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W.n
据俄罗斯新闻社报道,俄罗斯总统对外投资与经济合作特别代表基里尔・德米特里耶夫近期在社交网络X上透露,俄美之间修建跨洲隧道的设想并非突发提议,相关工作已推进六个月——“我们(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RDIF)六个月前就开始了俄罗斯和阿拉斯加之间隧道的可行性研究”,这一表述正式揭开了这一洲际基础设施项目的筹备进展。
事实上,德米特里耶夫此前已对外释放过隧道项目的关键信息。
![]()
俄代表揭开六个月秘密研究
2025 年 10 月下旬,俄罗斯总统对外投资与经济合作特别代表基里尔・德米特里耶夫在社交平台 X 上的一则发言,让俄美之间跨洲隧道的设想从传闻走向实质进展。
他明确表示,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RDIF)已就俄罗斯与美国阿拉斯加之间隧道的可行性展开研究,且相关工作已推进六个月,这一披露正式打破了此前关于该项目的模糊猜测。
德米特里耶夫的表述并非首次提及该项目。在此之前的周四,他便公开讨论过利用美国 “钻探公司”(The Boring Company)技术修建横跨白令海峡隧道的可能性,并透露了项目的核心规划。
![]()
总投资预计高达 80 亿美元,建设周期计划控制在八年以内,目标是在短期内实现俄美大陆的直接陆路联通。这一系列信息的释放,让外界得以初步窥见这一洲际基础设施项目的框架轮廓。
据俄罗斯新闻社梳理,RDIF 在 2025 年 4 月便已启动前期调研,初期主要围绕白令海峡地理环境、地质结构展开数据收集,6 月起逐步引入工程技术团队参与可行性分析,9 月完成首轮技术评估报告,10 月德米特里耶夫的公开表态标志着项目研究进入阶段性公开阶段。
![]()
跨越白令海峡的核心挑战
要实现俄美大陆的联通,隧道需横跨白令海峡这一关键地理区域。白令海峡位于亚洲大陆东北端楚科奇半岛与北美洲大陆西北端阿拉斯加之间,最窄处仅约 85 公里,平均水深约 40 米,看似具备修建隧道的基础条件,但实际面临多重技术挑战。
地质条件是首要难题。白令海峡区域处于太平洋板块与北美板块交界处,地质活动相对活跃,且海底存在永久冻土层,对隧道结构的稳定性要求极高。
![]()
根据 RDIF 前期调研数据,该区域部分海底地层承载力较低,需通过特殊地基处理技术增强稳定性,同时隧道需具备抵御地震、冰层挤压等自然灾害的能力。
工程技术方案方面,项目计划借鉴 “钻探公司” 的隧道挖掘技术。该公司在浅层隧道挖掘领域拥有成熟经验,其研发的 Tunnel Boring Machine(TBM)盾构机具备高效挖掘能力,此前在拉斯维加斯地下交通系统建设中已得到应用。
但针对白令海峡的海底隧道,技术团队需对设备进行适应性改造,例如增强盾构机的抗腐蚀能力以应对海水侵蚀,优化挖掘参数以适应复杂地质结构。
![]()
此外,隧道的功能定位也影响技术方案设计。目前规划中,隧道将兼顾铁路运输与公路运输需求,部分区段还需预留管道运输空间(用于油气、水资源输送),这要求隧道内部结构设计具备多功能兼容性。
初步设计方案显示,隧道内径预计为 12 米,将划分出双向铁路轨道、双向公路车道及管道通道,同时需配套建设通风、照明、应急救援等系统,工程复杂度远超普通海底隧道。
![]()
跨洲联通设想的延续
事实上,关于跨越白令海峡联通俄美大陆的设想并非首次提出。早在上世纪初,俄国工程师尼古拉・伊万诺维奇・雷萨尔便曾提出类似计划,此后近百年间,不同国家的学者、企业家多次探讨这一构想,但均因技术、资金、地缘政治等因素未能推进。
此次项目重新被提上日程,背后有着新的时代背景。从全球交通网络发展来看,随着洲际陆路联通需求的提升,跨海峡隧道建设技术不断成熟,例如已建成的英吉利海峡隧道、日韩海底隧道规划等,为白令海峡隧道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同时,俄美两国在能源、贸易领域的合作需求,也为项目提供了现实动力。
![]()
数据显示,2024 年俄美双边贸易额达 780 亿美元,其中能源产品、农产品、工业制成品占比超 60%,若隧道建成,将大幅缩短货物运输时间,降低物流成本,据测算,陆路运输成本较海运可降低约 30%,运输时间可从目前的 10-15 天缩短至 1-2 天。
从区域经济发展角度看,隧道建成后将直接带动俄远东地区与美国阿拉斯加州的经济联动。俄远东地区拥有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但因交通不便开发程度较低;阿拉斯加州虽资源丰富,但人口稀少、经济规模有限。
隧道的联通有望促进两地资源互补,推动旅游业、资源加工业等产业发展,俄远东发展部预测,项目建成后 10 年内,该地区 GDP 有望因隧道带动增长 15%-20%。
![]()
多方动态
除了 RDIF 与 “钻探公司” 的技术合作意向,目前已有多家企业表达了参与项目的兴趣。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表示,若隧道规划中包含天然气管道,将考虑参与投资建设。
美国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则对隧道铁路运输系统的运营管理表现出关注,双方已与 RDIF 进行初步接触,探讨合作模式。
地缘政治因素也为项目带来不确定性。尽管德米特里耶夫强调项目以经济合作为核心,但俄美两国在部分领域的分歧可能影响项目推进。
![]()
美国国务院在被问及该项目时,仅表示 “将关注项目对地区安全与经济的潜在影响”,未明确表态支持或反对;俄罗斯外交部则指出,项目需基于平等互利原则,希望美方摒弃政治偏见,推动务实合作。
行业分析机构认为,项目能否顺利推进,关键在于两国能否在技术标准、投资分摊、运营管理等方面达成共识。
目前 RDIF 已计划在 2026 年初组织召开国际研讨会,邀请俄美两国政府代表、企业负责人、技术专家共同探讨项目细节,力争在 2026 年内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为后续立项奠定基础。
官方信源链接
俄罗斯新闻社:俄代表披露:俄美跨白令海峡隧道研究已推进六个月(2025 年 10 月 25 日)
The Boring Company 官网:关于隧道技术应用于跨洲基础设施的说明(2025 年 10 月 26 日)
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RDIF)官网:俄美跨白令海峡隧道可行性研究进展报告(摘要)(2025 年 10 月 25 日)
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2024 年俄美双边贸易数据报告(2025 年 1 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