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远嫁他乡,父母走后哑巴妹妹没了去处,公公一句话让我永生难忘
来自王惠英投稿
我叫王惠英,1955年出生山东济宁一个偏远的小村庄。我还有个妹妹,比我小13岁,生下来就不会说话,但耳朵很灵,一双眼睛又大又亮。
父亲患有哮喘,常年腰腿疼,稍微累一点就咳得厉害。
家里微薄的收入主要靠母亲编筐,下地挣工分来的。大半部分都给父亲抓药治病了,药吃了,病却不见好,灶台上常年放着一个黑黑的药罐子。
母亲生妹妹的时候身子虚弱得下不来床,家里很穷,坐月子也没有什么营养的东西,气血得不到补充,产后就一直生病。在我15岁时,母亲在河边洗衣服,突然晕倒掉进水里,就这么走了。
家里的主心骨没了,父亲又重病,生活的重担就压在我身上,我成了家里最主要的劳动力。下地挣工分,挑水、砍柴、洗衣做饭,照顾生病的父亲还有年幼的妹妹。
![]()
妹妹是我的小尾巴,天天跟在我的后面。我下地,她就在地里玩泥巴,我做饭,她就在灶台边上给我递火柴。她是我的负担,也是我艰难日子笑容的来源。平日里,我教她几个简单的手势语。
父亲的身子一天不如一天,咳嗽越来越剧烈,也越来越频繁,脸色蜡黄。我给父亲抓药的钱是跟亲戚借的,能借的亲戚都借了遍,欠了很多债。
父亲最害怕的是他要是走了,我这个未嫁的姑娘,拖着哑巴妹妹,生活该怎么继续下去?谁会娶我?就算娶我,谁又能容得下妹妹呢?
想到妹妹有可能会被嫌弃,被欺负,甚至......都不敢往下想。
我24岁那年,媒婆带来了三百里之外济南一个村子李家的亲事,对方是家里的老三,人老实本分,两个哥哥已经成家。李家愿意出一份丰厚的彩礼,还有5袋粮食。
媒婆的话很现实:惠英啊,不是婶子说话难听,你看你家这个情况,你爹的病等不起,你妹妹也得有条活路啊!李家虽然远了点,但人家是正经的庄稼户,兄弟多,劳力足。这彩礼能救你们家的急,也能给你找个依靠,过了这个村可就没有这家店了!
我舍不得父亲,更放不下妹妹,一想到妹妹要丢给病重的父亲,心里就很难受。
父亲蹲在门槛上抽着烟袋,他沉默了一会儿说:闺女,爹不能一直拖累你,咱们家里这条件,你以后嫁不出去,爹怎么跟你娘交代啊?
看着体弱的父亲和妹妹,想到家里欠的一屁股债,我知道我没有什么办法了,只好点头答应这门亲事。
![]()
出嫁那天,父亲送我到村口,妹妹也抱着我的腿不愿意放开,我掰开她的手,硬着心肠上了车,头也不敢回。
离家远,口音不一样,婆婆是一个急性子,总嫌我手脚慢。公公的话不多,是队里的老会计。丈夫老实憨厚,知道疼人,日子虽然清贫,但也乐在其中。
我在婆家也去下地挣工分,回家就收拾家务,洗衣做饭。婆婆看我虽然手脚慢,但做事细心,也就不嫌弃我了。
每年快过年的时候,公公婆婆就会张罗腊肉、粮食、糖果和一些钱回娘家看望老父亲和妹妹。
嫁过来的第三年,我怀上了孩子,日子也越过越顺,结果娘家堂叔托人捎来口信:说我父亲夜里咳着咳着,一口气没上来,走了。
我听到这个消息一时没有办法接受,直接瘫软在地上大哭起来,丈夫看我这样,也慌了神,就这么坐在我旁边陪着我,一句话也没有说。
等我缓过来,丈夫放下农活,陪我回娘家料理丧事。
亲戚们凑了点简单地办了父亲的丧事,人都散了,破败的屋子里就剩丈夫、我和妹妹。妹妹就缩在墙角,摸着父亲的旱烟袋,眼睛肿得像桃子,就这么呆呆地看着我。
我走过去抱住她瘦小的身躯,她才14岁,又哑,以后可怎么办?
带她回婆家?婆家能容得下我的哑巴妹妹吗?一想到婆婆那脸色,我也很害怕。
我怎么忍心把她扔下,看着她饿死?我的心里难受极了。
天色慢慢暗下来,突然门打开了,是我公公。公公风尘仆仆的,脚上还沾了很多泥土。原来,他不放心,从这么大老远的跑来了。
公公没看我,直接朝妹妹走过去,他蹲下身子。妹妹吓得往后缩,公公用手抚摸了妹妹枯黄的头发,叹了口气。
他站起身来说:惠英,收拾东西,带上妹妹回家去!
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说:爹,你说什么?带妹妹回去?
