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雨灾后秋收收成或损失近半,粮仓河南的未来还有农民么

0
分享至

这场雨太长,地里的玉米已经有了发霉的迹象,而地表湿度过高,机器下不了地,要人工抢收还要跟雨抢时间。

便感慨,这雨来得太密太不是时候了。

朋友相聚,聊来聊去,不是今年玉米收成少、还不好收,就是玉米价格低、还不好卖。

我家是国庆前,赶着时间下地,人工收了、卖了的。

玉米棒5毛钱一斤。因为是节前,并没到玉米抢收的高峰,收粮食的也没有查的仔细,也几乎是有多少收多少。

卖了1亩7分地,抢收玉米棒2500斤,5毛钱一斤,收入1250元。

合计亩产735元左右。

国庆节第二天到第三天,雨停的间歇,是抢收的高峰。

玉米棒部分收购点,收购价格已涨至5毛2-5毛3,可连续几天雨的后果是,玉米发霉比例又高了。

再到假期后半段,各收购点,积攒了大量玉米棒。

雨水还在持续,玉米棒湿度和发霉的情况较多,没有烘干机的收购点,便开始从有筛选的、控量的收,改为暂时不收。

收玉米的少了,湿度高又掺着发霉的玉米,不能及时晾干,不断积攒。玉米棒的收购价便从刚涨上来的峰值5毛3,跌至4毛7-4毛8。

4毛7-4毛8 不是关键,关键在于,要跑上好几个村子才卖得出去。



抢收难,难在连续的阴雨,给了玉米地天然的物理隔绝。你要下地,两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人工纯靠劳动力,地是湿的,遇上地势较低的,甚至积水,你要蹚着水和泥,一个棒子一个棒子的掰。

地少的,必然家里人口少。地多的,10亩20亩,却不能保证家里的劳动力都可以请得到假。

加上近年来机械化的普及,年轻人很难适应如此集中、大量、又要雨天抢时间的劳动。

那么靠谁?

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即便是平常,在地里的也多数是年长的人。



第二种可能,拖拉机轮胎换上履带,来抵抗泥地的淤陷。虽然很艰难,但至少在抢收上是可行的。

但是你也要接受机械化设备强行对抗淤陷的副作用,那一道道,20-30公分的车辙。

暂且不说暴力碾压后的土地,难不难看。后续麦播,翻地也要多花点功夫。

可是靠机械,一亩地费用100左右。算上之前种子、两轮的施肥、浇水,农药等等。不计入人工,每亩地的投入都已接近400元。

几个朋友碰了个均数,亩产收入均在700元-800元左右。去年的收入还维持在1300-1400元。收入折损40%-50%。

抛去投入,今年的亩产收入仅300多元左右。

玉米从育苗到收获,两季6个月,180天,今年的收成亩产每天不足两元。

这也很好的呼应了,为什么现在的地里都是年长的人。

这连绵的阴雨却是伤人。

可,时代的进步,机械化可以替代人力。科技的发展也日新月异,怎么就没人没力,在这雨季来临之前给出指引做好防范。让种子有更强抵抗抵抗不可抗力,让农民有更好保障保障粒粒进仓。



事实如此,年长的种不动,丢不掉,不舍得。年轻的种不起,划不来,不能种。

我有时在想,河南作为全国粮仓,农业大省。一年两季的庄稼,知名的是小麦,却好像只是小麦。

就拿近处说,延津小麦已有中国第一麦的美称。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等重磅媒体多次宣传报道,是国酒茅台的原料生产基地。

也有水稻,原阳大米就很好吃。可说起全国知名还是东北大米,近年来借自媒体兴起,东北五常大米关注度极高,名声尤其抢眼。

可到秋收,玉米种植范围最广,河南玉米却鲜有亮点。

河南人尤爱的那口玉米糊糊“湖涂”,始终没走出河南。连本地的年轻人、小娃娃也慢慢地开始没那么爱了。

玉米的最终去处。做饲料用的占比逐年走高。

没有知名的种类,就没有高收益的相关产业。

董宇辉说谷贱伤农,本意正如此。一来农民的辛苦付出和结果收获并不成正比;二来不成正比的结果是年轻人的出走,让种地在自己种和转租出去间被反复衡量。



会有些有头脑转种果木。却要背上一方面树木长高,影响临地合理光照的骂名;另一方面地方偶有曲解文件要义,硬要实行退林还耕的风险。

老老实实种地,趋势上是机械化种植的发展,所带来的隐形成本。考量来考量去,政策又恰是利民的。转租看似最为合适。

大势所趋,要想保证土地产值,就会补贴想种地的大范围承包,成了规模享受补贴。于此催生了小部分包地的,自买机械,靠机械减少人力投入,拿补贴实现种植变现。

可大部分呢?

