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字不易,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关注,共同探讨。
正文:
《沉默的荣耀》把大家的目光拉向了祖国的东南方那个至今未归的宝岛,烈士的悲壮更是让国人“意难平”。其实,在祖国的西部,19世纪末,我们也差点失去了新疆这片大好土地,苦难的中华民族正经历着土地沦丧之痛,外族入侵之耻。
在历史的关键时刻,这个伟大的民族,总有那“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为国家赴死,为民族赴义。
今天,我们都知道新疆大,大到开一天车连一个县都走不出去,都说新疆美,喀纳斯湖的蓝,胡杨林的萧会让人误以为是人间伊甸园。
![]()
如今,当这个面积占我们国土面积六分之一的省份把源源不断的绿电送进千家万户,丰富的地下矿产和煤炭资源让你惊叹,随着国家对新疆的战略定位和一带一路的建设,将来的新疆就成为亚欧大陆的中心,连接中几十亿人商贸的大枢纽。
![]()
此时,有人可曾想过,在十九世纪末,正处于动荡飘摇的大清帝国正在为是否放弃新疆而举棋不定,此时的帝国已受尽列强被欺辱,满目疮痍,日本狼子野心,加紧向台湾和朝鲜渗透,随时可能爆发中日大战,朝中道光帝新亡,新继位的光绪帝尚不足三岁,慈禧垂帘听政,独断专行。而新疆在英俄的怂恿下,被阿古柏占领,帝国主义势力加紧向新疆渗透。此时的帝国,究竟是加强海防,把仅有的经费用来打造北洋水师以据外辱,还是加强塞防收复新疆,帝国的决策者举棋不定。
此刻,一位六十多岁的老者受朝廷紧急召令,急匆匆返回京师共商国是,他就是时任陕甘总督左宗棠,寒冷的冬天,晓行夜宿,从兰州到北京五十多天的奔波,一路上,他都在思考,此时朝廷让他回朝,不知道是让他告老还乡还是另有安排,同时也在思考十几年驻守边关,如何把对新疆问题的认识说给那个女人听,希望朝廷能够收复失地。然而他不知道,那时的国人大多数都错误地认为新疆虽大,但是一片不毛之地,不如东南方向重要。
![]()
当天,慈禧召见李鸿章、左宗棠以及几位中堂王爷,,左公慷慨陈词,批驳以李鸿章为首的海防派是鼠目寸光,他认为新疆乃陕甘屏障,况且新疆辽阔,物产极其丰富,俄国早已预谋图之而以自肥,并非李鸿章所说的新疆乃是千里旷地,万里穷慌之地。从战略上讲,我师退一步则外寇进一步,列强猖獗西北难保。左宗棠继续向慈禧太后奏道,自古以来,西北乃我中华之重地,周秦汉唐所以兴盛,皆因西北稳固,历朝衰危,皆因放弃了西北,新疆之于京师,虽相隔万里之遥,实如肢臂相连,新疆一旦失守,蒙古必然不安,而陕甘,山西均受威胁,连京师也难有安定之日。海防诚然重要,塞防亦不可弃。海防塞防实为一体,只要不让英俄得之于西北,各国就不敢挑衅于东南,保西北塞防有利于保东南海防,此理明明白白,昭然若揭。保海防弃塞防乃误国祸国之论,一句话,新疆万不可丢!最后,这位六十多岁的老臣连说三声“望太后明察”。见慈禧还在犹豫,左公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声泪俱下,据理力争:太后,太后,新疆不能丢,不能丢啊!慈禧举棋不定。但此时的慈禧还是“喜李厌左”,况且朝臣们大多也是各怀鬼胎,根本不把国家利益放在心上,巴结李鸿章者一时气盛,而且还有已经占据新疆的巴尔汗正在用重金贿赂清庭官员,企图让朝廷放弃新疆。很多朝中重臣更多的是希望朝廷罢免左宗棠,四处掣肘陷害,诬告左宗棠贪污者有之,甚至企图罗列左宗棠在西北拥兵自重威胁朝廷。出兵新疆之决策眼看危在旦夕。此时的左宗棠也有了自己的考虑,如果朝廷信不过他,那自己也可以推荐一位帅才给国家镇守西北。朝臣们意见的不统一,也让慈禧陷入深深的忧虑,毕竟此时的大清已经是千疮百孔,十分虚弱,这位左右中国政治长达半个世纪的女人在关键时刻终于清醒了一次,在寒冬的一个深夜,立召左宗棠入宫,慈禧说出了自己的忧虑,无非是战争耗资巨大,成败难料,一旦失利,作为主将你左宗棠何颜以对天下人(这其实是典型的推卸责任)。左宗棠答到,若自己督办出征失利,祈斩自己的头颅,悬置国门以谢天下。慈禧又道,人家都说你左宗棠好大喜功,不惜耗尽国力以博取自己的功名,是这样吗?
![]()
左宗棠正言道,说臣好大喜功臣不在意,自己本一介书生,蒙朝廷殊恩,破格拔用,官高爵显,位极人臣,是自己平生梦想所不到的,故十数年来自己驰骋沙场,将个人生死早已置之脑后而报效朝廷。自己这次力主帅军出征,驱逐阿古柏出新疆,是为了捍卫祖宗的基业,保大清之江山,若说这就是好大喜功,这是好对了也喜对了,自己也已年近垂暮,仍愿独立承担者,也是想留点福泽于儿孙,留点榜样在人世。左宗棠进言道,收复新疆已是时不我待,一旦英俄直接出兵瓜分占领新疆,到那时再喊收复新疆可比登天还难。如朝廷嫌自己老了,不堪负重,可以换人,只要能换一位有志之收复新疆的人,自己也就死也瞑目了,说完,这位老臣已是老泪纵横。这次深夜的主仆密谈进行了两个时辰,而每一分每一秒都关乎着新疆的前途,也关乎着帝国的命运。
此时的慈禧应该已被这位老臣的肺腑之言打动,又问了如果出兵和陕甘之事,还把咸丰帝的墨镜赏赐于左宗棠,正式授左宗棠为督办新疆军务的钦差大臣。一时间,朝中正义之臣才敢长出一口气,无限感慨,感谢苍天。
![]()
不求封为万户侯,但愿生返玉门关。这是当时很多达为官者的人生信条。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壮士暮年,壮心不已。和人生一样,历史关头紧要的也往往就那几步。就这样,带着统治者的希望,怀着无限的感慨,这位借债西征,抬棺入疆,以死明志,年近古稀的国之栋梁率军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驱逐外夷,挽狂澜于既倒,维护了祖国的疆土完整。
有诗云,大漠浩瀚兮起烽烟,扬鞭催马兮出天山,长风鼓浪旌旗展,壮志飞扬扫敌顽,八千里路人来还,壮士有泪不轻弹,不忘国忧见肝胆,收复国土美名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