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嘀嘀 ——” 凌晨 2 点,四川阿坝州某村的应急负责人手机突然响起预警短信,显示村后山体监测点 1 小时内位移量达 8 毫米,超出安全阈值。负责人立即组织村民转移,3 小时后,山体发生小规模滑坡,因撤离及时,未造成人员伤亡 —— 这惊险一幕的背后,鸣乔【MQ-GNSS】位移监测站发挥了关键作用。在地质灾害预警中,位移监测站就像 “提前哨”,通过实时监测山体、边坡的位移变化,为灾害预警争取宝贵时间,其具体应用体现在三个场景。
在山体滑坡监测中,位移监测站能捕捉 “异常位移信号”。山区山体滑坡发生前,往往会出现 “加速位移” 的特征 —— 从之前的每月 1 毫米,突然增至每天几毫米甚至十几毫米。位移监测站通过实时采集数据,能第一时间发现这种变化。在甘肃陇南的某滑坡隐患点,监测站在滑坡发生前 72 小时就监测到位移加速,当地政府根据预警信息,提前组织 200 多名村民转移,最终滑坡未造成任何损失。工作人员还会在滑坡隐患点布设多个监测站,形成 “监测网络”,不仅能判断滑坡的整体趋势,还能定位滑坡的重点区域,为防治工程提供数据支持。
![]()
位移监测站
在泥石流监测中,位移监测站可结合环境数据综合预警。泥石流的发生往往与强降雨相关,单纯监测位移不够,还需结合雨量数据。位移监测站可搭配雨量计,当监测到山体位移增大且降雨量超过临界值时,系统会同时触发位移预警和雨量预警,提高预警准确性。在云南怒江的某泥石流多发村,监测站曾在一次暴雨中,同时监测到山体位移 3 毫米、1 小时降雨量达 50 毫米,系统立即发出红色预警,村民及时撤离,避免了泥石流带来的灾害。
在尾矿库监测中,位移监测站守护下游安全。尾矿库是矿山的 “危险源”,一旦坝体发生位移、溃坝,后果不堪设想。位移监测站会布设在尾矿库坝体的不同位置,实时监测坝体的垂直沉降和水平位移。在江西某尾矿库项目中,监测站曾监测到坝体某区域单日位移达 5 毫米,工作人员立即排查,发现是坝体内部积水导致,及时采取排水措施,避免了坝体进一步变形。
如今,在全国多个山区、矿山,位移监测站已成为地质灾害防治的 “标配”,它用精准的数据和及时的预警,为山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筑起了一道 “安全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