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情绪→思维→行动”的恶性循环中觉醒,用“观察者的力量”重塑大脑的思维惯性。
很多读者看过我的关于内观如何抑制焦虑和抑郁的文章后心存疑问:他们想不明白,一个宗教性的修炼方法怎么会跟抑郁症产生联结?
一、开门见山:内观治疗抑郁症的逻辑
内观治疗抑郁症的逻辑就是:通过“内观”斩断“情绪→思维→行动”的负面恶性循环,重塑认知习惯,从根本上斩断抑郁症的源头
我们都知道,抑郁症患者大多有个很明显的共性,就是——“穷思竭虑”。尤其在他们情绪低落的时候,会不自觉地产生消极的想法;而产生消极想法后情绪就更加低落;情绪更加低落又会产生更消极的想法。如此一来,就形成了螺旋下降的恶性循环。更糟糕的是,这个循环具有一定的内在逻辑性,所以人会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二、那内观是什么?
很多人觉得内观很神秘,因为内观后面往往还跟着两个字——“禅修”。所以大家不自觉地就会联想到宗教,进而觉得它神秘莫测
不着急,听我讲完,相信你们会产生另外一个截然相反的疑问:“内观这么简单吗
”
答案是——是,也不是。这里先卖个关子,我们继续往下。
![]()
三、先说简单的:内观的概念
内观,即是以“观察者”的身份去观察“我”的情绪、念头的生灭过程,而不参与其中,只是观察。通过观察的力量,切断由潜意识主导的本能反应链,诸如:看见喜欢的就想要得到,看到别人过得好会心生嫉妒……大家觉得是不是很容易理解、很简单?
四、那“观察者”是谁?
看过我之前文章的伙伴们应该还记得,我提到过几个概念:“本能脑、情绪脑、理智脑”。这里我不长篇累述。简单讲:本能脑和情绪脑,就是我们潜意识的总和。它们分别形成于约3.5亿年前的爬行动物时代和2亿年前的哺乳动物时代。而我们现代人类的标志——理智脑,出现的时间还不到250万年
废话不多说,先揭晓答案:观察者就来自于我们的理智
。
理智脑的能力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1.普通认知:用于学习、理解、记忆、运算,作用在我们对待事物的思考过程中;
2.元认知:用于觉察、反思、判断、选择,作用在对“普通认知”的再思考过程上。
所以,大家应该猜到了吧——元认知,就是那个“观察者”!
![]()
五、“我”又是谁?
再来回顾一下我们说过的:“内观是以‘观察者’的身份去观察‘我’的情绪、念头。”那问题来了——这个“我”是谁?这次不卖关子了。“我”其实就是本能脑和情绪脑,也就是潜意识——我们一切烦恼的源头
别误会本能脑和情绪脑。它们虽然带来很多烦恼,有时似乎不适应现代社会,但如果能正确调动它们的能量,其实能量极大——因为它们虽然“老”,但“强大”。
六、知易行难:真正的挑战才刚开始
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内观”的概念,也知道了“观察者”是谁、“被观察者”又是谁。但——真正困难的才刚刚开始
大家都知道,“知易行难”。了解是一回事,实践又是另一回事。内观也不外乎如
。
如何做到:在念头、情绪升起的刹那,元认知就能觉知并观察它们?这需要长期不懈的修炼。
七、为什么这么难?给你一组直观数据
人类的理智脑出现得太晚,相对还很弱。给大家一组数据:如果把大脑比作计算机,本能脑和情绪脑的运算速度至少可达 11,000,000 次/秒;理智脑仅约 40 次/秒
通过这组数据,你就能直观感受到:用理智脑的元认知去观察潜意识念头,是件多么不易的事。
八、幸运的是:佛陀早已为我们准备了修炼法门
但不必被此吓倒。好在两千多年前的佛陀,早就为我们准备了“修炼法门”。
九、下一节预告
下一节,我们将深入了解:如何进行“内观”的练习
希望我的文章能帮助那些被困在潜意识那个小“我”中苦苦挣扎的人们,或者——能为你带来一个全新的认知视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