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财经报》2025年9月30日第8版
保赤水清流共书跨省生态答卷
——云贵川赤水河流域跨省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施情况调研
通过云贵川三省横向补偿机制共同治理,曾经“流卷泥沙”的赤水河得到“重生”——碧带绕山、水质达到Ⅱ类,珍稀鱼类种群回归。
在云贵川三省交界处,三股清泉自崖壁滑落,汇聚成一条穿行于赭红丹霞与碧翠喀斯特河谷之间的河流,一路奔涌,最终投入长江的怀抱。清代《仁怀直隶厅志》曾这样记载“流卷泥沙,每遭雨涨,水色浑赤”,赤水河因此得名。
如今,通过无人机鸟瞰赤水河,碧带绕山间,千丈可见底。数据显示,近年来,赤水河全域水质可稳定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Ⅱ类标准。同时,水系生态多样化快速恢复,拥有长江鲟、鳗鲡等长江上游超40%的珍稀特有鱼类种群。
那么,这条全长445千米、流经云贵川三省16个县市的河流又是如何实现长年澄清的?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记者注意到了一项特殊机制——云贵川赤水河流域跨省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以下简称赤水河三省横向补偿机制)。这一机制究竟是什么,又是怎样发挥作用的?记者带着疑问,前往赤水河流域进行调研。
![]()
图为流经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大湾镇的赤水河部分流域 记者 刘硕洋 摄
![]()
![]()
![]()
![]()
![]()
记者手记
淬炼共治的智慧
作者: 刘颖 王子浩 刘硕洋
赤水河由浊变清,远非一句“保护环境”所能概括。它像是一盘精妙的棋局,其间既有各司其职,也有齐抓共管;既有反复博弈,也有艰难妥协,但是只要目标一致,总能淬炼出共治的智慧。
博弈,是这场变革的起点。赤水河上下游之间,天然存在着发展的“时差”与利益的“落差”。上游,是时代的追赶者,面临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下游,美酒飘香,经济脉搏强劲,对水质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显然,各自的诉求清晰而坚定,上游要发展,难免影响水质;下游要清水,却难承全域治理之重。在赤水河上,博弈似乎注定要上演。
合作,是这场变革最动人之处。哪怕是在最艰难的时刻,滇黔川人民也没有让博弈走向对立,而是催生了合作的艺术。合作,并非退让,而是寻求更具包容性的解决方案。比如,三省横向补偿机制就拥有一套精巧“算法”:上游省份获得资金支持,意味着接受了更严格的环保约束和更具挑战的发展方向;下游省份则通过资金补偿,承认并部分承担上游为保护全局水质而牺牲的发展机会成本。协议中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无数次磋商、权衡,这不再是“谁说服谁”,而是如何找到一个彼此都能接受的平衡点。
最后,博弈与合作共同指向了“共治”。当云贵川的执法队员开始联合行动,当三省的监测数据被放在同一张图纸上研判时,最初的博弈方已经演变为命运共同体。
赤水河的澄澈告诉我们,真正的保护并非避免所有博弈,而是通过建立科学公平的规则,将博弈引导至理性的轨道;真正的合作也非毫无分歧,而是基于共同的长远利益,达成必要的妥协。
来源/中国财经报 作者 刘颖 王子浩 刘硕洋
终审/胡华玉 编审/保进 刘玉 校对/马思 编辑/何淑倩格
投稿/ ztsxwzx@126.com


转载请注明来自 “微昭通” 官方微信公众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