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个月,我国汽车销量达到了创纪录的224.1万辆。
2025年1~9月份,我国汽车销量合计达到了1700万辆。
根据今年中国汽车销量的势头,9月份就拥有40多个汽车品牌,70多款车型发布,各大车企都在全力冲刺进入最后的阶段。
而值得一提的是,销量在300万辆的“第一梯队”车企有两家,一家是比亚迪,另一家是上汽。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佼佼者,比亚迪不仅是在国内的销量冠军,更是海外新能源的销冠。前三季度累计销量就高达320万辆,其中海外销量已经突破70万辆。
而销量排名第二的上汽集团,确实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9月份整车批售达到了43.98万辆,同比增长40%以上。今年1~9月份销量累计达到了319万辆。
处于第二梯队的车企,吉利的表现也很耀眼。
9月份销量27.3万辆,其中新能源就达到了16万辆有多。而且在今年7月份,吉利就把年度目标从271万辆提到了300万辆,可见其信心十足。
此外,还有东风汽车、北汽集团、广汽集团也在不断发力。
![]()
由此可见,我们必须要深刻意识到,在汽车行业,今天的中国已然不再是当年那个“默默无闻”的选手,而是名列前茅,甚至在新能源赛道领先美西方的国家。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如今的中国已经占据了全球汽车工业的三分之一有多,尤其是新能源崛起后,正在快速颠覆全球的“造车逻辑”。
因为在过去的燃油车时代,美西方依靠发动机、燃油机以及底盘封锁遏制我们的发展。
而如今的新能源时代,我们通过电机、电控以及电池的集成,彻底打破了美西方所谓的“三大件优势”。
![]()
这背后揭露的,不仅仅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更是中国在新能源赛道彻底摧毁了美西方巩固了上百年的“整机厂”的生态。
说白了就是电驱动生态的出现,在逐渐取代机械驱动生态。
这可不是空穴来风。
目前全世界的汽车工业都在面临着两个问题:产能过剩,利润缩水。
不管是日系车的丰田、本田、日产,还是德系车的奔驰、宝马、奥迪,财报上的利润都在急速下跌。
这背后都是因为新能源汽车崛起后,让他们彻底丧失了“躺赢”的好日子。
严谨一点来说,中国的造车逻辑打破了以往的燃油车工业体系,让这种依赖于规模效应带来的边际效应递增而需要精算利润的行业彻底进入了寒冬。
尽管很多人不承认,电动车的出现,会对燃油车造成“灭顶之灾”。
战报或许会骗人,战线可不会。
你随便看日本和欧洲最近这两年的整机厂以及汽车零部件财报,就会发现触目惊心的数字。
2025年4~6月份,丰田汽车的净利润8414亿日元,同比下滑11%。本田的净利润1966亿日元,同比下滑50%。日产净亏损1157亿,已经是连续4个季度亏损了。
同样欧洲老车企大众集团旗下的BBA也是不好过。
![]()
2025年上半年,奔驰净利润腰斩55.8%,奥迪净利润下滑37.5%,宝马净利润下滑29%。
别看美西方一直在炒作中国的汽车产能过剩,实质上这是全球汽车工业的基本现象。
反观,中国在汽车工业方面却在稳步向前发展,而不是美西方日韩那般原地踏步。
由此可见,我们把2025年的汽车销量目标定在3230万辆,完全没有任何压力,甚至有点过于保守了。
因为今年1~8月份,我国的汽车销量就已经完成,已经完成了2100万辆,而且在海外市场,各大国产车企更是纷纷发力。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在欧洲市场,比亚迪销量已经超过了特斯拉。
所以啊,美西方为何担忧中国电动车的崛起,或许这就是答案。
以往在中国电动车之前,那些西方国家可以在汽车行业“躺着数钱”。
但自从中国汽车工业崛起后,中国电动车开始卖向全球,他们才意识到,原来中国口中的“弯道超车”并不是一句口号!
再到后来,中国车企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建造工厂,他们才明白,中国电动车的崛起,不只是要夺走他们的市场份额,甚至要把他们的桌子都掀了!
没有办法之下,美国只能通过“闭关锁国”的方式来遏制中国的电动车出海。
但问题是,今天中国的电动车崛起,是基于自身的努力,而不是依靠他人。
不管美国再怎么“使绊子”,都无法遏制中国的汽车工业大步向前发展。
所以接下来美国该做的,应该向欧洲那些国家学习,搭建好通往中国的桥梁,而不是筑起高墙,堵住自己的前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