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医疗条件落后,人们对天花束手无策,病急时只能乱投“医”。为了消除痘病,一些地方形成了祭祀痘神的风俗。
旧时,许多疾病让人防不胜防,其中痘(也称天花)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病。随着科学与医学的进步,人们已掌握预防痘病的方法,现代社会中这种病已基本绝迹。然而在过去,天花令人深感苦恼。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许多孩子因此丧命,即使幸存,身心也遭受严重伤害。得过天花的孩子脸上会留下麻点,俗称“麻子”。
面对天花,人们无计可施,只能病急乱投医。为了除痘,某些地方形成了这样的习俗: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一个新年除夕,母亲需抱着孩子和婆家送来的花灯,到厕所里念叨“一颗麻,一颗痘,种种无人知”或“远离痘,远离痘,不种麻子不丰收”等话语,以此避免痘病的发生,并反复念叨以驱逐痘病。
正是出于对痘病的恐惧,人们相信这是神明的惩罚。他们认为存在一位痘神,因无人供奉而在人间传播痘病。唯有痘神才能消除痘病,于是,痘神在人们的恐惧与矛盾心态中应运而生。
![]()
对于痘神的身份,民间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在明朝时期,有一位姓柳的夫人便是痘神。柳夫人出生于黄岗,自幼便修习道法。当时,明朝有一员大将名叫邓愈,在一次与叛军的激战中,他被打得溃不成军,无奈之下只得逃遁。然而,得益于柳夫人的及时援手,邓愈在这场战役中意外地取得了胜利。
据古籍记载,柳夫人拥有操控鸟兽的能力。在邓愈军队陷入困境之际,她将乌鸦聚集,形成一种奇特的阵势,随即刮起一阵猛烈的恶风,飞沙走石,令叛军阵脚大乱。邓愈趁机发起反击,最终赢得了这场战斗。此事传入朱元璋耳中后,他便册封柳夫人为妙应夫人。后来,人们深信柳夫人具备驱魔降妖的神通,于是为她建造庙宇祠堂,常年祭拜,并将她视为痘神,认为她能为民祛灾降福。
在道教的一些经典著作中,则记载痘神为唐朝的张帅。张帅原名张建,自幼聪慧过人,容貌俊秀,深得众人喜爱。后来,张建不负众望,考取进士,担任要职。在为官期间,他处事公正,体恤民情,常为百姓发声。当时,武则天执政,喜好招揽俊美少年入宫,以供自己享乐。张建为人刚正不阿,对此深感不齿,但又无力阻止武则天的行径。于是,他巧施一计,以当地流行痘病、缺乏俊美少年为由,使年轻人得以留在家人身边,免受宫廷之苦。百姓对张建的这一举措感激不尽,纷纷立庙祭拜。
![]()
此事被天界神仙得知后,对张建赞赏有加,便传授他法术,赐予他一把瘟锤和一身铠甲金盔,命他掌管人间痘病,防止其在民间肆虐。就这样,张建由假变真,继续为民间百姓造福除害,最终成为了民间的痘神。
关于痘神,古代白话小说中有所记载,尤其在神怪小说《封神演义》中,便有关于痘神的生动故事。小说中塑造了一位名为余化龙的人物,他是商纣王麾下的大将。余化龙携其五子镇守潼关,抵御周武王的讨伐。当姜子牙率军攻打潼关时,余化龙率领五子顽强抵抗,并施展妖术向周营投放毒痘,致使周军士兵纷纷染病,战斗力大减。面对此困境,姜子牙无奈之下求助于神农氏。神农氏赐予姜子牙数粒仙丹,成功解救了周营的士兵。而余化龙尚不知情,误以为对方营中痘病肆虐,姜子牙趁机出其不意攻下潼关。余化龙的五子皆战死沙场,他本人也在悲愤中离世。武王伐纣终获成功,姜子牙为表彰阵亡将士,将余化龙及其五子封为痘神,其中余化龙被封为主痘元君,其五子则分任东、南、西、北、中五方的地方痘神。尽管《封神演义》使痘神形象广为人知,但民间真正祭拜的痘神却是张帅,人们普遍认为他才是真正为民消除痘疫的守护神。
![]()
痘神的出现及其祭祀活动,在民间并未广泛流传。通常情况下,只有在孩子出痘时,人们才会进行痘神祭祀,祈求他帮助孩子消除病痛。由于对痘病的深恶痛绝和恐惧,人们期望痘神能够收回痘病,不再在民间肆虐,危害百姓。然而,痘神的神职不仅限于在民间驱除痘病,更要借此机会完成自身的功业,并为民众带来福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