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直新闻)
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与俄罗斯自由经济协会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与S.Y. Witte新工业发展研究院共同承办的,《智慧型经济驱动下的社会转型战略》与《重启:新型工业社会即将到来》新书发布会暨媒体见面会10月19日在北京举办。多位中俄经济、外交领域专家学者参会研讨中俄经济的未来合作前景。
两本新书的作者,俄罗斯自由经济协会主席、国际经济学家联盟主席、S.Y. Witte新工业发展研究院院长、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谢尔盖·博德鲁诺夫向在场的嘉宾介绍道,当前世界正处于技术范式转型的关键阶段,人工智能技术正推动我们进入“新工业社会”,而“新工业社会”使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向“智慧型经济”转型。
![]()
俄罗斯自由经济协会主席、国际经济学家联盟主席、S.Y. Witte新工业发展研究院院长、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谢尔盖·博德鲁诺夫接受深圳卫视直新闻采访。
谢尔盖·博德鲁诺夫认为,中俄两国在构建新型工业化模式方面理念相通。具体来讲,“智慧型经济”理论强调通过科技重构制度与社会治理体系,这与中国所提出的“新质生产力”高度契合,共同指向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博德鲁诺夫建议,中俄未来应该在上海合作组织以及金砖国家的框架下开展更多的经济合作。
数据显示,2024年中俄贸易额再度刷新历史纪录,达到2448.195亿美元。其中能源合作一直是双方经贸务实合作的压舱石。就在九月,两国已签署关于建设“西伯利亚力量-2”天然气管道的备忘录。管道建成后,俄罗斯将每年经蒙古国向中国运输多达5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
俄罗斯北方论坛执行主任、北方论坛学院院长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表示,中俄经贸合作紧密,正来源于双方的互补优势。中国的绿色能源如风电太阳能发展很快,俄罗斯则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
俄罗斯北方论坛执行主任、北方论坛学院院长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接受深圳卫视直新闻采访。
与会的中国学者也纷纷肯定,新质生产力是中俄合作新增长点。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刘志勤指出,当前西方经济下行,中俄等国的科技崛起,如何在新时代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实现“智慧型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未来发展的焦点。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俄罗斯经济研究室主任徐坡岭认为,面向未来,应以新质生产力为牵引,在中俄之间建立统一大市场,推进“智慧型经济”协作。
![]()
记者丨蒋雯丽
摄影丨毕跃
排版丨盘思仪
编辑丨王思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