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曾因 “爷孙恋” 遭群嘲的诺奖得主,93 岁恢复中国籍时哽咽:我是中国人

0
分享至

前言

提起杨振宁,很多人想到的是“爷孙恋”和“美国籍”的争议。

令人遗憾的是,近日,这位学术巨匠却永远离开了我们。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逝世消息传出后,他却凭借自己生前的一个举动成为大众的注意中心,曾经的刺耳杂音,如今也被“先生千古”的留言所替代。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作者-水

骂声四起后,全网为何集体致敬?

争议,几乎成了杨振宁先生后半生的注脚。

人们津津乐道于他54岁的年龄差婚姻,用“爷孙恋”的标签消费着他的晚年生活。

更尖锐的指责,直指他的国籍选择。

“当年改入美国籍的人,现在倒成了爱国典范?”


这样的质疑,在他去世后的悼念声中显得格外刺耳。

仿佛他一生的科学贡献,都抵不过这一纸国籍的分量。

翁帆在清华园的“归根居”整理丈夫遗物时,或许也未曾料到,这场舆论风暴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逆转。

随着网友对杨振宁生平的深入梳理,一则被尘封的往事逐渐浮出水面。


2015年,93岁的他正式放弃美国国籍,恢复中国国籍。

当时他面对媒体提问时的回答,如今读来仍令人动容。

“我身体里流着父亲的血,也是中华文化的血。”

这个举动,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人们重新审视他一生的大门。


那些曾质疑他“根不在中国”的声音,在一连串事实面前逐渐消解。

1971年,他作为首批美籍华裔科学家访华,带回国际前沿物理理念,还致信国家领导人表示“愿为祖国科学发展贡献力量”。

他在清华定居后,不仅捐出变卖美国房产的百万美元和清华薪水,还奔走筹募资金创办高等研究院,力邀林家翘、姚期智等大师归国任教。


甚至早在上世纪70年代某岛事件发酵时,他就带头参加华人抗议活动,直言“某岛属中国无可辩驳”。

“杨振宁曾谈恢复中国籍”的话题很快冲上热搜,三千多万阅读量背后,是他的口碑暴涨,也是网友评论的渐渐趋向理性。

“先生的家国情怀从来不是口头说说,是用一辈子践行的。”


“放弃外国国籍时他已93岁,图什么?不过是落叶归根的执念。”

那座诺奖殿堂,他为何坚持用中文致辞?

当人们还在为他的个人选择争论不休时,科学界早已给出了答案。

在物理学界,杨振宁的地位无需多言。


1956年,他与李政道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次年便斩获诺贝尔奖,创下史上最快获奖纪录。

这一发现,彻底颠覆了人类对对称性的认知,为粒子物理研究开辟了新方向,就像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炸弹。



而1954年他与米尔斯共同提出的杨-米尔斯规范场理论,更被誉为“20世纪后半叶基础物理学最重要的成就”。

它成为了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数学基石,其影响延伸至量子色动力学等多个前沿领域。

除此之外,他在统计力学领域提出的“杨氏方程”,开创了可积系统研究的新纪元。


杨振宁的成果横跨理论物理多个领域,这也让他被公认为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

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教授李斧的评价颇具代表性。

“他是我们学生时代的楷模,其严谨执着影响了一代学习物理的人。”

更可贵的是,杨振宁始终将科学理想与家国命运相连。


1971年的访华之旅,他打破了中美学术交流的冰封状态,此后不断奔走,资助近百位中国学者赴美进修。

回归清华后,他以“宁拙毋巧,宁朴勿华”的治学态度培养人才。

虽然他直接指导的研究生不多,但都非常优秀。

如斯坦福大学的赵午、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余理华等。


他对祖国的牵挂早已融入血脉。

南开大学的第一台计算机是他从国外带回。

他为家乡合肥的科技教育事业倾注心血,让安徽籍侨胞倍感自豪。

即便在海外期间,他也始终以中国血统为荣。


诺贝尔颁奖礼上那句中文致谢,至今仍回荡在许多人心中。

西班牙华人学者徐松华的话道出了侨界心声。

“他用成就证明了华人的智慧,更用行动诠释了何为赤子之心。”

从清华园出发,他为何走了大半个地球才回来?

