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追星族吴某第一次通过购买的航班信息见到偶像时,他绝不会想到三年后自己会戴着冰冷的手铐重回机场。近日公安机关破获的非法售卖艺人个人信息案,揭开了这条从"粉丝见面"到"铁窗相见"的黑色产业链。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image
热点事件还原:追星变"黄牛"的黑色产业链
吴某的经历堪称典型犯罪样本:最初只是普通粉丝,花200元购买某艺人航班信息成功接机后,发现市场需求旺盛。随后他主动联系上家罗某、易某,以每条80-150元价格批量购入艺人身份证号、高铁班次等信息,再加价30%转售给其他粉丝。这种"购买-转售-获利"模式运作三个月后,三人非法获利已达刑事立案标准。
![]()
image
甘肃平凉警方同期摧毁的产业链更为庞大,犯罪团伙利用613套伪造营业执照批量注册账号,形成从信息窃取到贩卖的完整网络。其中艺人信息因需求稳定、变现快,成为黑产市场的"硬通货"。
法律利剑:刑法第253条的量刑密码
根据近三年判决书数据,此类案件量刑呈现明确规律:违法所得超5000元或信息条数达50条即构成"情节严重",基准刑期1-3年;若导致艺人被跟踪、人身安全受威胁等实际危害,则可能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刑期升至3-7年。
![]()
image
上海某案中,黄牛张某因贩卖艺人行程信息获利1.2万元,最终获刑2年并处罚金3万元。司法机关特别指出,艺人信息泄露更易引发群体性事件,因此对"严重后果"的认定标准比普通公民信息案件更为严格。
明星VS素人:司法保护的天平如何倾斜
艺人信息案件具有三大特殊属性:一是商业价值显著,某歌手维权获赔28万元创同类案件纪录;二是危害连锁反应强,曾有案例显示艺人身份证号泄露后遭恶意网贷;三是侦查效率高,某顶流团队通过粉丝群交易记录48小时内锁定嫌疑人。
![]()
image
但法律保护不存在"明星特权",《个人信息保护法》第10条明确禁止任何形式的非法买卖。北京"开盒"检察官案中,林某某等人因公开办案人员信息同样被追究刑事责任。
维权指南与理性追星"三不原则"
艺人维权需立即固定交易截图、转账记录等证据,同步向12377平台投诉。粉丝应牢记:单次购买隐私信息也可能面临行政处罚,某大学生因花380元购买偶像酒店住址被警方训诫并记录在案。
![]()
image
真正的热爱是保持安全距离的欣赏。当吴某从购买信息发展到贩卖信息时,所谓"商机"已变成"刑机"。此案最讽刺的结局或许是:他因追星获得见到偶像的机会,又因贩卖偶像信息失去人身自由。法律从不为"粉丝滤镜"打折,隐私权更没有"明星特供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