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今年是台湾光复80周年。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被殖民统治半个世纪的台湾,终于重新回到祖国怀抱。同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在台北市庄严举行中国战区台湾省对日本受降典礼,这一天被正式定为“台湾光复节”。在10月25日即将到来之际,“京彩台湾”特别策划《台湾光复80周年见证》栏目,与广大网友一起重温历史、展望未来,正如《台湾光复纪念歌》所唱:台湾光复不能忘,常思量,不能忘,常思量……
我们习惯用“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这样的表述方式,其实这样的表述既不确切更不合适。
1945年5月8日,德国向联合国投降,日本在战场上完全陷入孤立。6月美军攻占冲绳后空袭日本本土,日本战争形势更为严峻。日本最高战争指导会议决定,应防止苏联参战,力求获得苏联的善意中立,并幻想请苏联作有利于日本之斡旋,结束战争。因为日苏间曾订立中立条约,当时苏联尚未对日宣战。但在4月5日,苏联政府已通知日本,将废弃《苏日中立条约》。
1945年7月7日至8月2日,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杜鲁门、丘吉尔(7月28日后为艾德礼)在德国柏林附近的小城波茨坦举行会议,目的是处理德国和解决欧洲及其他一些问题。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参加会议时,携带了一份敦促日本投降的最后通牒草案,并于7月24日送交丘吉尔,丘吉尔对草案措辞表示赞同。两人一致认为,中国应被列为这项公告的发起国之一。杜鲁门将公告的内容电告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要求从速征求蒋介石的意见。蒋介石知悉公告内容后表示极为赞同,但要求将自己的名字列在英国首相之前。7月26日,《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发布,这一文件也被称为《波茨坦公告》或《波茨坦宣言》。
综观《波茨坦公告》内容,主要是劝告日本履行《开罗宣言》各条款,无条件投降。《开罗宣言》也叫《中美英三国领袖开罗会议公报》,是在1943年11月26日签署的。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中国、美国和英国政府首脑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会议,签署了《开罗宣言》,并于12月1日公布。根据《开罗宣言》的规定,日本不仅要无条件投降,还要将以前侵占的中国领土全部归还,包括东三省、台湾和澎湖列岛。
![]()
《开罗宣言》英文版原文影印件
但在接到《波茨坦公告》之后,日本首相铃木贯太郎未予置答,仍请苏联斡旋。正当日本还在期待苏联斡旋之时,8月6日8时15分,美国飞机在日本广岛上空投下第一颗原子弹。广岛34.3万人口中超过7.8万人当场死亡,负伤失踪超过5.1万人,建筑物几乎全毁或半毁。8月8日夜,苏联向日本宣战。随即,苏联远东红军突入中国东北地区,日本关东军受到毁灭性打击。
此时日本天皇和内大臣木户幸一、首相铃木贯太郎及多数阁员都主张接受《波茨坦公告》,但陆相阿南惟几和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仍主张“本土决战”争取有利和局。8月9日11时30分,美国又向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长崎市死亡2.375万人,受伤4.3万人。尽管阿南陆相还主张“一亿玉碎”,但日皇采纳外相东乡茂德的主张,被迫求和。
8月10日,日本通过瑞士、瑞典两个中立国政府,向联合国主要国家美国、中国、英国、苏联转交日本政府接受《波茨坦公告》的电文。电文提出,要求就《波茨坦公告》中取得一项谅解,即该公告对日本所提条款“并不包括变更日本天皇主权之意图”,即要求保留天皇制统治。这是日本表示向盟国投降的意愿,但还在讨价还价。8月11日,美国国务卿贝尔纳斯代表联合国各国政府答复日本。
这个复文没有坚持取消天皇制,但明确要求日本必须无条件投降。接到这个复文后,日本政府内部仍存在意见分歧。日本外务省认为,可以接受联合国的复文,而陆、海军两统帅部仍不同意接受。8月12日,陆相阿南惟几和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还下令各军断然执行作战任务。13日,美国出动千架飞机猛炸东京。14日,美机又空投大量日本政府接受《波茨坦公告》和联合国复文的日文传单。这一天,日本天皇召开御前特别会议,日皇裁定,接受联合国之要求。随后日本政府通过瑞士政府正式向美国、英国、中国、苏联送达照会,接受《波茨坦公告》和贝尔纳斯代表联合国的复文。当日,美国总统杜鲁门代表联合国各国政府宣布战争结束。
8月15日晨,美国国务卿贝尔纳斯电告中国外交部次长吴国桢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并约定在重庆夏季时间15日晨7时同时公布。
![]()
关于日本投降的新闻报道
