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国家安全部通过微信公众号通报,成功破获一起美国重大网络攻击案,掌握其非法入侵中国国家授时中心的铁证。这起跨越数年的恶意攻击,既暴露了美国 “国家安全” 的双重标准,也揭开其借技术优势破坏全球网络秩序的霸权本质,更为我国关键领域安全防护敲响警钟。
从通报细节看,美方的攻击堪称蓄谋已久、层层递进。2022 年 3 月 25 日,美国国家安全局瞄准境外品牌手机短信服务漏洞,秘密控制国家授时中心工作人员手机终端,窃取设备内敏感资料:这些信息成为其后续突破防线的 “关键情报”。2023 年 4 月 18 日起,美方利用此前窃取的登录凭证,直接入侵中心计算机系统,刺探网络建设情况与防御薄弱点。2023 年 8 月至 2024 年 6 月,攻击进一步升级:美方专门部署网络作战平台,启用 42 款特种网攻武器,对中心多个内部网络发动高烈度攻击,目标直指核心的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企图预置瘫痪能力,关键时刻摧毁 “北京时间” 运行根基。
![]()
或许有人疑问:一个 “报时机构” 为何成为攻击目标?答案藏在 “北京时间” 的战略价值里。位于西安的中国国家授时中心,是国家核心战略基础设施,承担 “北京时间” 产生、保持与发播的核心任务。它绝非简单的时间刻度,而是贯穿国计民生、国防安全与科技发展的 “无形生命线:金融交易清算、电力系统调度、通信网络运行、交通运输衔接,乃至航天航空与国防科研的精密操作,都依赖其高精度时间同步。一旦授时设施遭网攻破坏,“北京时间” 稳定将被打破,可能引发网络通信故障、金融紊乱、电力中断、交通瘫痪等连锁反应,甚至扰乱国际时间秩序,危害损失难以估量。此时 “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不再是成语典故,而是关乎国家运转的残酷现实。
美国作为科技强国,本应维护网络空间稳定,却将国家情报机构变成网攻 “急先锋”,针对中国关键基础设施下手,行为卑劣无耻。这种以 “国家安全” 为幌子、行霸权扩张之实的做法,严重违反国际法与国际关系准则,违背人类共同利益。美国动辄指责他国 “网络威胁”,却对自身攻击行为视而不见,双重标准彻底暴露其霸权本质,也让国际社会对其 “规则主导者” 身份产生深刻质疑。
![]()
事件更给我们带来关键警示:关键岗位人员的设备安全与信息防护意识,亟待强化。美方此次正是利用境外品牌手机漏洞突破防线,教训惨痛。对关键领域工作者而言,电子设备绝非个人工具,而是国家安全防护的重要环节。境外设备的潜在漏洞,可能成为外部势力攻击的 “后门”,威胁关键基础设施安全。因此,推动重要岗位使用国产手机等设备,绝非 “排外”,而是基于国家安全的必要举措 —— 国产设备在自主可控与安全防护上更贴合需求,能有效降低漏洞风险,筑牢关键岗位的设备安全 “第一道防线”。
同时要清醒认识到,数字化时代,网络安全已是国家安全的核心组成,关键基础设施防护刻不容缓。面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技术优势,我们不能有丝毫侥幸,必须加快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突破网络安全瓶颈,构建自主可控的防护体系。相关部门需加强关键设施安全监管,健全应急响应机制,提升风险预警与处置能力;企业和科研机构要加大网络安全研发投入,培育专业人才;每个公民尤其是关键岗位人员,更要树立强烈安全意识,严守操作规程,筑牢思想 “防火墙”。
![]()
美国对中国授时中心的网攻,是对中国国家安全的严重挑衅,也是对全球网络秩序的破坏。但阴谋败露让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防护重要性。“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既要坚决反对美国霸权行径、保持高度警惕,也要以此次事件为契机查漏补缺,提升关键领域防护水平。唯有筑牢网络安全 “铜墙铁壁”,守住关键基础设施底线,才能让 “北京时间” 稳定运行,为国家发展与民生福祉保驾护航,在复杂国际安全环境中牢牢掌握主动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