他的爱国情怀,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条完整的行动链。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破冰-育人-归根”的闭环。

“破冰”发生在1971年。

他冒着被美国政府刁难的风险,偷偷绕道欧洲回国。

行李箱里装的不是金银珠宝,而是一沓厚厚的粒子物理研究笔记,还有给老友邓稼先带的几包美国产的奶粉。


那次回国,是中美隔绝二十多年后,首位顶尖华裔科学家的破冰之旅。

在北京饭店的会面中,他握着邓稼先的手问起原子弹研发的事,当听到“完全没靠外国人”时,这个在国际舞台上从不怯场的科学家,突然红了眼眶。

后来他在美国巡回演讲,把中国的科研进展讲给每一个愿意听的人,有人骂他“胳膊肘往外拐”,他只是平静地说:“我是中国人,我的根在那里。”



“育人”则是他回国后的长期事业。

他把毕生的积蓄都捐了出去,用来筹建清华高等研究院。

研究院刚成立时,缺人才也缺设备,他亲自写信给海外的老友,一个个打电话邀请他们回国任教。

有位美国的科学家回忆,杨先生为了请他回来,特意飞了三次美国,每次都带着自己做的家乡菜,聊到深夜还在谈研究院的规划。


“归根”是这条行动链的终点,也是情感的高潮。

2003年,陪伴他五十多年的妻子杜致礼去世后,他从美国退休回到清华,把自己的住所命名为“归根居”。

那天他在日记里写:“从清华园出去,走了大半个地球,终于回来了。”


2015年,93岁的他做出了那个震惊学界的决定:放弃美国国籍,重新变回中国公民。

办理手续那天,他特意穿上了一件中山装,工作人员递给他新护照时,他用颤抖的手摸了又摸,翻到国籍那一页,看了足足半分钟。


他说:“我身体里流的是父亲的血,是中华文化的血,以前没办法回来,现在终于能踏踏实实做个中国人了。”

这个决定,是对父亲临终前还念叨“叶落要归根”的心结,用一生行动写下的最终回答。


当喧嚣散去,我们究竟读懂了什么?

他的婚姻,也曾是人们饭后谈资的焦点。

但真情,不该成为谈资。

2004年底,82岁的他与28岁的翁帆登记结婚,54岁的年龄差瞬间引爆舆论。


“翁帆图名利”“杨振宁晚节不保”的骂声铺天盖地。

但这对夫妻从未公开辩解,只是用日复一日的相守回应质疑。

婚后的日常藏着最动人的细节。

翁帆改掉了熬夜的习惯,21年如一日坚持早睡早起,只为配合丈夫的作息。


而杨振宁也在细微处流露温情,翁帆生病时,年过九旬的他会亲自喂她吃东西。

他们的婚姻从来不是单方面地照顾,而是相互成就的共生。

和优秀的人在一起,自己也会变得优秀。

虽然翁帆自己也不算年轻了,可有杨振宁这样的榜样在,她还是在离开课堂多年后选择攻读清华大学的建筑系博士。


两人曾携手编译《曙光集》《晨曦集》,还一起翻译大型活动主题曲。

对于他们来说,超越年龄的结合并非是为了身体上的快乐,而是为了灵魂的共鸣。

平日里为了不影响彼此休息,他们会分床睡。


担心自己离开太早孩子会成为翁帆寻找新感情的负担,杨振宁决定他们过好两个人的生活就行,无需孩子来绑定彼此。

21年的时光足以击碎流言。

看到百岁杨振宁依然神采奕奕和49岁的翁帆眼中的从容平和,大家终于读懂这份感情的本质。


正如杨振宁所说,翁帆是上帝给他最后的礼物。

而翁帆的回应更显通透:“能陪伴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走完最后旅程,是我的荣幸。”


翁帆在整理杨振宁的遗物时,发现了一本日记,最后一页写着:“我这辈子做了两件最正确的事,一是研究物理,二是回到祖国。”

看着这句话,翁帆再也忍不住,泪水掉在了日记本上。

她终于明白,丈夫这辈子最看重的,从来不是名利和争议,而是那颗永远向着祖国的赤子之心。


结语

原来,伟大不是完美无瑕,而是在大是大非面前的坚定选择。

时间是最公正的筛子,它会过滤掉所有喧嚣,留下沉甸甸的重量。

当我们学会用行动的层级去评价一个人,才算真正读懂了历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工信部突然鼓励燃油车?给燃油车补贴,释放什么信号?

工信部突然鼓励燃油车?给燃油车补贴,释放什么信号?

