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夏天,一张拍摄于三峡大坝的合影悄然流传开来。
照片里,年近百岁的杨振宁站在中间,笑容温和,神情安静。
两侧站着三个从美国赶来的儿子,身后是青山碧水,阳光正好。
![]()
而在他身边,出现了一张熟悉的脸——翁帆。
这一年,翁帆49岁,身穿浅色上衣,神情恬静。
这是她唯一一张与继子们的合照,也是杨振宁第一次公开一家人完整的画面。
合照里每个人的笑容都是那么自然。
![]()
也正因为这张照片,很多人再次回想起他们那段被争议淹没的爱情——82岁的科学泰斗,娶了28岁的年轻女子。
时光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所有流言似乎都没有了,反而成了让人羡慕的爱情。
如果你想知道这段爱情,我想还是得从杨振宁的故事开始讲起。
![]()
1922年,杨振宁出生在安徽合肥一个书香家庭。
父亲杨武之是早期中国数学教育的重要人物,曾在清华任教,学识渊博又严谨。
家里藏书无数,杨振宁从小耳濡目染,对学习有股天生的执着。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家人南迁,辗转多地。
十六岁那年,杨振宁决定报考西南联大,那是当时全国最顶尖的学府。
物理、文学、哲学汇聚一堂,朱自清、闻一多、吴有训这些名字几乎撑起了中国学术半壁江山。
杨振宁在那里度过了最重要的学习阶段,毕业后继续深造,成为清华研究院的学生。
1945年,杨振宁拿到留美公费名额,远赴美国芝加哥大学求学,师从“原子弹之父”费米。
三年后,杨振宁获得博士学位,被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聘请。
![]()
那是当时物理界的圣地,连爱因斯坦都在那里办公。
正是在那里,他结识了李政道,两人合作研究“宇称不守恒”理论,一举改写物理学史。
1957年,35岁的杨振宁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人。
领奖台上,他身边站着的,是温柔端庄的妻子杜致礼。
![]()
杨振宁和第一任妻子的相遇,也很浪漫。
妻子杜致礼是国民党将领杜聿明的长女。
两人第一次相遇,是在西南联大附中。
当时杜致礼17岁,清秀安静,杨振宁前来代课的年轻老师。
这一次两人只是初相识,并没有爱的火花。
没想到多年后,命运让他们在美国重逢,从相识到相知,再到携手步入婚姻,一切顺理成章。
![]()
婚后,杜致礼放弃自己的文学研究,专心照顾家庭。
那时的科研条件艰苦,她一边带孩子,一边为丈夫整理资料、校对论文。
杨振宁后来写道:“没有致礼,就没有我后来的科研成就。”
他们相伴53年,从贫穷到荣誉,从青年到白发。
2003年,杜致礼因病去世,杨振宁痛彻心扉。
此时,他81岁,人生的另一半,走完了属于她的路。
而这段悲伤的告别,也为另一段缘分,埋下了伏笔。
![]()
1976年,翁帆出生在广东潮州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是知识分子。
从小,她聪明懂事,英语成绩特别好,后来考上汕头大学英语系。
1995年夏天,学校举办世界华人物理学大会,临时挑选学生做接待志愿者。翁帆凭着流利的英语和稳重的气质,被分配去接待杨振宁夫妇。
19岁的她第一次见到这位“课本上的人物”,紧张到手心冒汗。
可没想到,杨振宁和夫人都很亲切,还夸她翻译得好。
会议结束时,他们合了影,这张照片后来被媒体多次提起。杨振宁还留了联系方式。
翁帆没多想,只当是一段珍贵的回忆。
![]()
多年后,她离婚、考研、重新规划人生,一切都在悄然改变。
2003年秋天,杜致礼去世的消息传来,翁帆心中生出复杂的情绪。
那位曾温柔对她微笑的长辈,如今已离开。
于是,翁帆提笔写了一封信,寄到清华大学杨振宁的办公室,表达慰问与尊敬。
几周后,杨振宁亲笔回信。
字迹工整,语气平和,还关心她的近况。
从那之后,两人开始通信。信件来往频繁,从学业谈到生活,从阅读谈到人生。
慢慢地两人变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这种感情早已超出了普通关系。
2004年2月,杨振宁刚好要去中山大学参加一个学术会议,问翁帆有没有时间见一面。
翁帆当时考上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研究生,刚好在广州,于是答应了见面。
两人见面,一见如故,相见恨晚,杨振宁也从失去爱妻的痛苦中走了出来。
交谈中,没有距离,没有生疏,只是两个真诚交流的人,在彼此的眼神里,看到了温度。
![]()
一开始杨振宁很犹豫,要不要告白,如果在一起,会对对方产生什么影响,毕竟两人的年龄差54岁,很难抵抗世俗的阳光。
翁帆态度很坚定,我喜欢你,不是因为你的名利地位,而是你的智慧和对人生的态度。
总之爱上一个人,他所有的都是掩盖不了的喜欢。
于是在征求子女的同意后,杨振宁在2004年10月跟翁帆结婚了。
没有奢华的婚礼,只是双方家人一起吃了顿饭。
媒体曝光后,舆论汹涌而至。
有的网友讽刺翁帆“图钱图名”,批评杨振宁“老来糊涂”。总之没有一句好听的。
那段时间,他们的名字几乎成了热搜常客。
![]()
面对质疑,杨振宁语气平静:“我们是真心相爱的,年龄差距不是障碍。”
翁帆也坚定回应:“他给了我安全感和智慧,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她母亲石玉钿起初不放心,但与杨振宁多次接触后,彻底释怀。
她看到女儿幸福的样子,也看到这位老人对她的尊重。
婚后,翁帆继续读完研究生学业,毕业后没有追逐名利,而是选择留在杨振宁身边,照顾他的生活,帮他整理论文、安排会议。
身边的朋友都说,她像他的秘书,又像他的护航者。
这段婚姻,从争议走向羡慕。
他们没被舆论打倒,反而用日复一日的陪伴,让外界看到了爱情最朴素的模样。
2018年,那张三峡大坝的全家福,成为最好印证。
![]()
翁帆与继子们并肩而立,表情自然,毫无隔阂。
画面温柔又真切。
从1922到2024,杨振宁的一生,跨越了一个世纪。
他把智慧献给物理,把温柔留给家庭。
翁帆,也用青春和陪伴,让他的晚年有了柔光。
科学成就让他伟大,爱情陪伴让他完整。
如今照片定格,人已成传奇。
![]()
翁帆陪伴杨振宁20多年,何其有幸在其晚年的时候相遇相爱。
我们还是太俗了,要相信,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爱情,而这种爱情,跟年纪,跟身高,跟外界所有客观因素都无关的。
真正的爱情,不分年龄,只看真心。
愿你,也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爱情,一起相伴到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