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中国国民党迎来了新舵手,郑丽文以过半的得票率成功当选新一任主席,成为该党历史上第二位女性党主席。
这位自带话题性的新主席上任不久便释放重磅信号,在20日的广播节目《千秋万事》专访中,就赴陆交流问题明确表态:
只要能化解两岸矛盾歧见、推动和平合作与共同繁荣,她“什么工作都愿意做,什么人都愿意见”。
![]()
面对可能被贴标签甚至遭民进党当局刁难的提问时,她是这么回答的:“这有什么好怕的,怕就不要出来混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郑丽文成功当选的第二天,大陆也发去了贺电,明确提出期望:
“希望两党坚持共同政治基础,团结台湾同胞深化交流合作,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深化交流合作,促进共同发展,推进国家统一。”
对此,郑丽文在回复中也积极呼应,不仅强调要强化两岸交流合作、促进台海和平稳定。
还重申两党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基础上,为两岸人民谋取福祉、为民族复兴开辟前程。
这种双向的积极互动,为停滞已久的两岸交流注入了难得的暖意。
![]()
事实上,郑丽文的表态并非一时兴起,而是精准捕捉了岛内的主流民意,也就是“求和平、求稳定、求发展”。
今年,民进党发动的“大罢免”行动遭遇惨败,这也反映出台湾民众对两岸关系和平稳定的迫切渴望。
而郑丽文在参选期间就多次强调要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推动两岸交流对话,甚至高呼“我是中国人”。
这种鲜明的立场与国民党部分模糊的两岸表述形成鲜明对比,也让“九二共识”“和平交流”的声音重新响亮起来。
她还特别强调“若能以民意为后盾赴陆交流,才具有更大的代表性”,而这一观点有着明确的现实指向。
台湾地区工商团体对恢复两岸经贸协商的迫切呼吁,农业界对重启水果、水产输陆通道的强烈期盼,这些估计都是她计划推动的重点方向。
![]()
回顾马英九时期,两党在“九二共识”框架下实现两岸“三通”、签署ECFA,台湾地区农产品顺利进入大陆市场,两岸人员往来频繁,都是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
若郑丽文能成功赴陆,积极化解两岸分歧以及推动合作,这是一件好事。
然而,这条推动和平交流的道路并不平坦。
民进党已经率先发难,其发言人吴峥发出所谓“警告”,炒作“伤害台湾主权”等论调,延续了一贯的“台独”叙事,试图给两岸交流扣上“损害台湾地区利益”的帽子。
另外,还有国民党内部的分歧,高雄市部分蓝营议员有不一样的声音,其新生代议员白乔茵、邱于轩等担忧被贴上“红统”标签,影响深绿选区的选情。
资深媒体人赵少康也呼吁郑丽文“别出花样扯后腿”,担心其激进的两岸政策影响2026年地方选举和2028年大选。
这些内外部的压力,都对郑丽文的领导力和执行力提出了严峻考验。
未来郑丽文能否将表态转化为实际行动,需要拿出魄力。
![]()
比如能否整合国民党内部共识,化解党内对两岸政策的分歧,形成推动交流的合力,能否顶住民进党的政治打压,打破其设置的各种障碍。
但不管怎么说,对两岸民众而言,在民进党“台独”行径导致两岸交流受阻、民生合作受影响的当下。
郑丽秀敢于站出来发声、力推合作,还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当然,依旧是听其言,观其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