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由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主办、教育部欧洲联合研究院和中国人民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承办的通州·全球发展论坛(2025)“中欧合作与全球发展”分论坛10月18日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英国、西班牙等10国青年代表围绕“新技术与社会平等”“新能源与中欧共生发展”两大主题展开深入研讨。会议由教育部欧洲联合研究院秘书长徐正源、副秘书长马嘉鸿共同主持,与会者在技术治理与能源转型等关键议题方面开展了深入研讨。
![]()
论坛第一部分探讨“新技术与社会平等”主题。与会青年认为技术发展对社会平等具有双重影响,既要看到其带来的信息扩展与效率提升,也要警惕技术发展带来的种种问题。会议倡导构建包容性技术治理体系,通过推行“监管沙盒”、动态标准机制以平衡创新与风险,建立数据追溯与算法审计制度增强透明度与问责,并加强数字素养教育及跨代际协作,确保技术发展以人为本。同时强调应提升技术的文化包容性,推动多语言教育、无障碍设计与界面友好,切实防范数字排斥现象。
![]()
论坛第二部分探讨“新能源与中欧共生发展”主题。与会青年从合作定位与参会协同、重点领域实践、政策互鉴与治理协同、保障路径等多个方面发表观点,认为在欧盟对华地缘政治话语占比上升的背景下,新能源合作已成为中欧双边关系的“压舱石”。中欧可在绿色氢能、可持续航空燃料(SAF)、中葡锂电风电设备协同,以及欧盟“全球门户”计划与中国“一带一路”科技合作专项在能源基建上的互补等方面深入合作。
本次“中欧合作与全球发展”分论坛的成功举办,搭建了中欧青年研究者的对话平台,凝聚了技术治理与新能源合作共识,为促进技术向善、深化可持续发展合作拓宽了渠道,对推动中欧合作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