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祖烧纸有讲究,城隍爷开示:在坟前烧纸钱时,有3个忌讳必须记牢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资料来源:《礼记》《搜神记》《孝经》
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纯属虚构,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城隍,这位在民间信仰中掌管一方阴阳的神明,历来被视为人间善恶的监察者。《搜神记》中记载,城隍职司一方土地,察人间善恶,护佑一方平安。每逢清明寒食,无数人前往坟茔祭拜先人,烧纸焚香,寄托哀思。可这看似寻常的祭祖之举,却暗藏着许多门道。

烧纸钱祭祖,看起来不过是点燃几张黄纸,磕几个响头。可你知道吗?这其中若有差池,不但先人收不到孝心,反而可能招来祸端。城隍爷掌管幽冥簿册,最清楚人间祭祖的对错。那么,在坟前烧纸时,到底有哪些忌讳不能犯?这些规矩背后,又藏着什么样的道理?

历代典籍中,关于祭祀之礼多有记载。《礼记》云:"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可见祭祖并非简单的形式,而是关乎德行修养的大事。那三个必须记牢的忌讳,究竟是什么?



清代江南有位姓陈的举人,家中世代书香门第。陈举人为人正直,平日里敬奉祖先最是虔诚。每逢节气,必定亲自前往祖坟祭拜,从不马虎。

这年清明,陈举人如往常一样,带着家人前往城外的祖坟。他准备了丰盛的祭品,又买了厚厚一沓纸钱。到了坟前,陈举人摆好供品,点燃香烛,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响头。

正要点燃纸钱时,坟地旁边的城隍庙里,走出一位须发皆白的老道人。老道人拄着拐杖,慢悠悠地走了过来。

"这位施主且慢。"老道人开口道。

陈举人抬头一看,见是城隍庙的道长,连忙起身施礼:"道长有何指教?"

老道人捋了捋胡须,目光扫过陈举人准备的纸钱,摇了摇头:"施主虔诚可嘉,只是这烧纸之法,怕是有些不妥。"

陈举人一愣:"请道长明示。"

老道人指着那堆纸钱说:"你看这纸钱,都是新买的市面货色。这第一个忌讳,就是不能烧假钱。"

"假钱?"陈举人更加疑惑了,"这些都是纸店买来的,怎么会是假的?"

老道人叹了口气:"你有所不知。如今市面上的冥币,印着'天地银行'、'冥府银行'的字样,面额动辄百万千万。可阴间真有这样的银行吗?那些鬼差见了,只当是废纸一张。"

陈举人这才恍然大悟。他想起家中老人说过,从前烧纸都是用黄纸,或者自己手工剪裁的纸钱,哪有什么印刷精美的冥币。

"那该用什么纸?"陈举人虚心请教。

"黄表纸最好,若是实在买不到,也要买那种朴素的纸钱,不要有太多花哨的图案。记住,诚心最重要,花样再多也不如一片赤诚之心。"老道人说着,从怀里掏出几张黄表纸递给陈举人,"这些你拿去用吧。"

陈举人接过黄表纸,心中感激不尽。他正要道谢,老道人又开口了:"还有第二个忌讳,你可知晓?"

"请道长明示。"

老道人指了指陈举人摆放祭品的位置:"你这祭品摆得倒是整齐,可位置不对。烧纸时,人要站在坟墓的东南方向,不能站在正北。"

"这是为何?"

"天地有正位,阴阳有定数。正北方是阴气最重的方位,你站在那里烧纸,阳气被阴气所困,不但先人收不到纸钱,自己还容易染上晦气。东南方属阳,生气流转,站在那里烧纸,既恭敬先人,又能保全自身。"

陈举人听了连连点头,连忙挪动位置,站到了东南方向。

老道人看他照做,满意地点了点头,却又欲言又止。

"道长还有什么要交代的?"陈举人见状问道。



老道人沉吟片刻,缓缓说道:"第三个忌讳最为要紧,可这其中的道理,却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

陈举人正要追问,老道人却摆了摆手:"今日天色已晚,你先按我说的前两条去做。至于第三个忌讳,待你明日到城隍庙来,我再细细与你说。"

说完,老道人也不等陈举人回话,转身就往城隍庙走去。陈举人想要追上去问个明白,可老道人走得极快,转眼就消失在庙门后。

陈举人只好作罢,按照老道人的指点,站在东南方向,点燃了黄表纸。纸钱在火中化作灰烬,青烟袅袅上升。不知是不是错觉,陈举人觉得今日祭拜,心中格外安宁。

回到家中,陈举人把白天的遭遇讲给家人听。家中老母听了,若有所思地说:"我记得你祖父在世时,也曾说过烧纸的讲究。他说烧纸看似简单,实则关乎孝道,马虎不得。"

