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资料来源:《楞严经》
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纯属虚构,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四果阿罗汉,这是声闻乘修行的最高果位。证得此果的尊者,已断尽三界烦恼,不受后有,永出轮回。佛陀在世时,僧团中证得罗汉果的比丘数以千计,他们有个共同的选择——终生不娶妻室,不近女色,独身修行直至涅槃。
这让很多人不解。既然已经证果,烦恼断尽,为何还要如此谨慎?难道成家娶妻,就会让这些已经超脱生死的圣者退转吗?
有一次,侍者阿难忍不住向佛陀请教这个问题。世尊只是淡淡一笑,让阿难去问问那些证果的长老们。阿难依教奉行,走访了多位罗汉尊者。这些尊者们的回答,让阿难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不是证果者惧怕退转,而是他们看清了成家之后必然会发生的那些事,那些事会带来的痛苦,即便是已经证果的圣者也不愿再去承受。
到底是什么事,让这些超脱生死的圣者如此忌惮?
![]()
那是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讲经说法的时候。
阿难跟随佛陀多年,心思细腻,常常会注意到一些别人不太在意的事。他发现僧团里的比丘们,无论是刚入僧团的新学,还是修行多年的长老,亦或是已经证得阿罗汉果的尊者,全都严守不近女色的戒律。
这让阿难想起自己年轻时候的一段往事。
那时阿难还未出家,他曾经爱慕过一位女子。那女子名叫摩登伽,容貌姝丽,阿难见了她,心中生起强烈的执著。后来摩登伽的母亲用幻术迷惑阿难,险些让他破了戒体。还好佛陀及时赶到,用楞严咒化解了幻术,这才救了阿难。
从那之后,阿难对男女之情格外谨慎,深知欲望的可怕。不过他一直有个疑问——那些已经证得阿罗汉果的尊者们,烦恼早已断尽,为何还要如此小心翼翼地远离女色?难道证果之后,还会因为娶妻生子而退转修行吗?
这天,佛陀在精舍中为弟子们讲解四谛法门。讲完之后,阿难合掌上前,恭敬地问道:"世尊,弟子有一事不明,想请世尊开示。"
佛陀微笑着点点头:"但说无妨。"
阿难说:"弟子看僧团中的罗汉尊者们,都选择独身修行,不娶妻室。弟子想知道,这些尊者已经证得果位,烦恼断尽,为何还要如此谨慎?难道成家娶妻,会让他们退转吗?"
佛陀听完,没有直接回答,只是说:"阿难,你想知道答案,不如去问问那些尊者们。他们会告诉你,成家之后会发生什么事,为何即便是证果的圣者,也不愿去经历那些事。"
阿难依教奉行,决定去拜访几位证得阿罗汉果的长老。
他首先找到了大迦叶尊者。
大迦叶是佛陀的大弟子,头陀第一,以苦行著称。他年轻时曾经娶妻,后来夫妻二人一同出家修行。阿难觉得,大迦叶应该最能理解这个问题。
在一座简陋的茅棚里,阿难见到了正在打坐的大迦叶。尊者睁开眼睛,见是阿难来访,便招呼他坐下。
阿难说明来意后,大迦叶沉默了片刻,缓缓说道:"阿难,你问我为何证果之后不再娶妻?我给你讲个故事,你就明白了。"
"我年轻的时候,家境殷实,父母为我娶了妻子。那女子名叫妙贤,容貌端庄,品性温柔。按理说,我应该很幸福。可是婚后没多久,我就发现了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阿难问。
"妻子虽好,可是要照顾她的生活起居。她生病了,要请医问药。她心情不好,要陪伴安慰。家里的大小事务,都需要操心。渐渐地,我发现自己的时间被分割成无数碎片,再也无法像以前那样静心读书,思考人生。"
大迦叶的眼神变得深邃:"更可怕的是,我开始担心她。担心她的身体,担心她的心情,担心家里的财产,担心未来的生活。这些担心像无形的绳索,把我牢牢捆住。"
