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拿地到投产没跑过一次部门,房产证卡壳两天就解决,这样的速度让我们敢投大钱!”江苏清龙新材料负责人王吉林的感慨,道出了众多企业家对金湖营商环境的共同印象。这家高分子新材料企业2022年投产,2024年开票额已突破4亿元;海科纤维2020年建厂、2021年投产,2024年二期工程已建成运转,其研发的保暖纤维成功打破国外垄断。
两天解困、四年成长、十二年工业产值增长近十倍——这些真实案例共同勾勒出“金湖速度”的鲜明轮廓。从政策迭代到项目落地,从企业孵化到产业集聚,这套“机制促快、保障保快”的发展逻辑,正推动这座苏北小城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加速前行。
速度之快:
从“落地快”到“成长快”的实景答卷
金湖速度体现在项目落地的每个环节。南高齿(淮安)高速齿轮制造项目从签约到投产仅用不到100天,创造了“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行业标杆。2022年,金湖平均每3天签约一个亿元以上项目,每5天开工一个亿元以上项目,这样的招商效率在县域经济中表现突出。
江苏三泓新材料有限公司一期项目仅用6个月就实现竣工投产,公司负责人戴超表示:“2023年三个月实现近4000万元销售额,2024年开票销售额达2亿元。遇到问题只需认准一个门、拨打一个号码,这就是我亲历的‘金湖速度’”。
“拿地即开工”成为金湖项目推进的常态。清龙新材料从拿地到投产比原计划提前半年,更让企业印象深刻的是应急响应速度。2023年办理房产证时,因施工与规划存在偏差,常规流程需一个月整改。得知企业急需融资,数据局立即牵头五部门现场办公,48小时内完成整改、验收并发放房产证。
![]()
企业快速投产后,更能实现加速成长。海科纤维2020年打下第一根桩,2021年实现量产,2023年销售额突破3亿元,二期投产后产能翻倍,其研发的超轻保暖纤维打破国际垄断,订单量激增50%。“常盛动力”从传统制造企业转型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产值从2012年的五六千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1.8亿元,产品拓展至无人机靶弹配件等高技术领域。
数据见证着产业升级的加速度:2021年规上工业产值394.3亿元,2024年突破572.5亿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从不足80家增至17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11家,25个车间获评省级智能示范车间。
机制促快:
从“办好事”到“建机制”的深层支撑
金湖速度的背后,是一套将服务热情转化为制度惯性的长效机制。“项目长+企业管家”双轨制彻底颠覆传统审批模式,每个重点项目由县级领导担任“项目长”统筹协调,专职“企业管家”全程代办手续,企业实现“零跑腿、全委托”。
清龙新材料落户时,“企业管家”提前梳理23项审批流程,按轻重缓急排定时间表,每天同步推进进度。截至2024年,金湖已为89个重点项目配备“企业管家”,平均审批时限压缩60%以上。
“吹哨报到”机制有效破解跨部门协作难题。企业遇到问题,由“企业管家”或牵头部门“吹哨”,相关部门24小时内“报到”,现场办公、限时办结。海科纤维二期工程因用地规划与生态保护红线重叠,常规调整需3个月,通过该机制7天即拿出解决方案,丝毫不耽误工期。
![]()
精准的政策供给直击企业成长痛点。针对创新瓶颈,金湖发布35项技术需求,拿出1.3亿元“悬赏”解决方案;针对融资难题,推出“厂房贷”“科创贷”,“专精特新”企业可快速获贷,利率优惠1.2个百分点。
《金湖县惠企政策》从1.0版迭代至4.0版,每次更新都源于企业真实诉求。“企业出题、政府答题”的模式确保政策精准滴灌。常盛动力总经理冯清华表示:“我们提出的简化技改补贴流程建议,三个月后就落地实施,现在一周内补贴就能到账。”
保障保快:
从“聚人气”到“留人心”的生态培育
金湖深知,短期速度靠效率,长期发展靠生态。完善的人才服务体系成为留住人才的关键。当地建立“人才服务一件事”平台,18项服务“一窗受理”;配备“人才公寓”并发放生活补贴;每年举办联谊活动促进人才安居乐业。目前,金湖已引进国家级人才11人次,27个项目入选省“双创”计划,人才留存率达85%以上。
“我考察了许多地方,最终被金湖的细节打动。”海科纤维李军回忆,“县委书记居然记得我女儿的学习成绩。”这种细致入微的关怀,折射出金湖真心待才的城市温度。
“以商引商”的磁场效应持续扩大。清龙新材料王吉林不仅追加投资,还主动引进8家上下游企业。“我用自己的经历说话,讲办证效率、讲政策响应,企业来了就不想走。”这种口碑效应源于金湖着力构建的亲清政商关系,干部与企业家交往“有交集不搞交换、有交往不搞交易”,让企业家能够安心经营、放心发展。
“政企恳谈会”制度确保企业诉求件件有回应。每季度召开的恳谈会上,企业提出的问题全部建档立卡,解决一件销号一件。去年13场恳谈会收集的127个问题,办结率达到100%。“在这里没有‘潜规则’,只有‘明规矩’。”赛欧信越负责人陈士海道出了企业家的共同感受。
![]()
在追求发展速度的同时,金湖始终坚持质量并重。产业布局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大健康三大主导产业,严格拒绝高污染、低效能项目。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推进,万亩荷花荡、水上森林等绿色名片,让企业在“开足马力生产”的同时,也能“推窗见绿办公”。
“我们要的不是一时增速,而是可持续发展。金湖正朝着‘工业产值超千亿、绿色低碳高质量’的目标扎实迈进,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创新动能、集聚优质人才,让‘金湖速度’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行稳致远。”淮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金湖县委书记贺宝祥说。
来源丨新华日报·交汇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