"那祖父可曾说过第三个忌讳是什么?"陈举人急切地问。

老母想了想,摇摇头:"这我就不记得了。你明日去城隍庙,问问那位道长便知。"

第二日一早,陈举人便赶往城隍庙。庙里香火鼎盛,善男信女络绎不绝。陈举人找了一圈,却没有看到昨日那位老道人。

他拦住一位小道童打听:"请问昨日那位白须道长可在?"

道童疑惑地看着他:"白须道长?我们庙里可没有这样的人。主持是位中年道人,庙里也只有我们几个年轻的。"

陈举人心中一惊:"昨日确实有位老道人从这庙里出来,还指点了我烧纸的规矩。"

道童更加困惑了,连忙去请主持出来。主持听了陈举人的描述,脸色微变,领着他来到庙中正殿。

只见正殿供奉的城隍神像,一袭道袍,须发皆白,手持拐杖,竟与昨日那位老道人一般无二。

陈举人看得目瞪口呆,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原来是城隍爷显圣!"

主持也连忙跪下:"城隍老爷慈悲,特意点化施主。"

陈举人磕了三个响头,心中既敬畏又疑惑。城隍爷既然显圣指点,为何只说了两个忌讳,第三个却要他来庙里才肯说?

主持似乎看出了陈举人的疑问,起身后说:"施主请起。城隍老爷既然让你今日来庙中,自有深意。"

"还请主持指点。"

主持领着陈举人来到偏殿,那里供奉着一块石碑。石碑上刻着密密麻麻的文字,记录的都是城隍爷历年来显圣劝善的事迹。

"你可知城隍爷为何要分两次告诉你这三个忌讳?"主持问道。

陈举人摇头。

"前两个忌讳,说的是烧纸的形式和方位,这些是外在的规矩,容易学会。可第三个忌讳,讲的却是内心的诚敬,这才是最难把握的。"主持缓缓说道,"城隍老爷让你来庙中,就是要你在神明面前,体会什么是真正的虔诚。"

陈举人若有所悟,却仍不明白第三个忌讳到底是什么。

主持见状,微微一笑:"施主莫急,我且问你,昨日你烧纸时,心中在想什么?"

陈举人回想片刻:"我在想,要把这些纸钱烧干净,不能剩下,不然先人就收不到了。"

"就只有这些?"

陈举人仔细回忆,突然脸色一红:"实不相瞒,我心中还想着,今年生意做得不错,希望祖先保佑我来年更加顺利。"

主持点点头:"这就对了。你看,你表面上是在祭祖,心里想的却是自己的利益。这样的心思,如何能感动先人?这便是第三个忌讳的关键所在。"

陈举人听到这里,冷汗直冒。他这才意识到,自己虽然年年祭祖,却从未真正用心去缅怀先人,只是把祭祖当成了一种交易——我烧纸给你,你保佑我。

"那第三个忌讳,到底是什么呢?"陈举人恭敬地问。

主持看着他,缓缓开口...



主持沉默了片刻,目光扫过陈举人焦急的面庞,又看向殿外袅袅的香烟。他轻叹一声,说道:"这第三个忌讳,关乎祭祀的根本,也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城隍老爷显灵指点,正是看你有孝心,可惜方向偏了。"

陈举人听了更加惶恐,连忙追问:"还请主持不吝赐教,学生愿洗耳恭听。"

主持却摇了摇头:"这个忌讳说起来简单,可要真正做到,却需要你自己去体悟。我若直接告诉你,你只是知道了规矩,却未必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说着,主持指向大殿中的城隍神像:"你且在这里静心参悟一个时辰。城隍老爷既然显圣,必定还有话要对你说。这第三个忌讳,关乎的不仅是烧纸的方式,更是孝道的本质。若参不透这一点,你便是烧再多的纸钱,也不过是形式罢了。"

陈举人闻言,知道主持不肯明说,心中虽然着急,却也只能照做。他在蒲团上坐下,望着城隍神像,回想昨日的种种。

那第三个忌讳,到底是什么?为何城隍老爷要特意留到今日才说?为何主持说这关乎孝道的本质?难道自己这些年的祭祖,真的都做错了吗?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