"后来我妻子也感受到了这种束缚。我们商量之后,决定一同出家。出家之后,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自在。没有了牵挂,没有了担忧,全部心力都可以用在修行上。"
"我证得阿罗汉果之后,有人问我,既然烦恼已断,为何不还俗成家?我告诉他们,不是我惧怕退转,而是我清楚地知道,如果再次成家,那些事情还会发生——照顾起居,处理琐事,无尽的担忧和牵挂。"
"这些事情对普通人来说,可能是生活的一部分。可对于一个证果的修行人来说,这就是枷锁。我们不是惧怕这些事会让我们退转修行,而是不愿意再把宝贵的光阴消耗在这些事上。"
阿难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告别了大迦叶,又去拜访舍利弗尊者。
舍利弗智慧第一,精通佛法。阿难想听听他的见解。
![]()
舍利弗听完阿难的问题,笑着说:"大迦叶说的是从生活琐事的角度。我从另一个角度给你讲讲。"
"阿难,你知道吗?如果一个证果的罗汉娶妻生子,会发生一件很可怕的事——夫妻之间会产生巨大的落差。"
"落差?"阿难不解。
"对。你想想,一个已经断尽烦恼的罗汉,他看世间万物,都是如梦如幻。他对名利美色,毫无执著。可他的妻子呢?妻子还是普通人,她有喜怒哀乐,有七情六欲。"
舍利弗继续说:"妻子看到漂亮的衣裳,会欢喜。看到别人家富贵,会羡慕。遇到不顺心的事,会烦恼。可是罗汉呢?他对这些完全无感。妻子开心的时候,他觉得无聊。妻子烦恼的时候,他觉得可笑。"
"时间久了,妻子会发现,自己的丈夫像变了个人似的,对什么都冷淡,对什么都不在意。她会觉得丈夫不爱自己,不关心这个家。她会委屈,会生气,会哭闹。"
"而罗汉呢?他知道这一切都是因为境界不同。他想帮妻子也证悟,可是开悟这种事,不是想就能做到的。他只能眼睁睁看着妻子在无明中痛苦,自己却无能为力。"
"你说,这是不是一种折磨?不是对罗汉的折磨,而是对他妻子的折磨。一个证果的圣者,怎么忍心让自己的妻子受这种苦?"
阿难听得心中一震,他开始明白了什么。
舍利弗又说:"还有更深层的问题。如果罗汉有了孩子,会怎么样?"
"罗汉知道,这个孩子终将经历生老病死。他知道孩子未来会遭遇什么苦难,会犯什么错误。他用神通看得清清楚楚,可是他改变不了。他只能看着自己的孩子在轮回中沉浮,一世又一世。"
"你觉得,这对一个父亲来说,是不是更大的痛苦?普通父母不知道孩子的未来,还能抱着希望。可是罗汉什么都知道,这种无力感,比无知更可怕。"
阿难默然。他想起佛陀也曾有过妻子儿子,可是佛陀选择了出家,将妻儿留在宫中。当时很多人不理解,觉得佛陀太无情。可现在阿难明白了,或许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些,佛陀才做出了那个选择。
阿难又去拜访了目犍连尊者。
目犍连神通第一,阿难想听听他从神通的角度怎么看这个问题。
目犍连说:"阿难,我告诉你一个更可怕的事实。一个证得罗汉果的人,如果选择结婚生子,他用神通能看到什么?"
"他能看到妻子前世的模样——可能前世是个男人,是个动物,是个修罗。他能看到妻子未来会变成什么——可能来世是他的母亲,是他的仇人,是畜生道的一只狗。"
"他还能看到,这个妻子跟他的因缘——可能前世欠了他的债,这辈子来还。可能是来讨债的,这辈子注定让他痛苦。一切都在因果业报中,逃不开,避不了。"
"你说,当一个罗汉清楚地看到这些,他还能像普通人那样享受婚姻吗?他抱着妻子的时候,脑海里浮现的是妻子前世的种种相。他逗孩子开心的时候,看到的是孩子未来要承受的种种苦。"
"这不是生活,这是折磨。不是对罗汉的折磨,而是对他所爱之人的折磨。你想想,如果你的丈夫看你的眼神,总是充满悲悯,好像在看一个将要赴死的人,你会是什么感觉?"
