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到、夹手、容易坏……当今,新能源汽车上几乎成为“标配”的隐藏式门把手引争议。而近期一场新能源汽车的车祸事故,由于车门长时间打不开,加深了公众对于该问题的关注和担忧。
隐藏式车门把手成“主流”设计
新能源车企:美观 降低风阻
伸缩式、撬棒式、按键式——新能源车的门把手形态各异,却几乎走向了同一个趋势——“隐藏化”。销售人员标榜,这样的设计既凸显科技感,又有一定的实用性。
![]()
![]()
然而这份科技感在现实中并没有带来足够的便捷,不少车主感受到的却是更复杂的操作学习成本,以及对安全的担忧。
![]()
![]()
电控隐藏式门把手
事故下或无法弹出
“车门无法打开”的事故时有发生,这也引发了外界对于隐藏式或半隐藏式门把手的安全质疑。
中保研2024年碰撞测试报告显示,配备纯电控隐藏式门把手的车型,侧面碰撞后车门成功弹出概率仅67%,远低于传统机械门把手的98%。对此,汽修专家李向明表示,新能源汽车一定要有应急的手动拉手,以及手动机械控制的一些装置。
记者走访发现,部分车型外门把手上没有机械解锁冗余设计或者机械解锁设计不明显、操作方式复杂。
![]()
销售人员提到,在发生事故时,车主可以通过内部的应急机械冗余门把手从内解锁车门。但记者注意到,不少车型的机械冗余门把手隐藏在车门内板里,车主可能难以及时发现。若车主丧失行动力或昏迷,车外救援人员破窗后也可能够不着。
![]()
部分车企仍对隐藏式门把手持谨慎态度。小鹏汽车董事长承认汽车门把手设计不足,透露正在研发“极端情况下更好开”的门把手;长城汽车董事长称隐藏式门把手重量大、噪音大、碰撞时可能打不开,企业旗下品牌的新能源车辆仍基本使用传统门把手。
![]()
让安全不再“隐形”
隐藏式车门把手将有国家标准
针对隐藏式车门把手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安全相关的问题,5月8日,工信部官网发布通知,公开征集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意见。
9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对车辆内、外门把手的设计做出进一步规范。要求每个车门(不包括尾门)应配置机械外把手,非碰撞侧车门应能在不借助工具的情况下,通过车门外把手开启,且每个车门的外把手在任意状态时,应具备不小于60×20×25毫米的手部操作空间。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