大道微言
2025-11-01 08:58:16
刘强东带章泽天见客户,章泽天穿四万香奈儿外套,刘强东满脸宠溺

刘强东带章泽天见客户,章泽天穿四万香奈儿外套,刘强东满脸宠溺

一只番茄鱼
2025-11-02 21:32:57
争议!全红婵与王伟莹第2跳明显不在同一节奏 裁判打出8分同步分

争议!全红婵与王伟莹第2跳明显不在同一节奏 裁判打出8分同步分

风过乡
2025-11-03 08:22:39
三十万魔咒:中产的破产加速器

三十万魔咒:中产的破产加速器

大道微言
2025-10-31 10:35:47
太震撼!泰州队夺冠请全城人免费喝奶茶,喜茶员工手都抡冒烟了…

太震撼!泰州队夺冠请全城人免费喝奶茶,喜茶员工手都抡冒烟了…

火山诗话
2025-11-03 11:10:44
黄金要征税了,两部门发布新政,博主:更要去买黄金,晚了就买不到了

黄金要征税了,两部门发布新政,博主:更要去买黄金,晚了就买不到了

回旋镖
2025-11-02 17:18:39
为什么“战略忽悠局局长”张召忠,突然消失了,去哪里了?

为什么“战略忽悠局局长”张召忠,突然消失了,去哪里了?

混沌录
2025-11-02 17:13:10
好消息:乌克兰援军来了,红军村反击战取得初步胜利

好消息:乌克兰援军来了,红军村反击战取得初步胜利

史政先锋
2025-11-02 13:40:39
活的大闸蟹不能“坐”上海地铁?一天十几人被拦下,“建议另寻出行方式”

活的大闸蟹不能“坐”上海地铁?一天十几人被拦下,“建议另寻出行方式”

新民晚报
2025-11-02 21:39:38
中共中央批准,开除王建军党籍

中共中央批准,开除王建军党籍

新京报
2025-11-03 11:16:46
午评:创业板指半日跌超1% 电池概念股集体下挫

午评:创业板指半日跌超1% 电池概念股集体下挫

财联社
2025-11-03 11:32:07
广东又有弱冷空气到访,气温逐日下降!最低气温或降至13℃

广东又有弱冷空气到访,气温逐日下降!最低气温或降至13℃

南方都市报
2025-11-03 10:26:48
烦不胜烦!网友质问广州地铁“穷疯了吗”?花钱坐地铁须先看广告

烦不胜烦!网友质问广州地铁“穷疯了吗”?花钱坐地铁须先看广告

星河也灿烂
2025-11-02 20:59:17
7万+再创造车新势力月销纪录 零跑或成下一个中国前十

7万+再创造车新势力月销纪录 零跑或成下一个中国前十

道哥说车
2025-11-03 09:25:47
449平方米,1.17亿元!马来西亚首富之子郭孔华,买下上海大平层,该楼盘曾3小时售出158套房

449平方米,1.17亿元!马来西亚首富之子郭孔华,买下上海大平层,该楼盘曾3小时售出158套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2 23:32:08
英超最新积分战报:纽卡爆冷被灌3球,曼城升第2,曼联第8名

英超最新积分战报:纽卡爆冷被灌3球,曼城升第2,曼联第8名

足球狗说
2025-11-03 07:58:25
恭喜!F1车手勒克莱尔官宣与女友订婚 神仙颜值获赞体坛最美眷侣

恭喜!F1车手勒克莱尔官宣与女友订婚 神仙颜值获赞体坛最美眷侣

醉卧浮生
2025-11-03 08:51:25
苏丹爆发大屠杀!数万人被杀尸体堆积如山

苏丹爆发大屠杀!数万人被杀尸体堆积如山

亚太观澜
2025-11-02 21:27:06
特朗普下令战争部做好准备:可能对尼日利亚动武

特朗普下令战争部做好准备:可能对尼日利亚动武

澎湃新闻
2025-11-02 16:02:26
谁要搞王家卫?

谁要搞王家卫?

梳子姐
2025-11-02 20:14:08
2025-11-03 12:39:00
星辰夜语
星辰夜语
在星空中寻找灵感,在夜晚低语故事,让星辰作伴,夜风为媒,分享那些触动灵魂的故事和感悟。
1956文章数 21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余承东内部信:鸿蒙下一步要实现上亿覆盖

头条要闻

媒体:高市早苗发表涉台错误言行 中方直接"亮剑"

头条要闻

媒体:高市早苗发表涉台错误言行 中方直接"亮剑"

体育要闻

开拓者官宣召回杨瀚森 队记解析核心原因

娱乐要闻

录音彻底揭露知名导演王家卫的体面

财经要闻

马斯克:未来5-6年传统手机与App将消失

汽车要闻

超跑同款磁流变减振 深蓝L06包你开得爽

态度原创

本地
数码
时尚
手机
公开课

本地新闻

全网围观,到底多少人被这个野人大学生笑疯了

数码要闻

极摩客推出 M7 Ultra 迷你主机:PRO 6850U,提供 OCuLink

秋季穿衣别太老气横秋,看看这27套造型,时尚舒适又显高

手机要闻

realme 真我 GT8 Pro 阿斯顿马丁 F1 限量版手机外观细节公布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