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声传情,以情为引
在护患相守的时光里,用温暖的声音描绘那些无声的守护与感动。
让我们在聆听中,感受白衣之下的仁心,体会生命交织的温情。
![]()
朗读者:宋贝贝(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
“Lie down”“Lie down”……一声声急切的呼唤与小男孩的哭喊传来,我知道,小狄伦的手术做完了。我快步走到他身边,握着他的小手,仔细观察他的状态,确认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后,我在他耳旁轻声说:“Dylan,It's me.Do you want to find your dad and mom?”小男孩用力点了点头。我说:“OK,I know.At first,you need to lie down.”话音刚落,他便乖乖地在转运床上躺好了。一边的辅医大叔惊讶地问:“他为啥听你的?我们好几个人都按不住他。”
是呀,在外人看来,我和小狄伦是第一次见面,为何他却如此信任我呢?这背后,是我为这场“大考”准备的“小抄”。
那天,三个外国人走进医院,我的心里泛起慌乱。小狄伦紧紧拉着妈妈的手,跟在爸爸后面四处张望。我赶忙站了起来,隔着窗口向小狄伦的爸爸摆摆手:“Hello.”他仿佛找到了方向,快步走到我的窗口。我试探着问:“Can you speak Chinese?”他无奈地摇了摇头。“English?”听到这个问题,他立刻点了点头,还比了一个“OK”的手势。我暗暗松了口气,用一句“What can I do for you?”开启了我们的交流。原来,他们一家三口是为小狄伦的腺样体肥大来预约手术的,但还没有住院证,正不知道应该怎么做。我拿出一张废弃的住院证,耐心地向他们解释如何开具,以及拿到后需要携带哪些资料返回窗口。
他们离开后,我立刻打开翻译软件,将术前注意事项一一写在住院事项宣教卡上。不一会儿,小狄伦一家再次来到窗口。我凭借“小抄”,用英语仔细核对孩子的基本信息,并详细告知了术前注意事项。为确保万无一失,我还让小狄伦的爸爸复述了一遍,确认他完全理解后,我悬着的心才稍稍放下。临走前,我对他们说:“Don't worry.Tomorrow I'll tell you how to take care of your baby after surgery.”小狄伦爸爸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用我听不懂的语言和家人交流着。这时,小狄伦走到窗口,真诚地说了句;“Thank you”。我微笑着回应:“Not at all.See you tomorrow.”他们笑着和我挥手道别,有说有笑着离开了。
小狄伦一家离开后,我并没有停歇。我拿出术后宣教手册,逐字逐句翻译成英文,又将第二天需要核实的内容整理成“小抄”,为即将到来的“重逢”做足准备。
手术当天上午11点,是约定办理住院手续的时间。我在病人等候区焦急地张望,却始终不见小狄伦一家身影。难道是我没有表达清楚?英语表达有误?还是小狄伦的爸爸理解错了?或是路上堵车了?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我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11点30分,熟悉的身影终于出现,我也长舒了一口气,赶紧拿出准备好的“小抄”,收取小狄伦的住院证及检查结果,核实小狄伦的基本情况,陪着他完成了术前准备工作。这一次,小狄伦没有了昨天的焦虑,十分配合的扎完留置针后,自己搬着小凳子坐在病人等候区的电视前看起了动画片。他的爸爸妈妈也在等候区的长凳上聊了起来。
13点40分,手术室巡回护士喊到小狄伦的名字。我把专注看动画片的小狄伦叫了起来,给他一个“加油”的手势。小狄伦的嘴角上扬,走进了手术室。
14点10分,我走向手术室,遇到小狄伦的爸爸妈妈,他们向我投来肯定又含蓄的微笑。我走到他们身边说:“I'll see your baby.”小狄伦的妈妈双手合十的对我说了一句:“Thank you.”这简单的两个词,饱含着信任与感激。
走进手术室,小狄伦已经手术结束,在术后恢复室处于半清醒状态。因恐惧、语言不通和手术带来的不适,他在转运床上来回扭动身体,大喊大叫。我轻声和他交流,慢慢地,他平静下来,乖乖躺好。我牵着他的手,推着转运床,将他送回日间恢复室。
在日间恢复室,等小狄伦和爸爸妈妈沟通完后,我拿出最后两张“小抄”,详细讲解出院手续办理流程和术后注意事项。确认小狄伦的爸爸完全明白后,我才回到岗位继续工作。
不知过了多久,一声“Thank you”打断了我。抬头一看,小狄伦一家三口站在面前,他们双手紧扣,眼里满含感激。原来,小狄伦已经达到出院标准,准备回家了。尽管我的工作窗口并非他们出院的必经之路,但他们还是特意绕过来表过谢意。回想起与小狄伦爸爸交流时,我连比带划、语法错误频出,但小狄伦和他的妈妈仍多次主动与我说话,这份信任,让我倍感温暖,也证明我的“小抄”没有白费。
虽然我们语言不通,文化背景不同,但对小狄伦的爱却是相通的,都盼着他能平安度过手术。曾经,我也不太理解小朋友和家属对手术室的恐惧,直到经历手术、作为家属签字,又成为母亲后,才真切体会到他们的心情。所以,我希望用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温暖的眼神、一次温暖的牵手,让每一位走进手术室的小朋友,感觉到的不再是冷冰、恐惧,而是充满爱和温度的港湾。
随着舒适化医疗理念的推广,我们医院、科室以及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在尽己所能,为患者打造优质、温暖的治疗环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不仅要提升医疗和护理技术,更要全方位发展,及时弥补不足。虽然我们看似平凡渺小,但一个善意的举动,就能成为小朋友心中的光,照亮他们就医的道路。安全是医疗底线,而舒适的就医体验没有上限,小朋友和家长的笑脸,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好的肯定。
![]()
文 | 郭风霜
编辑 | 宣传中心 郝洁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