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温榆河顺义段的水波之上,如今的苇沟大桥承载着往来车流,而三百余年前,四座古桥曾在此拔地而起,其背后藏着两位同名名臣的相知相托,更镌刻着清代京畿治理的鲜活印记。这段历史并非传说,而是由文献、年谱与地方记忆共同佐证的真实过往。
双于聚首:京畿重任落贤才
康熙十九年(1680 年),六十五岁的于清端公(大于成龙)以 “特简” 之命就任直隶巡抚。这位字北溟的山西永宁州人,早已以 “执法严正、清廉自守” 闻名朝野,康熙皇帝的此次任命,正是看中他能担起京畿治理的千斤重担。而他上任伊始,便遭遇了一桩棘手要务 —— 护送两位皇后的梓宫过境直隶。
京东地区河网纵横,温榆河(时称温义河)的桥梁与道路整修成为重中之重。此时,一位同样名为于成龙的年轻官员进入了老于成龙的视野。这位出身辽东盖州、定居固安的通州知州,虽与老于成龙同名同姓,却比其年轻二十余岁,时人以 “大小于成龙” 相别。此前,小于成龙在康熙十八年通州大地震后临危受命,“搭建席棚办公,捐俸修复文庙”,早已展现出卓越的治理能力。见他高效完成通州段的桥路整修任务,老于成龙当即做出决定:将温义河四座桥梁的修建重任全权托付。
![]()
“此乃顺义之地也。” 小于成龙望着河对岸的土地沉吟道,恪守着行政区划的权责边界。老于成龙却笑道:“顺义令年少恐废事,尔多才勉之。” 这句推心置腹的嘱托,既是对年轻后辈的信任,更是对京畿民生的考量。这段对话被清晰载入《于成龙年谱》,成为两位贤臣交集的珍贵记录。
星夜筑桥:一日千夫的民生答卷
接下重任的小于成龙,立即展现出 “身先士卒” 的实干作风 —— 这与他在通州任上 “与民众一同抬土运石” 的治事风格一脉相承。他星夜兼程赶赴温榆河工地,摒弃官场推诿习气,亲自督率工匠丈量河道、备料施工。时值秋汛将至,工期紧、任务重,小于成龙便与工匠们同吃同住,昼夜不休,最终确保桥梁如期建成,且 “坚固程度更胜往昔”。
关于这四座桥梁的具体位置,虽无精确史料留存,但据后世学者对梓宫过境路线的考证,其大致位于今朝阳区与顺义区交界处的苇沟大桥附近。值得注意的是,今存苇沟大桥为 1953 年始建,但其所在的跨河点位,恰是明清时期京畿交通的咽喉要冲,印证了当年桥梁选址的合理性。
桥梁落成的意义,远不止为梓宫过境提供便利。在此之前,温榆河顺义段 “春夏水涨难渡,秋冬沙阻车辙”,当地百姓往来全靠摆渡,常有覆溺之险。四座新桥的崛起,彻底改变了这一困境,正如《通州志》对小于成龙治绩的评价:“凡所兴修,皆切民生”。而这一切的背后,是老于成龙 “察吏安民” 的治省理念 —— 他在直隶巡抚任上曾明确要求属官 “洗心涤虑,兴革利弊”,举荐小于成龙修桥,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
风波迭起:桥外的三重考验
温榆河桥的建成,只是小于成龙能力的初次展现。紧随其后的平家疃阻沙与行宫修窗槅事件,更让这位年轻知州的才干被康熙皇帝亲眼所见。
先是平家疃道路遇阻。正当通州段道路平整完毕时,大风骤起,“沙随风动,随平随积,绵延三里之遥”,而康熙车驾次日即至。困卧沙地上的小于成龙急中生智,梦中顿悟 “筑短墙阻沙” 之法,随即率夫役一夕筑墙,终使道路畅通。这一情节并非民间传说,而是明确记载于《于成龙年谱》中,展现了他临危决断的智慧。
更惊险的考验发生在行宫内。康熙从奶子房东行至平家疃时,发现行宫殿门的窗槅 “不蔽风雨”,龙颜大怒,传旨要治工部侍郎党古里之罪。这位党古里并非无名之辈,史载其康熙二十年曾辅助南怀仁试制 “神威将军炮”,是朝廷倚重的技术官员。此时小于成龙尚在平家疃,闻讯后即刻驰归,“集匠役百二十人,一夕而成” 窗槅,其规格 “阔六尺,高一丈六尺”,既合规制又具实用。
康熙见窗槅完好,询问是谁所办,得知是通州知州于成龙后 “面色转喜”。这一幕被《于成龙年谱》精准记录,成为小于成龙获得帝王赏识的关键节点。而老于成龙得知此事后,更坚定了举荐这位后辈的决心 —— 后来他升任两江总督时,特意推荐小于成龙任江宁知府,成就了 “前于后于,百姓安居” 的政坛佳话。
桥影留痕:跨越百年的精神传承
温榆河上的四座古桥早已湮没在岁月长河中,但其背后的故事却留下了三重历史印记。从政务层面看,它印证了清代 “督抚荐贤” 的用人机制 —— 老于成龙不避同名之嫌,以实绩取人,体现了 “清官第一” 的胸襟与眼光;从民生层面讲,桥梁的修建并非只为帝王出行,更切实改善了顺义百姓的交通条件,诠释了 “以民为本” 的治政理念;从个人层面而言,它成为小于成龙仕途的重要阶梯。
![]()
三百多年过去,河水依旧东流,而那些关于识才、实干与民生的故事,早已与温榆河的涛声融为一体,成为北京城市记忆中不可磨灭的一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