述研究方法的原理和特点,并结合最新国内外指南介绍其设计要点和特殊考量,并对未来潜在的新技术进行简介;针对治疗性蛋白和基因与细胞治疗新模式药物,重点阐述临床药动学药效学研究的一般规律、特殊考量和现有挑战;并介绍定量药理学研究、临床试验模拟研究,以及六种新技术(如分子影像学、类器官、真实世界数据、可穿戴设备等)原理。研究应用篇针对临床新药开发和临床精准用药分步骤阐释研究策略和要点。本书兼具理论性、先进性和实用性,以支持同道真解决问题。
(本文编辑:刘四旦)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位
一起阅读科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