阿难听得背脊发凉。他从来没想过,神通还能带来这样的痛苦。
目犍连叹了口气:"修行人都说神通不如业力。其实还有一句话——看透不如糊涂。罗汉看得太透了,反而无法像普通人那样生活。这才是最大的痛苦。"
阿难拜访了好几位罗汉尊者,每个人给他的答案都不太一样,可是归根结底,都在说一个道理——不是证果者惧怕退转,而是他们清楚地知道,成家之后会发生那些事,那些事带来的痛苦,他们不愿意承受,也不愿意让所爱的人承受。
最后,阿难去拜访了阿那律尊者。
阿那律天眼第一,能看到无量世界。他听完阿难的疑问,沉思良久,说道:"阿难,其他尊者给你讲的,都是成家之后会遇到的具体问题。我给你讲讲更根本的东西。"
"一个证得阿罗汉果的人,他已经超越了生死,不受后有。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阿难摇摇头。
阿那律说:"这意味着,他这辈子活完,就再也不会来三界受生了。他要涅槃,要彻底离开这个世界。"
"可如果他娶妻生子,会发生什么?妻子会老去,孩子会长大。他眼睁睁看着妻子从年轻貌美变成白发苍苍,看着孩子从天真无邪变成成年人。而他自己,随时可能入灭涅槃。"
"当他要涅槃的那一刻,妻子抱着他哭泣,孩子跪在床前不肯让他走。你说,这个时候,他是走还是不走?"
"走了,妻子儿女怎么办?他们会恨他,会觉得被抛弃。不走,他就要继续留在三界,可是这违背了罗汉的本愿。"
阿那律的声音变得低沉:"更可怕的是,他如果动了留下来的念头,哪怕只是一瞬间的不舍,他的果位就会动摇。不是说会退转,而是他的心不再清净了。"
"阿难,罗汉选择不娶妻生子,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所有人。为了不给妻子儿女带来那种生离死别的痛苦,为了保持自己的清净心,为了能够毫无挂碍地走向涅槃。"
阿难听到这里,心中豁然开朗。可他还有最后一个疑问:"尊者,那佛陀呢?佛陀当年也有妻子儿子,他出家之后,他们不也很痛苦吗?"
阿那律微微一笑:"你总算问到关键了。佛陀在成佛之前,就做了这个选择。他知道,如果等到证果之后再离开,妻子儿女受到的伤害会更大。那时候他已经不是原来的他,妻子抱着的是一个陌生人,儿子叫着的是一个圣者,不再是她们的丈夫和父亲。"
"佛陀在还没证果的时候离开,虽然妻子儿女伤心,可是她们心里还有希望,希望有一天他会回来。后来佛陀回到宫中,度化了妻子儿子出家,这才是圆满。"
"可如果佛陀是证果之后才离开,或者证果之后才成家,那就完全不一样了。那不是度化,那是伤害。"
![]()
阿难听完这些尊者的开示,心中的疑惑基本解开了。可是他还想知道更深层的原因——那些已经证果的罗汉,他们的内心到底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他回到祇树给孤独园,将这些天的见闻向佛陀禀报。佛陀听完,赞许地点点头:"阿难,这些尊者给你讲的,都是实情。可是你知道吗?还有一个更根本的原因,这个原因关乎到声闻乘修行的核心,关乎到为何要证阿罗汉果,为何要追求涅槃。"
佛陀的话让阿难更加好奇。那个更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它又如何解释证果者不娶妻生子的现象?
佛陀说要在第二天为大众开示这个甚深的法义。阿难满怀期待,可是他不知道,佛陀即将讲出的内容,会彻底改变他对修行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