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
![]()
袁婧 摄
“为什么老兵过安检时机器会响?那是因为他们身体里,仍留着战争年代留下的弹片或金属碎片。”说起这些,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副教授文少卿语气沉重,仍觉心痛。
今天(20日),“愿以此身长报国——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专题展”在中共一大纪念馆拉开帷幕。通过362件珍贵展品,重现抗战英烈的生命轨迹,深刻诠释伟大抗战精神的内涵与时代价值。
![]()
袁婧 摄
方山烈士墓中出土的纽扣与子弹,无声诉说着战地的艰苦与惨烈;雪村发现的成批铁门钉,见证了军民之间鱼水相依的深情;全椒一块手写木碑,镌刻了百姓跨越生死的坚守……展厅里,这些文物与数据自己“开口说话”。
值得关注的是,展览系统融入了复旦大学分子考古实验室的前沿学术成果:DNA鉴定让多位无名烈士重获姓名;锶同位素分析勾勒出烈士的故乡与征途;病理创伤鉴定还原了战场的残酷真相;颅面复原技术更让烈士的容颜跨越时空,再次清晰。“南村烈士体质档案”互动系统,让观众得以亲手“触摸”烈士的生命历程,感受烽火年代的温度。
本次展览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中共市委党史研究室、复旦大学及山西、河北、安徽三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共同指导,中共一大纪念馆与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联合主办,复旦大学分子考古实验室及吕梁市、肃宁县、全椒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协力支持。
一场跨越80年的寻亲
微观叙事,见证伟大精神。本次展览聚焦于山西方山、河北肃宁、安徽全椒三地的抗战往事,以“小人物”折射大时代,彰显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埋葬在山西吕梁方山县的烈士,是无数普通战士在抗日战场上成长与牺牲的缩影。
展览还记叙了一个小故事。方山解放后,晋绥第六国际和平医院第七分院迁至当地,南村设有院部与住院部。一些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的战士,就被安葬在南村。岁月流转,墓地上既无姓名记载,也无照片留存。面对这片无声的土地,文少卿依然能想象出当年环境的艰苦与战争的残酷。
![]()
袁婧 摄
一头,文少卿带领团队在此进行遗骸发掘与分子考古鉴定,成功为49位无名烈士中的47位复原容颜,并让一位烈士——崔海治,在沉寂多年后等来了亲人,重获姓名。
另一头,远在山西忻州的崔玉岐,始终铭记着父亲的遗愿:“一定要把你三叔找到”。他的三叔崔海治,1947年在汾孝战役中身负重伤,医治无效,英勇牺牲。
为完成这份家族重托,退休后的崔玉岐踏上了漫漫寻亲路。他手持晋绥边区颁发的《死难烈士家属纪念证》,来到吕梁方山县峪口镇南村,寻找三叔的安葬之地。然而岁月沧桑,墓迹已难寻觅。
在考古现场,科技为历史照亮归途。团队通过从烈士遗骸中提取DNA进行样貌复原,这项被称为“DNA画像”的技术,即使在无颅骨的情况下也能大致推断容貌,当前准确率约70%。若有完整颅骨,则可进行精度超过90%的颅面复原,高度还原人物原貌。
终于,编号“M19”的遗骸通过DNA比对,被确认为崔海治烈士。而此刻,崔玉岐也正辗转来到吕梁——在有关部门与志愿者的协助下,他找到了他的三叔。
崔玉岐还珍藏着一首写于1949年的散文诗,作者是李中林烈士。
“崔海治烈士的研究过程给我最大的成就感是因为李中林的这首长诗,告诉了我他所有的经历,回答了我心中的困惑。更重要的是,他告诉我崔海治烈士的心愿就是立一块碑,在上面刻上他的名字,让老百姓不要忘记他。”文少卿说,他知道了这些信息后,就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和理由。
策展人、中共一大纪念馆陈列研究部馆员渠雨桐所言:“我们希望通过展览,还原崔海治这位小人物的一生——他从新兵成长为坚强革命战士的历程。正是这些平凡人身上所折射出的伟大光芒,才格外动人。”
三代人守护新四军烈士墓
展板上,图文绘制了寻求的最新进展——今年10月,科技考古团队取得关键突破:经DNA比对,“刘排副”与吉林省白山市刘姓家族属同一父系,为其身份确认提供了直接线索。
抗战时期。一支20来名伤员的小部队来到全椒县石沛镇,腹腔被子弹击中的“刘排副”也在其中。
养伤期间,“刘排副”与年幼的李庭章熟络起来。“他用线教我玩翻花绳的游戏,但我太小了,不会。”在李庭章老人的记忆中,伤势很重的“刘排副”一直是半躺在床上的。聊天中得知他是新四军,山东济南人。也许是预感自己时日无多,“刘排副”告诉李庭章,在这个山里,一旦死了,家里人都不知道他葬在哪。等战争胜利后,一定要送他回家。
几天后,“刘排副”牺牲。村民们用自家的门板做成棺椁,把他安葬在山间,每年都来祭扫,代代相传。每至清明,李庭章都会到他的墓前添一杯土。李庭章老人去世后,为“刘排副”寻亲的接力仍在继续。
“我们希望引导观众在静默中缅怀,在思考中传承。”中共一大纪念馆馆长薛峰说,展览融合历史、考古与科技元素,打造多维观展体验。一楼主展区通过沙盘模型等比例复原南村烈士墓发掘场景,辅以精确投影、幻影成像、3D打印等前沿技术,见证烈士事迹重见天日的震撼过程。展览结尾的沉浸式致敬空间,通过“生命之树”与数字警示,传递精神不灭的展览主题。
![]()
袁婧 摄
据悉,展览作为中共一大纪念馆“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系列展”的首展,目前已入选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公布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
展览将展出至12月21日,也将配套开展专题导览、科普讲座与线上展示等活动。
原标题:《为啥老兵过安检会响?这场展览破译80年密码,让英雄“开口”说话》
栏目主编:苏展
文字编辑:周辰
本文作者:文汇报 王宛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