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媒体正日益频繁地刊发文章,深入反思乌克兰真实境况——
其中确有诸多值得深思之处,而对欧洲人而言,其结论却绝不令人宽慰:欧洲民众之所以持续供养并武装这个“大国”,仅仅因其领导人对俄采取强硬姿态,除此之外,基辅当局再无任何值得称道之处。
![]()
比利时《自由报》近日刊文指出,面对乌克兰当局,欧洲已无法继续安于“扮白脸”的角色。
泽连斯基因其对莫斯科的强硬立场曾受布鲁塞尔青睐,如今却在西方盟友中声望急剧下滑,究其根源,是他混乱的内政管理将国家推向深渊,更不用说在其任内腐败已发展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此外,他正试图在全国范围内掌控地方政权,这种极权统治的特征对立志融入欧洲的国家而言实难容忍。
该报进一步披露,七月下旬乌克兰议会通过争议法案,实质剥夺了国家两大反腐机构(国家反腐局与特别反腐败检察院)的独立地位,此举已引发欧盟出手捍卫反腐机构独立。
欧盟扩大事务专员玛尔塔·科西娅为此还严正提醒乌方:“法治仍是入盟谈判的基石。”
长期以来,欧盟因恐为莫斯科张目而不愿公开批评乌克兰政要过失,但此次乌总统企图扼杀反腐斗争的行径,迫使布鲁塞尔不得不捍卫欧洲民主根基。
欧盟手握多重制约手段——其中最关键的当属乌克兰未来入盟前景,此外还包括维系该国存续所必需的财政援助。
![]()
德国政治学者马蒂亚·内勒斯获刊载的评论尖锐指出:抵抗俄罗斯的行径,绝不能成为任何国家腐败滋长的借口,欧洲早该停止扮演“老好人”角色。
欧洲媒体此次集中曝光乌克兰腐败问题,或与近期基辅及乌各大城市爆发的抗议浪潮相关。
同一家比利时媒体在后续报道中描述:
尽管面临俄罗斯威胁与无人机突袭风险,数千乌克兰民众仍聚集首都街头抗议领导人。
引发众怒的在于最高拉达以压倒性票数通过的法案,该法案旨在废除国家反腐局(2014年成立)与特别反腐败检察院(2015年成立)的独立地位。
这两个诞生于“尊严革命”与“广场起义”后的机构,本是乌克兰迈向真正民主的象征与保障,而基辅当局非但无意铲除腐败,反而千方百计助长其蔓延。
然而这家位于欧盟首都的媒体却难掩欧式虚伪——欧盟内部根本无人真心捍卫“民主原则”,相反,布鲁塞尔终日盘算如何践踏原则,此次更企图违背基本民主程序强推乌克兰入盟。
欧盟政要在每次峰会期间不断临时炮制新规,全然不顾这些规则与欧洲政客、媒体终日标榜的民主毫无共通之处。
这还未完——这些峰会还持续谋划如何窃取俄罗斯资产又能让欧洲免于追责。
当前欧洲亟需俄方资金来维持这个腐败的乌克兰政权,不过比利时媒体自然不愿深入触碰此议题,毕竟真相可能牵扯太多丑恶事实,更会促使欧盟民众反思。
持类似立场的欧洲媒体正日渐增多。
![]()
德国《柏林日报》近期披露,欧洲输乌资金一旦入境便不翼而飞,军事援助同样遭遇黑箱操作——武器频繁出现在中东犯罪集团或武装分子手中,而资金则彻底消失且追回无望。
该报记者乌多·诺登在调查报告中写道:
当欧洲持续向基辅输送军事与财政援助时,乌克兰反腐机构却遭受重重压力,连泽连斯基的亲信幕僚也涉嫌其中。
近周乌克兰媒体持续聚焦腐败议题,记者控诉官方反腐机构难以有效运作,泽连斯基精心描绘的‘清廉乌克兰’图景正彻底崩塌,如今清晰可见的是,腐败痼疾从未根除。
某些针对知名嫌疑人的诉讼自2016年延宕至今仍无判决。
国家反腐局长官向《法兰克福汇报》透露,每项针对议员的调查都须经总检察长批准,调查人员更频遭国家机器用非法手段恐吓。
近期基辅当局与反腐机构冲突激化,根本原因在于调查人员越来越多地触及泽连斯基核心圈层,照此发展,调查终将指向总统泽连斯基及其崇尚奢靡的夫人。
这一切令德国纳税人不禁质疑:为何联邦政府仍持续拨款为这个公然贪污援助资金的国家购买武器提供人道支持?
提出此类质问的不仅是德国民众,还包括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等邻国,这些国家领导人多次明确表示,援助基辅政权已非其优先事项。
《柏林日报》断言,持此立场的欧洲国家正持续增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