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在FaZe、TYLOO、Liquid、Heroic等备受关注的队伍相继出局后,来自巴西的Legacy与来自法国的3D MAX在上海东方体育中心展开了2025年上海CAC的决赛。
双方在BO5的比赛中你来我往,比分紧咬,最终Legacy以3∶2的比分险胜对手,捧得冠军奖杯。
![]()
坦率来说,坦率地说,与FaZe Clan、Team Liquid或者中国观众更熟悉的TYLOO、RA、LVG相比,Legacy和3D MAX的知名度并不高。
但也正因为这场决赛没有明星队伍和明星选手,反而让我观察到了反恐精英赛事的另一面,一种更为纯粹,也更少被注意到的氛围。
从现场情况来看,东方体育中心当日观众虽然与去年12月的上海Major相比较少,但考虑到CAC是一项区域邀请赛,决赛双方也并非国际顶尖队伍,能够在东方体育中心举办,仍能说明CS在国内拥有稳定的观众基础。
因此中场休息时,我走出看台,和几位观众聊了聊。
一个来自杭州的男生告诉我,他这两年几乎每年都会来看CS的线下赛,无论是谁在打,在现场能听见一声枪响,能观察到每个队员的表情,那种感觉就是线上完全体会不到的。
一对年轻情侣说,他们去年本来想看上海Major,但因为买不到票,买了黄牛票而被骗了一万多块,今年特地提前买了CAC门票,想弥补那次遗憾。
还有几位从外地赶来的观众告诉我,他们当然也有喜欢的选手或队伍,比如donk、Twistzz或者TYLOO,但即便这些人没有进入决赛,他们也还是想来看比赛。
“不是非得是谁在打,重要的是能在现场看到CS在打。”一位穿着donk队服的女生这样说。
这让我忽然意识到,来到CS现场的观众们并不只是单纯为了支持某支队伍,也是为了参与一次属于CS玩家的聚会。对他们来说,看一场线下赛,不只是看比赛,更像是在分享一种共同的记忆和热情。
![]()
这种热情的形成,一方面源自国内CS赛事的稀缺。除了完美世界主办的历届CAC外,IEM成都、上海Major以及即将到来的BLAST香港,都是近两年才陆续落地国内的国际赛事。供给有限,让每一次线下机会都显得格外珍贵。
另一方面,也与CS社区的文化有关。相比一些项目,CS的中文社区里较少出现偶像化的选手以及极端化粉丝群体。观众更注重比赛本身,因此即便明星队伍被淘汰,观赛热情也依旧不减。
这也让我想起去年在IEM成都遇到一位十五六岁的观众。
他瘦薄的肩膀上背着装有电脑和鼠标垫的帆布包,在选手酒店大堂主动上前与一位外国工作人员攀谈,即便对方并非选手,这位观众也仍请他在设备上签名。这种纯粹的热情,与职业层面的追星不同,更接近于一种对游戏本身的尊重与认同。
这对于一个电竞项目来说,是非常难得的部分。
![]()
通常情况下,我们观察一个赛事时,会关注赛事本身的发展,关注选手的个人表达,而当这些影响因素通通不出现时,属于这个赛事最独特的一面反而表露出来。
这也是平常我们看到超大型世界性比赛,看到人山人海座无虚席的观众时,往往忽略掉的另一面。
当大家都奔着选手奔着明星前来体育馆的时候,在反恐精英这个项目上,仍然有那么一批观众,也许他们有特别喜欢的队伍,有特别喜欢的选手,但当他们淘汰了,也仍然愿意从千里奔袭而来,看一场在赛事邀请队伍上规格不是那么高的比赛。
这就是CS的魅力,也是电竞本身最原始的魅力。
![]()
我过去时常在想,电竞到底在当代人的生活中扮演的是什么角色,而当我看到现场观众穿着Twistzz,穿着donk甚至穿着TYLOO队服用巴西语喊出“波哈”——这个中文意为加油的呐喊声,为一支自己不太相熟的队伍加油时,我突然明白,可能电竞比赛在更多时候为更多人扮演的就是这样一个角色。
无论你看没看过比赛,熟不熟悉选手,你都可以在某个周末的晚上打开一场比赛,选择一支看着顺眼的队伍,将自己完全沉浸其中,挥洒生活中不可以释放又或者说不被理解的情绪.
因此,与其说上海CAC是一场区域邀请赛,我更想把它比喻成一场CS爱好者的大Party。
正如中文流主持人在赛事结束时所说:“这个盛会因你们的到来而精彩。”反恐精英赛事也因为这些爱好游戏及赛事的观众们的到来,变得独特而动人。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