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猫姐
图片 |网络
本文字数 |1408
这是老陆不老为你写的第290个故事
01
作为妈妈,就好像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和父亲的角色不同,母亲要承担的角色太多了,从你的衣食住行到生活习惯,平日里点点滴滴都跟你融合在一起,她们的世界里孩子占了几乎三分之二,而大多数父亲只在适时的时候闪现一下。
不是说父亲不关心孩子,只是两个人承担的内容不太相同,我朋友跟我说,她上初中的时候,她爸都不知道她几年级了,也不知道她的班主任是谁,更没有参加过家长会,感觉两个人不太熟的样子,她说这话的时候带着开玩笑的口吻,但在我看来,她其实也挺希望作为父亲,能多关注一下她的日常。
很多孩子,和母亲的关系越来越近,这其中有好,也有不好。
有的人因为母亲建立了一个愉悦、幸福的童年,一辈子健康顺遂,而有的人却因为母亲度过了一个不堪、煎熬的童年,一辈子活在坎坷中,因此,就有了这样一句话: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最近我在追一部剧《余生有涯》,里面的女儿在遭受不幸后和母亲两个人对峙了起来,女儿哭着说,这辈子你都在教我忍让、大度、温柔、先紧着弟弟,可最后受伤的世界只有她一个人,这和她妈妈的命运几乎是一样的。
心理学家荣格说,母性指向亲密和融合,父性指向分离和规则。
对于刚出生的婴儿来说,最先与母亲建立密切关系,三岁前,我们与母亲建立共生关系,把母亲视为自己的一部分。
三岁之后,意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与母亲进行心理上的分离,我们和母亲的心理距离会投射到成年后我们的人际关系中。
很多人都说我绝不要活得像我妈妈那样,但最后还是活成了妈妈的样子,我以前总觉得妈妈买个东西计算价格,挑三拣四,还总爱唠唠叨叨,却不知现在在我身上,也慢慢变成了这样。
我也学着妈妈一样在菜市场装模作样的“挑三拣四”,在摊位上为了几块钱砍价,一要下雨天就嘱咐老陆要记得关门关窗,慢慢也变成了一个爱唠叨的性格。
我突然一惊,原来我已经变得跟我妈妈一样了。
02
有个朋友,跟她一起吃早餐的时候,她对着豆浆里的几粒豆渣皱眉,一遍遍用勺子舀出来。
听她说,小时候只要碗里有一点杂质,她妈妈就会立刻端走重盛,还念叨着“吃东西哪能将就”,如今三十岁的她,在工作里容不得报表有半个错字,和同事合作时总因为“细节不够完美”闹矛盾,连恋爱里都要反复确认对方的微信回复是否及时。
母亲当年那份“不将就”的爱,早已变成她看世界的滤镜,让她既难容忍瑕疵,也难接纳不完美的人和事。
另一个朋友跟她恰恰相反,她从小接受的教育又是另一种。
小时候她考砸了,躲在房间里哭,母亲没有骂她,反而坐在床边说“没事,妈妈小时候算数还不如你”,然后陪着她一道错题一道题地改。
现在她开了一家小店,遇到顾客漏扫了商品,她从来不急着指责,而是笑着说“没事,下次注意就好了”,员工算错了账,她也会先安慰说:谁都有糊涂的时候,再一起核对账单。
她母亲当年那份“不苛责”的包容,成了她面对世界的底气,也让她总能在矛盾里留出一份体谅的空间。
母亲是我们认识世界的第一个窗口,她如何对待我们,我们就会如何对待身边的人、对待遇到的事。
说到底,与母亲的关系不是一道单选题,而是一面镜子,你对着镜子笑,镜子里的世界就不会太冰冷,你试着理解镜子里的人,也就能慢慢学会理解这个复杂却也温暖的世界。
关于我
这是一个小号(老陆是我老公)
我现在是文字职业者
也是个刚怀孕的孕妈妈
写作、阅读、情感体会及成长感悟
我的另一个账号:爱吃糖的猫cat
希望我的文字能带给你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