公公掏出烟袋,坐在凳子上,他一边吸烟袋,一边说:嗯,一起回家去,你父亲没了,你就是你妹妹的天,天在哪里,她就在哪里。咱们锅里多添点水,饭菜匀出来,饿不着她。哑巴咋啦?哑巴也是人,也是一条命!咱们家不差这一口。往后你妹妹就是我和你娘的亲闺女,我们有吃的,绝不会少她一口。
我眼泪哗啦流下来,跪在公公面前,感激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公公拉起我说:起来,地上凉,赶紧收拾东西。
回婆家的路上,妹妹紧紧挨着我,睡着了。丈夫和公公坐在后面的座位上,两个人都很沉默。
![]()
进了家门,婆婆果然拉下脸。公公把烟袋重重地拍在桌子上,说:以后,惠英妹妹住西屋,是咱家人,谁也别给我说二话!
妹妹起初很怕生,见了谁都躲起来。公公话少,每次去赶集的时候买的糖果偷偷塞给她。婆婆虽然总板着脸,做衣服的时候也会给妹妹量尺寸。
7个月后,我的儿子也出生了,一家人看着他活泼可爱的样子,可高兴了。
日子久了,妹妹也变得活泼起来,她不能说话,但会笑,会帮忙烧火、扫地,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
婆婆的腰腿不好,冬天疼得厉害,妹妹都不用别人交代,每天烧好热水,拧热毛巾,一遍一遍地给婆婆敷。婆婆在晒太阳休息的时候,妹妹给她捶背,婆婆的眉毛渐渐舒展开了。
公公爱抽旱烟,烟袋经常堵。妹妹手很巧,不知道从哪里学会了用铁丝通烟管,还用碎布缝了个小荷包装烟叶,公公开心得咧嘴笑。
后来,公公托人找门路,送妹妹去聋哑学校学裁缝,妹妹手巧,学得很快。回来后,婆婆腾出半间屋子给她支了个裁缝铺,村里人做衣服,改裤脚都找我妹妹。
妹妹收费公道,手工精细,尤其是对老人和小孩特别细心,李家哑妹手艺好的口碑,是公公婆婆走在村里最大的脸面。
妹妹第一个月赚到的钱没给自己添新衣,赶大集的时候给公公买了一顶最时新的毡帽,给婆婆买了一块厚实暖和的深蓝色的棉布做冬袄。
东西拿到公公婆婆面前,她比划了半天,脸憋得通红,眼睛里含着泪花。公公当场戴上帽子,笑得合不拢嘴,婆婆摸着那布,主动拉过妹妹的手拍了拍。
婆婆过寿的时候,妹妹熬了几个夜晚做出了一件崭新的,湛蓝色的大襟褂子,针脚细密匀称。婆婆嘴上念叨:费这劲干啥?穿上以后,见人就拉拉衣角,说这是我闺女给我做的,好看吗?
公公的对襟短褂,草绿军装,孩子的衣裳都出自妹妹的手。
妹妹裁缝铺里的收入常常用来补贴家用,买肉、买油、买盐,给孩子交学费,她为这个家付出,从不吝啬。
公公年纪大了,村里的会计活,他渐渐地感到力不从心。他手把手地教我打算盘,记账目,交代我:惠英,一定要心细,每一笔都是乡亲们的血汗钱。
我熬油点灯地学,接过公公的担子,就是为了能对得起公公的信任,能让他多歇一会儿。村里人夸我做账清楚,公公听了脸上有光。
又过了几年,公公病倒了,起不来床,妹妹寸步不离,喂水喂饭,翻身擦身。有时候公公喉咙里有痰咳不出,妹妹从医院学来的法子,手掌呈空心状,由背部下方到上方轻拍。
我白天忙完村里的事、家里的事,晚上伺候公公,没有睡过一个好觉。丈夫心疼我,我说:爹当年咋对咱们的?这点累算什么?
婆婆性子倔,嘴硬心软,年纪大了,毛病更多。我也从不顶撞,处处顺着她。她嫌药苦不肯吃,我就拌蜂蜜,她躺久了心烦发脾气,我就给她按摩,讲一些村里的趣事。
我拼命操持着这个家,村里的活,家务活,照顾老人和小孩,每天忙得像陀螺,但从来没有抱怨过。我知道照顾好这个家,就是对公公婆婆最大的报答。
前年,公公走了。临终时,他看着婆婆、丈夫、我、儿子和妹妹,含糊地说:一家人团圆,爹没看错人。
这句话,胜过千言万语,也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奖赏。
出殡那天,妹妹哭得撕心裂肺,嘴里发出呜呜呜的悲鸣。
如今,妹妹的裁缝铺还开着。婆婆老了,反倒离不开妹妹了,总爱坐在铺子门口晒太阳,看着人来人往,听着缝纫机的声音。
看着她们,我想起那天公公风尘仆仆赶来说的那句话:惠英,收拾东西,带上你妹妹回家去!这句话暖了我们一辈子。
从公公带我们进家门的那天起,这里就真成了我们姐妹俩最踏实最暖和的家。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公婆对我姊妹俩的恩情,我们一辈子不敢忘,现在公公走了,婆婆就是我们最亲的亲人,以后我们夫妻和妹妹会撑起这个家,给婆婆一个幸福的晚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