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前言·】——»
上个世纪50年代的时候,淮河中下游地区家家户户都养着一种非常常见的猪。
这种猪不仅耐粗饲,还对当地的气候有了一种非常强的适应性,再加上肉质鲜美、抗病力强,“一家食肉满村香”说的就是这种猪。
![]()
但时间来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养猪业的发展,我国开始大力推广优良猪种。
到了80年代以后,国外的杜洛克猪、长白猪和大约克猪等外种猪凭借着更高的饲料转化率、更快的生长速度和更优的瘦肉率,很快就替代了这种猪。
![]()
本来这种猪在我国已经生活了2000多年的时间,但因为外来猪的冲击越来越少,甚至一度濒临灭绝了。
上个世纪90年代末的时候,只有东海和赣榆2个种猪场还在艰难地保存着27头这样的猪。
![]()
面对老淮猪濒临灭绝的严峻形势,2000年,江苏东海的一家种猪场挺身而出,经理任同苏决定保下这种猪。
但是当时厂里并没有什么钱,连拿个启动资金出来都难,想来想去,任同苏决定将自家的房子抵押了贷款,还发动了员工筹集资金,这才凑够了启动的资金。
![]()
东西都准备好之后,任同苏带上人开始挨家挨户下乡寻找,最后总算是找到了30头母猪和6头公猪。
于是公司地技术人员开始研究保种和扩繁,最后当年这种猪的数量就达到了132头。
如今20多年过去了,这种猪不仅没有灭绝,还被端上了百姓的餐桌,成为了高端产品。
![]()
![]()
那么究竟是什么猪的经历这么曲折呢?
«——【·珍贵的农作物·】——»
这种猪叫做老淮猪,是我国古老的华北型猪种,它体型中等,结构匀称,体质健壮,肌肉发达,给人一种沉稳、敦实的感觉。
![]()
成年公猪和母猪的体型略有差异,公猪体型较为高大,四肢粗壮有力,显得更加雄壮;
母猪体型相对紧凑,腹部略大,具有良好的繁殖体型。
老淮猪的头部大小适中,面部皱纹较少,呈中等长度,它的额头宽阔,略微隆起,显得较为饱满。
![]()
耳朵大小适中,呈向前下方倾斜的状态,耳尖略下垂,耳壳较厚,质地柔软,具有良好的听觉功能。
眼睛大小适中,眼神明亮,反应灵敏,给人一种活泼、有神的感觉。
老淮猪的背部宽阔平坦,肌肉丰满,从肩部到臀部呈略微倾斜的状态,线条流畅。
![]()
腰部粗壮有力,肌肉发达,能够承受身体的重量,同时也为后躯的运动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老淮猪的四肢粗壮有力,骨骼结实,关节发育良好,能够很好地适应各种地形条件的行走和活动。
前肢直立,间距适中,后肢肌肉发达,蹬地有力,为其奔跑和跳跃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
蹄部大小适中,质地坚硬,呈黑色或暗褐色,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够适应粗糙的地面环境。
老淮猪的被毛颜色主要为黑色,部分个体在腹部、四肢内侧等部位可能会有少量的白色毛发,但比例较少,不会影响整体的黑色外观。
![]()
被毛浓密厚实,质地柔软,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能够帮助老淮猪抵御寒冷的天气,适应淮河流域冬季寒冷的气候条件。
在夏季,老淮猪的被毛会适当变稀,以利于散热,适应炎热的天气。
![]()
此外,老淮猪的皮肤较厚,弹性较好,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能够抵御外界环境中的各种病原体和有害物质的侵袭,减少疾病的发生。
老淮猪原产于淮河中下游地区,该地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降水适中,但也存在着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降水分布不均等气候特点。
![]()
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老淮猪逐渐适应了这种气候条件,具有较强的耐寒性和耐热性。
在冬季,即使气温较低,老淮猪也能够通过自身浓密的被毛和厚实的皮肤来抵御寒冷,保持身体的体温稳定,不会因为寒冷而影响生长发育和繁殖性能。
![]()
在夏季,当气温较高时,老淮猪会通过寻找阴凉处、水浴等方式来散热,同时其皮肤也具有较强的散热能力,能够适应炎热的天气环境。
此外,老淮猪对饲料的适应性也较强,能够利用多种饲料资源。
![]()
在传统的养殖方式中,老淮猪主要以农作物秸秆、糠麸、薯类、豆类等农产品下脚料为食,即使在饲料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采食野菜、野草等野生植物来满足自身的营养需求。
这种耐粗饲的特性,不仅降低了养殖成本,也为其在不同地区的推广养殖提供了便利条件。
老淮猪具有较强的群居性,喜欢成群结队地生活在一起。
![]()
在自然环境中,老淮猪通常会形成一个以母猪为核心的群体,群体内的个体之间会通过相互接触、摩擦、嗅闻等方式进行交流和沟通,建立起良好的群体秩序。
老淮猪的采食习性具有一定的特点,其采食方式主要为拱食,这是由于其祖先在野外生存时,需要通过拱土来寻找地下的根茎、昆虫等食物逐渐形成的。
![]()
老淮猪的采食量大,消化能力强,能够很好地消化吸收各种饲料中的营养物质。
但老淮猪也具有较强的耐饥饿能力,在饲料供应不足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减少活动、降低新陈代谢等方式来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但其生长发育速度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
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确保老淮猪饲料的充足供应,根据其生长发育阶段和生产需求,合理配制饲料,保证饲料的营养均衡。
老淮猪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这是其作为地方猪种的重要优良特性之一。
![]()
一般情况下,母猪在6-8月龄时就可以达到性成熟,公猪在8-10月龄时可以达到性成熟,具备配种能力。
初产母猪的产仔数为8-10头,经产母猪的产仔数可以达到10-14头,部分优良个体的产仔数甚至可以达到15头以上。
![]()
在仔猪出生后,母猪会精心照料仔猪,通过哺乳、舔舐等方式,帮助仔猪保持体温稳定,促进仔猪的消化吸收,提高仔猪的成活率。
从濒临灭绝的27头,到如今走进千家万户的餐桌,老淮猪的 “重生”,既是任同苏等守护者的坚守,也是地方猪种价值的回归。
![]()
它不仅是一种猪种,更是淮河流域农耕文化的载体,是我国畜禽遗传资源宝库中不可替代的“活化石”。
未来,随着人们对传统品质的重视,老淮猪必将在产业化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让“一家食肉满村香”的美誉延续下去。
![]()
参考:
农民日报《强化资源保护 挖掘产业化价值——我国地方猪种保护利用取得积极成效》2024-10-21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