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激发青少年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索精神,同时提升小记者们的新闻素养与实践能力,10月18日,红谷融媒小小记者团携手南昌大学教职工子女走进南昌大学基础医学院,参加该学院“2025年实验室开放日”活动,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生命科学探索之旅。
![]()
显微镜操作区
微观世界里的 “十万个为什么”
形态学实验中心内,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让孩子们充满好奇,一连串问题接踵而至。“切片图像里黑乎乎的是什么?”“这是杂质哦。” 志愿者耐心解答。当被问及切片的制作方法、是否存活及是否病变时,老师结合实验流程详细讲解,让孩子们理解了标本制备的科学性。面对“怎么调整放大倍数”“图像不清晰怎么办”等操作问题,志愿者手把手指导,帮助大家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技巧。
![]()
关于肾脏的讨论更是趣味十足,孩子们纷纷猜测肾脏的形状,“豆子”“豌豆”“黄豆” 的答案此起彼伏;当被问到肾脏一天能过滤多少原尿时,“18升”“180毫升”的回答虽有差异,却充分展现了探索热情,老师随后公布正确答案并科普相关医学知识,让孩子们在互动中收获新知。在斑马鱼实验室,孩子们对这种小小的生物充满好奇,“斑马鱼心脏损伤后能再生,剪掉尾巴能长回来吗?”“麻醉后离开水能活多久?”“眼睛损伤能再生吗?”针对这些问题,老师逐一解答,介绍了斑马鱼在再生医学研究中的重要价值,激发了孩子们对生命科学研究的兴趣。
微生物互动区
健康意识在探索中扎根
病原实验中心里,孩子们重点了解了可食用微生物与致病病原生物的区别。当得知蛔虫的感染途径后,有孩子当即感叹“我再也不咬手指头了!”;亲眼看到手指上培养出的大量细菌时,孩子们更是震惊不已,纷纷表示“以后一定要认真洗手!”。
![]()
互动问答环节精彩纷呈。有孩子指着人体寄生虫标本疑惑地问:“这条虫子怎么有鱼尾巴?”老师赞许地回应:“这是血吸虫的尾蚴,有分叉的尾巴,能在水中游泳,接触人体后会钻入皮肤造成感染。” 当被问及实验室是否有基孔肯雅热病毒时,老师安抚道:“展示的标本和动物都已固定,无需担心。病毒主要通过叮咬过患者的苍蝇、蚊子传播。” 还有孩子问:“日本血吸虫是日本的吗?” 老师解释:“它只是最先在日本被发现,曾在中国流行,如今已通过有效防治基本消灭。” 生动的讲解让孩子们既掌握了知识,又树立了健康防护意识。
趣味体验区
在实践中感悟生命奥秘
![]()
解剖实验中心的人体趣味拼装区,教师结合常见临床疾病,激情澎湃地讲解人体重要结构,并组织孩子们以4-6人小组为单位开展拼装挑战赛。大家团结协作,在欢声笑语中直观理解了人体结构的整体性。急救体验区里,小朋友和家长认真聆听心肺复苏操作要领,在学生志愿者的指导下依次动手体验按压动作,切实掌握了基础急救技能。
![]()
作为江西省科普教育基地的高校星火馆(南昌大学江西医学院生命科学标本陈列馆),孩子们的好奇心在这被各类标本点燃。“这些动物标本是真的吗?”“怎么做成的?”“制作时是活的还是死的?”“为什么眼睛是睁开的?”面对一连串疑问,讲解员耐心解答,当看到人体胚胎标本时,有孩子恍然大悟:“我们在妈妈肚子里原来是这样的!”庄重的参观氛围让孩子们对生命多了一份敬畏。
![]()
本次校地携手的科普模式,不仅让孩子们在亲身体验中种下了科学的种子,更有力地推动了生命科学知识的普及与传播,为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好奇妙,学到了很多有趣的知识!”“我以后要成为一名科学家~”小记者们纷纷表示要将今天的所见所闻整理成报道,也希望着未来能有更多活动,不断探索新的知识。
来源:南昌大学基础医学院、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赵雅晴
校对:邬梦涵
陈亚军
核发:易志宏
![]()
小编鸡腿靠你了,在看点这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