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讯(记者张琦敏)10月20日,云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专场在云南海埂会举行。据发布会消息,“十四五”以来,云南锚定“3815”战略发展目标,聚焦特色农业强省建设,扎实有力推进乡村振兴各项重点工作,走出了一条符合云南农业农村实际的发展路子。
![]()
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障水平不断提升。挑起稳定粮食生产重担,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12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1%。粮食播种面积持续稳定在6200万亩以上,粮食产量实现了“十三连增”,2024年粮食产量达到1993.5万吨。今年农业生产条件总体有利,粮食丰收已成定局,产量有望再获提升。同时,果菜茶糖、肉蛋奶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充足、种类多样。
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拓展。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乡村全面振兴的底线任务,建立健全防止返贫致贫的监测和帮扶体系,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十四五”以来,全省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6%,2024年达到了16307元,实现了“两个高于”的目标,即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于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目前,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下且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和监测户已实现动态清零。
农民收入实现稳定增长。发展特色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一大批优势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总结推广孟连牛油果“334”、蒙自蓝莓“622”等联农带农和利益分配模式,让农民在产业发展中获得增值收益。同时,抓好稳定就业,扩大就地就近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多年保持在1500万人以上。“十四五”以来,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达到8%,2024年已经达到17450元,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
高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坚持把高原特色农业作为“芯片产业”来打造,集中力量培育壮大“1+10+3”重点产业,初步构建了具有云南特点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茶叶、鲜切花、坚果、咖啡、中药材、烟草、天然橡胶种植面积和产量持续居全国第1位,蔬菜、水果、肉牛、生猪、蔗糖等产业规模已居全国前列。高原特色农业已成为云南响亮的金字招牌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源泉,成为我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典型模式之一。
农业科技水平显著提升。把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云南农业现代化的一件大事,强化科技攻关、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6%以上,玉米、马铃薯、花卉等领域种业创新走在全国前列,水稻杂交种不育机制和花卉功能基因组研究、高原山区重要中药材高品质种质创新及应用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云南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20年的60%提升到目前的62%。同时,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全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由2020年的50%提升到目前的55%。
乡村面貌发生实质性变化。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持续抓实农村改厕、垃圾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乡村绿化美化等工作,强化乡村治理,让农村干净起来、美丽起来、文明起来。全省卫生户厕覆盖率、污水治理(管控)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分别达78%、61.8%、95%,累计建设美丽庭院24.8万个、绿美乡镇200个、省级绿美村庄400个,建成乡村振兴村近1000个、全国文明村镇178个,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提升,乡风文明蔚然成风,吸引很多国内外游客前来旅游旅居,农民闲置的房屋得到有效盘活利用。
来源:云南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