种地,成了必须衡量利弊的事。土地,在能否实现机械化考量后,被挑三拣四。

小块的,不成规模的,变成了难啃的骨头,丢给了年长的、未必种得动地的老人。



机械化必然是发展的趋势,规模化也是时代进步的标志。

这一切都在试图解开,不想种地的年轻人,不舍得不种地、不种地无事可做的老人,的现实困局。

村子的入口,贴着“家家有事做,家家有收入”的标语,也好似在暗示着一个农民的责任和义务。

可是。

多希望,这可以是写给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汗水和付出,最终换回的正确答案。

然后,再回头看,那新媒体里一场场的助农,又真正可以助力到,每一个农民,来实现真正的有地可种,有钱可挣。

最后,祝好。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王家卫录音门事件不断发酵,大导演其实挺恶心,众多明星卷入其中

王家卫录音门事件不断发酵,大导演其实挺恶心,众多明星卷入其中

花哥扒娱乐
2025-11-01 20:51:32
中企正式宣布!回购中国已购光刻机,外媒:ASML专利权或不保

中企正式宣布!回购中国已购光刻机,外媒:ASML专利权或不保

混沌录
2025-11-01 16:25:05
一场4-3,苏超大结局,奖金分配:第8名仅4万,网友:苏大强呢

一场4-3,苏超大结局,奖金分配:第8名仅4万,网友:苏大强呢

大秦壁虎白话体育
2025-11-01 23:18:21
婆孙泳池边被毒虫咬伤,追责维权陷僵局;五星酒店:自然环境中蚊虫不可避免

婆孙泳池边被毒虫咬伤,追责维权陷僵局;五星酒店:自然环境中蚊虫不可避免

大风新闻
2025-11-01 19:21:03
工信部突然鼓励燃油车?给燃油车补贴,释放什么信号?

工信部突然鼓励燃油车?给燃油车补贴,释放什么信号?

大道微言
2025-11-01 08:58:16
易纲同志不再担任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易纲同志不再担任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鲁中晨报
2025-11-01 22:15:05
确认遇难,年仅25岁

确认遇难,年仅25岁

鲁中晨报
2025-11-02 09:07:02
董宇辉成大款,顿顿当老板,留下的YOYO却熬成“废子”令人唏嘘

董宇辉成大款,顿顿当老板,留下的YOYO却熬成“废子”令人唏嘘

娱小北
2025-11-01 19:36:27
刘强东吐槽朋友圈照片:这是谁拍的?害得我在老婆面前抬不起头!

刘强东吐槽朋友圈照片:这是谁拍的?害得我在老婆面前抬不起头!

可乐谈情感
2025-11-02 08:13:01
27分大胜!火箭击退凯尔特人3连胜,杜兰特26分申京16+10+9

27分大胜!火箭击退凯尔特人3连胜,杜兰特26分申京16+10+9

湖人崛起
2025-11-02 10:18:53
开拓者官宣下放杨瀚森!去发展联盟进行训练 两天后对阵湖人回归

开拓者官宣下放杨瀚森!去发展联盟进行训练 两天后对阵湖人回归

罗说NBA
2025-11-02 05:35:28
11分逆转!步行者拿下勇士收获赛季首胜,西卡27+5库里24分

11分逆转!步行者拿下勇士收获赛季首胜,西卡27+5库里24分

湖人崛起
2025-11-02 09:37:44
世界首家5万亿美元公司大公子 黄仁勋儿子:帮老爸工作有时很辛苦

世界首家5万亿美元公司大公子 黄仁勋儿子:帮老爸工作有时很辛苦

阿纂看事
2025-11-01 16:33:31
事关黄金税收,两部门重磅发布!对个人购买黄金有何影响?是否会影响金价?专家解读

事关黄金税收,两部门重磅发布!对个人购买黄金有何影响?是否会影响金价?专家解读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2 00:18:10
纳什维尔2-1迈阿密国际,梅西世界波,瑟里奇点射,鲍尔破门

纳什维尔2-1迈阿密国际,梅西世界波,瑟里奇点射,鲍尔破门

懂球帝
2025-11-02 09:49:03
屠颖曾晒多地跑步机打卡图,昆明、吉隆坡、临沂等地都曾有过相关记录

屠颖曾晒多地跑步机打卡图,昆明、吉隆坡、临沂等地都曾有过相关记录

极目新闻
2025-11-02 11:46:34
神舟二十即将返航,3名航天员大约250多斤的排泄物,该怎么处理?

神舟二十即将返航,3名航天员大约250多斤的排泄物,该怎么处理?

揽星河的笔记
2025-11-01 18:18:53
提任副市长9个月,任华山被罢免

提任副市长9个月,任华山被罢免

新京报政事儿
2025-11-02 11:26:45
太狗血!上海海归双证律师婚内出轨,带空姐小三去产检被正妻抓包

太狗血!上海海归双证律师婚内出轨,带空姐小三去产检被正妻抓包

火山诗话
2025-11-02 08:01:49
河南中牟男子涉嫌杀害发小妻儿3人,警方在遇害者指甲中发现关键DNA线索

河南中牟男子涉嫌杀害发小妻儿3人,警方在遇害者指甲中发现关键DNA线索

封面新闻
2025-11-01 23:29:09
2025-11-02 12:27:00
张小俗 incentive-icons
张小俗
一个温暖的地方
38文章数 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媒体:中国航天又创纪录 美国急了要赶在中国之前登月

头条要闻

媒体:中国航天又创纪录 美国急了要赶在中国之前登月

体育要闻

李大林获2025北马国内男子组冠军

娱乐要闻

离世的他曾是刘德华张学友御用班底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10月零跑突破7万辆,小鹏、蔚来超4万辆

汽车要闻

神龙汽车推出“发动机终身质保”政策

态度原创

亲子
本地
艺术
公开课
军事航空

亲子要闻

可怕的不是熬不完的夜,直不起的腰,而是孩子轮流生病,都需要你

本地新闻

全网围观,到底多少人被这个野人大学生笑疯了

艺术要闻

隈研吾翻车?设计了武汉酒店,网友:像一栋“凉席大厦”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俄在日本海演习击沉假想敌潜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