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0月12日,荷兰动用一部1952年的冷战法律,接管了中企控股的安世半导体。
这家公司在中国的工厂每年出货超500亿颗芯片,是欧洲汽车业的命脉,荷兰以为只是换个CEO,却引爆了整个产业链。
荷兰为何敢用70年前的老法律夺权?中国又该如何应对这场明抢?
![]()
编辑:汤圆
一部冷战法律,让欧洲汽车业命脉停摆
这不是电影剧本,是真实发生的故事,一部诞生于70多年前的法律,像一把生了锈的古董钥匙,却被荷兰政府拿来,试图撬开21世纪全球高科技产业的保险箱,他们给这个行动起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名字,“维护国家安全”。
但看透了,就是两个字,“明抢”,安世半导体,这家中国闻泰科技花了376亿人民币正规收购的企业,一夜之间,其CEO张学政被荷兰法院一纸命令赶出了办公室。
![]()
取而代之的,是荷兰政府指定的“外籍主管”,他们想要的,不是经营,而是控制,不是商业,而是政治。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这背后,有着清晰的美国指挥痕迹,早在今年6月,美国官员就已向荷兰政府下达指令,要求撤换中国籍CEO,修改公司治理结构。
![]()
到了9月底,美国商务部推出所谓的“50%规则”,将安世也圈进了制裁名单,这一套组合拳下来,荷兰才开始动手,他们以为自己是演员,却不知道自己只是棋子。
荷兰经济事务大臣卡雷曼斯还嘴硬,否认这是美国施压,坚称是“荷兰主权行为”,但法院文件和白纸黑字的外交邮件,早已把他的脸打得通红。
![]()
中国组合拳反击,一气呵成
面对这种近乎强盗的行为,中国没有选择以往那种“强烈谴责”的剧本,这次,选择了一种更高级的语言,行动。
外交部第一时间发声,直接定性这是“政治干预市场经济”,是赤裸裸的保护主义,这番表态,不是走流程,而是为后续行动立下了法律和道义的基调。
![]()
紧接着,商务部就出手了,打出了两招狠棋,一气呵成,第一招,限制稀土出口,这东西不起眼,却是制造芯片、电动汽车的维生素,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供应国。
这一招,直接让整个欧洲的高端制造神经紧绷,尤其是本就因芯片短缺而焦头烂额的德国汽车工业,更是雪上加霜。
![]()
第二招,更精准,对安世半导体实施出口管制,暂停其在中国境内70%产能所需的关键组件和原材料供应
说白了,荷兰哪怕把安世的管理权拿过去了,也等于拿了个没有发动机的跑车,没有中国的供应链支持,根本转不动,产品也卖不出去。
![]()
这两招打得非常讲究,既不直接针对荷兰本土企业,也没有“拉黑”整个欧盟,而是通过精准打击,让荷兰自己感受到“抢来的东西不好用”的痛苦。
整个过程没有大喊大叫,也没有大张旗鼓,完全是靠实力和节奏,让对方自己看清局势,这种沉默,比任何声明都更有力量,它在传递一个清晰的信号:现在的主动权,在中国手里。
![]()
产业链反噬,揭示新权力法则
反击才过去6天,欧洲的产业链就开始炸锅了,10月16日,安世半导体向多家全球汽车制造商发出通知,由于供应中断,部分产品将延迟交付,这一下,捅了马蜂窝。
德国的大众、宝马,法国的雷诺,美国的福特,纷纷表示,如果芯片断供,工厂将面临停产,这些企业不是吃素的,他们马上将压力传导给荷兰政府,明确表示:如果你们不解决问题,损失由谁来承担?
![]()
荷兰政府这才发现,自以为的“国家安全”举动,不仅没能掌控企业,反而快把自己和整个欧洲的半导体布局都拖进了泥潭。
这就是“产业链反噬”的力量,全球产业链像一个精密的免疫系统,你试图用行政力量粗暴地切除一个看似“外来”的器官,结果会引发整个系统的剧烈排异反应,而这个反应的威力,远超你的想象。
安世半导体2024年营收147亿人民币,占母公司闻泰 科技的三分之一,谁控制了它,谁就掌握了一部分全球汽车芯片的命脉。
![]()
中国在这场博弈中,展现了什么是真正的“权力”,这种权力,不是飞机大炮,不是航母舰队,而是对全球供应链关键节点的掌控力,这才是21世纪的“石油”,是新时代的硬通货。
荷兰想靠行政手段脱钩,结果反被拉进了真正的风险之中,这场风波也让其他国家看得真切:所谓的“去风险”,一旦脱离市场原则,就会变成“加风险”。
![]()
从规则捍卫到规则塑造
10月17日,荷兰经济事务大臣卡雷曼斯终于支撑不住了,站出来放话:愿意和中国展开谈判,他还强调,安世半导体是荷兰重要的科技资产,对欧洲整体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言下之意很明显,是希望中方“高抬贵手”,但这番表态背后,是种尴尬的矛盾心态,一方面想保住面子,不愿承认自己抢企业的行为不妥,另一方面又怕真的把安世搞垮,搞得整个欧洲供应链跟着遭殃。
![]()
从“冻结令”到“求对话”,整个过程不到七天,荷兰原本想借政治手段树立“表率”,结果被现实反噬,中方没有情绪化反应,却用最有效的方式让对方体会到代价。
这场博弈的背后,比表面更深的是,中国已经不再被动,中国的对外经济策略正在发生结构性转变,以往遇到制裁,中方更多是外交层面抗议。
![]()
但现在,反制变得系统化、工具化,稀土出口牌、港口费用牌、芯片供应链牌、市场准入牌,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都能精准击中对方的软肋。
问题的核心不是安世半导体被谁控制,而是规则还能不能被尊重,如果这种先例能成立,任何中国企业未来在海外的投资都会面临随时被“收回”的风险。
![]()
荷兰这次启动1952年的法律,等于是在告诉全世界,只要我想,我可以不讲契约,不讲市场,只看政治,这对荷兰自己也是巨大伤害,它的信誉、它的法治形象都快要塌成废墟了。
而对于中国来说,这件事再次敲响了警钟,过去通过海外并购获取技术,是一条成本高但有效的路径,可现在这条路越来越窄,越来越危险,事件告诉我们,自主可控的技术能力不是选项,是刚需,没有自己的根基,任何“外部依赖”都有可能变成别人手里的武器。
![]()
结语
安世事件证明,最高级的实力不是破坏规则,而是成为规则的解释者。
未来,对关键产业链节点的掌控,将定义一个国家的真正国际地位。
当产业链成为武器,我们该如何在开放与自主之间找到新的平衡?
![]()
信息来源: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