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资料来源:《烟波钓叟歌》
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内容来源于佛经记载与传统典籍,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奇门遁甲,号称"帝王之学",传说为轩辕黄帝战蚩尤时,九天玄女所授之术。
历代帝王将相,无不视之为安邦定国的至宝。
《烟波钓叟歌》有言:"奇门遁甲妙无穷,运筹帷幄笑谈中。"
这门玄妙的学问,表面看是占卜推演之术,实则暗藏着天地运行的规律。
更蕴含着治国理政的大智慧。
八门之说,便是其中精髓所在。
![]()
开、休、生、死、惊、伤、杜、景这八个字,看似简单,实则包罗万象。古人为何将治国安邦的道理,藏在这八个字中?这八门与天地阴阳、四时变化有何关联?它们又如何指导着帝王将相的决策?
要解开这个谜团,还得从一段尘封的历史说起。
话说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建安五年,袁绍率十万大军南下,欲一举吞并曹操,统一北方。曹操兵力不足两万,众人皆言必败无疑。谋士荀彧却胸有成竹,对曹操说:"主公莫慌,且让我夜观天象,推演奇门,自有破敌之策。"
那一夜,荀彧在军帐中摆开罗盘,推演八门布局。他口中念念有词:"甲子旬中,天地人神俱全。值符落宫,八门轮转。"手指在罗盘上缓缓游走,时而眉头紧锁,时而露出喜色。曹操在一旁看得云里雾里,忍不住问道:"文若,这八门究竟为何物?"
荀彧停下手中动作,抬头说道:"主公有所不知,这八门乃是奇门遁甲的核心所在。开门主开拓进取,休门主休养生息,生门主生机勃发,伤门主攻伐克敌,杜门主固守藏拙,景门主文明昌盛,死门主绝地困境,惊门主变动惊扰。这八门轮转,暗合天道运行,亦合人事变迁。"
曹操听罢,若有所思:"如此说来,用兵打仗,岂非也要依这八门行事?"
"正是。"荀彧点头道,"兵法云:不知天时地利,不可为将。这八门便是天时的具体体现。袁绍虽兵多将广,但观其布局,正值死门、杜门相连,士气虽盛,实则已入困境。我军虽少,却占生门、开门之利,正可乘势而起。"
曹操听得入神,追问道:"那这八门从何而来?又为何有如此神妙?"
荀彧沉吟片刻,缓缓道来:"相传上古时代,黄帝与蚩尤大战于涿鹿。蚩尤善用巫术,召来大雾迷漫,黄帝军队迷失方向,屡战屡败。黄帝斋戒三日,诚心祈祷,感动九天玄女下凡,传授奇门遁甲之术。"
"玄女告诉黄帝:天地之间,有八个方位,对应八种气象,演化出八种门户。这八门并非真实的门,而是时空的节点,是天地能量流转的关键。掌握了八门的开合变化,就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
"黄帝得此术后,重新布阵。他命风后按照八门方位排列军队:东方布生门,取万物生发之意;东南布伤门,取锋芒毕露之象;南方布景门,取光明照耀之势;西南布杜门,取坚固防守之形;西方布惊门,取雷霆万钧之力;西北布开门,取开疆拓土之志;北方布休门,取养精蓄锐之道;东北布死门,取绝地反击之机。"
![]()
"八门既定,天地之气随之流转。黄帝军队进退有序,攻守有据。蚩尤虽有巫术,却难破此阵。最终黄帝大获全胜,奠定了华夏文明的根基。"
曹操听得连连点头:"怪不得古人称奇门遁甲为帝王之学。不过,这八门虽妙,可我看更像是行军布阵之术,如何又与治国之道相关?"
荀彧微微一笑:"主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奇门遁甲虽源于兵法,但其理却通天下之道。治国与用兵,本质相同,都是在变化中寻求平衡,在动荡中谋求安稳。"
他起身走到地图前,指着各处说道:"您看,一个国家的运行,不也正如这八门轮转吗?"
"开门之道,在于开疆拓土,开创新局。一个国家初建之时,必须大胆进取,开拓疆域,建立制度。就像汉高祖刘邦,起兵之初,四处征战,开创基业。这便是开门之时。"
"待到天下初定,就该转入休门之时。休养生息,与民休息。汉文帝、汉景帝便深谙此道。他们废除苛法,轻徭薄赋,让百姓得以喘息。这才有了文景之治,为汉武帝的雄图霸业打下根基。"
"生门之道,在于培育万物,生机勃发。国家需要发展,就要广开言路,选贤任能,兴办教育,繁荣经济。就像周文王重用姜子牙,齐桓公任用管仲,都是生门之策。"
"景门之道,在于文明昌盛。一个国家不能只有武功,还要有文治。修建礼乐,编纂典籍,弘扬文化。孔子删诗书、定礼乐,便是在为景门添彩。"
曹操听到这里,眼中露出异彩:"那伤门、死门这些凶门,又该如何理解?"
荀彧正色道:"凶门并非无用,反而是治国的关键。伤门主攻伐,国家遭遇外敌入侵,或者内部叛乱,就必须动用伤门之力。果断出击,斩除祸患。商汤讨伐夏桀,武王伐纣,都是伤门之举。"
"杜门主闭塞,有时候国家需要韬光养晦,杜绝外交,闭关自守。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便是杜门之策。暂时的闭塞,是为了将来的开放。"
"惊门主变动,天下大势,变动不居。国家治理也要顺应变化,适时改革。商鞅变法,王安石新政,虽然过程惊险,但不改革就没有出路。"
"至于死门,最是凶险,却也最见功夫。国家走入绝境,看似无路可走,却往往能绝处逢生。项羽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便是死门的极致运用。"
曹操听得如痴如醉,拍案叫道:"妙哉!妙哉!原来治国之道,尽在这八门之中。那依你之见,我现在该用哪一门?"
荀彧指着罗盘说:"当下正值伤门旺相,开门次之。袁绍势大,不可硬拼,但也不能退缩。主公应当寻找战机,一击制敌。我观袁军粮草运输路线漫长,正是软肋。可派精兵袭击其粮道,断其后路。"
"待袁军粮尽,军心涣散,我军再以开门之势,全力出击。袁绍虽有十万之众,也必定溃败。"
曹操大喜,立即采纳荀彧的建议。果然,官渡之战中,曹操火烧乌巢,焚毁袁军粮草,随后全军出击,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官渡之战后,曹操对奇门遁甲的兴趣更浓了。他常常召集荀彧、郭嘉等谋士,探讨八门之理。有一次,曹操问道:"文若,你说这八门既能用于战阵,又能用于治国,那八门的排列顺序,可有什么讲究?
![]()
为何是'开休生死惊伤杜景',而不是其他顺序?"
荀彧沉默片刻,说道:"主公这个问题,触及了奇门遁甲的核心奥秘。
这八门的排列,并非随意为之,而是暗合天地运行的规律,更是揭示了国家兴衰的密码。"
他顿了顿,看着曹操说:"若要讲透这其中的道理,恐怕要从天地阴阳、四时变化说起。
这其中的深意,关乎国运兴衰,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