1945年8月15日重庆时间7时,美国、英国、中国、苏联同时宣告日本无条件投降。10时,中国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发表了广播讲话,用时11分钟。蒋介石的这篇广播讲话是他亲自执笔起草的,被冠以《抗战胜利告全国军民及世界人士书》的题目。蒋介石的这篇广播讲话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文献,通读全文,贯穿的主题是“以德报怨”的基调,也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人类永久和平的企望。
8月15日中午,日本天皇裕仁向全国广播接受《波茨坦公告》的“终战”诏书。从字面上看,这份诏书并不长,只有区区600余字(日文原文为816字);但从语言上看,可谓是字斟句酌、用心良苦。这份诏书主要由当时日本内阁书记官长和2名汉学家执笔完成,其他内阁大臣亦曾参与修订,是日本天皇与内阁官员及高层秘书集体讨论的“杰作”。仔细阅读这份所谓的投降诏书,不仅没有“投降”二字,也找不出“战败”的词语,仅仅在标题中使用中性词“终战”喻示战争结束。诏书通篇对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没有丝毫反省检讨之意,反而继续歌颂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勇敢善战”“克己奉公”的武士道精神,并把偷袭珍珠港、发动太平洋战争说成是为了“自存”,暴露了裕仁天皇及日本政府企图篡改历史的行径。另一方面,诏书对盟国进攻日本的军事行动加以指责:“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颠倒黑白,信口雌黄,无过于此!
大家应看清当时日本投降的真实意图,提醒国人不要忘记那段历史,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企图,并激励自己努力上进,增强总体国力,才有能力抵御任何外来挑衅。
有人说这份诏书“交战以来已阅四载”的提法不对,因为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已单独抗击日本入侵将近14个年头,从1937年“七七事变”算起也有8个年头了。历史事实虽然如此,但是中国正式对日宣战是在1941年12月9日。也就是说,从1941年12月9日开始中日两国才正式进入战争状态,“已阅四载”的提法没有什么大的差错。至于中国政府为什么直到1941年12月9日才正式对日本宣战,有兴趣的读者可读一读李广民教授的《准战争状态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一书,或可有所启发。
通过简单回顾日本投降的全过程,可以得出两点认识:
第一,先是日本乞降,而后盟国准降,这一次序不能颠倒。
第二,关于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是四大国首先公布的,其后日本天皇的“终战”诏书才播出。
如此,“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这样的表述方式是非常不恰当的,因为这样的表述方式似乎强调投降是日本人自动选择的结果。而事实是日本无条件投降是同盟国提出来并最终由同盟国批准执行的,日本只有服从的份儿,没有丝毫选择的余地!
当然,日本投降的消息在8月10日就被散布出来了,大后方的民众在当日晚就开始狂欢了。1945年8月28日,中国政府颁发了庆祝抗日战争胜利的通知。
![]()
重庆军民庆祝抗战胜利
9月3日,在陪都重庆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活动,全城呈现出节日的气氛。9时,各界在市中心区较场口举行庆祝大会,101响礼炮响彻云霄。11时20分,前有3辆摩托车开道,蒋介石乘坐的敞篷车紧跟其后,军政部部长陈诚坐在蒋介石旁边,后面摩托车上掌旗官手擎“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大旗”1面。国民政府要员居正、戴季陶、于右任、吴铁城、冯玉祥、白崇禧、吴鼎昌、吕超、陈立夫、张治中、吴国桢、谷正纲、王缵绪、莫德惠、贺国光、贺耀祖、康心如等人出席了庆祝大会。12时,蒋介石乘车抵达中心路口时,军乐齐奏,仪仗队持枪致敬。12时30分,6万余人参加的大游行开始。在游行车队中,有荣誉军人代表乘坐的4辆大卡车,他们都是在抗日战争中光荣负伤的将士;其后的两辆大卡车上全是老妇、老翁、儿童,他们都是出征军人的家属。6辆大卡车每到一地,市民高呼口号向他们致敬。由数十辆吉普车组成的盟军游行车队,坐着美军官兵及其家属,英国、法国及其他盟国的代表。参加游行的还有国民政府五院各部、会代表队,工人代表队、农民代表队、商民代表队、学生代表队、军人代表队以及彩灯队、龙灯队、醒狮队等。庆祝活动直到下午3时30分才结束。
![]()
本文内容节选自《见证: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受降实录》
![]()
责编 | 芝士宇宙
京彩台湾
微信号:bjstb2017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