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1亿国人每年被眩晕困扰,当现代医学对众多功能性眩晕束手无策,一位医者从三百年前的傅山医学中找到了破局之钥。他将古老的“肝脾肾同调”智慧,与现代前沿科技相融合,开创了一条精准诊疗眩晕的新路。他就是傅山医学流派第三代传人——刘龙生主任。
![]()
承古启新,融合傅山智慧与现代科技
在山西吕梁,傅山医学流派自明末清初便熠熠生辉。作为其第三代正统传人,刘龙生主任的医学之路始于卷帙浩繁的古典医籍。他深得傅山先生“辨证求本”的精髓,并未止步于古籍的训诂,而是思考如何让古老智慧照亮现代疾病的迷雾。
眩晕病因复杂,常涉及神经、心血管、耳鼻喉等多系统。刘主任意识到,单纯依靠传统“望闻问切”虽能把握病机,但难以精准定位现代医学所定义的器质性病变。于是,他做了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将傅山学派“肝脾肾同调”的核心理念,与现代神经医学、血流动力学研究相结合,构建出独一无二的“三维立体辨症体系”。
在这一体系下,他既通过舌象、脉象洞察患者气血阴阳的微观变化,又娴熟运用前庭功能检测、经颅多普勒等现代设备,为诊断提供客观依据。这种“古法新用”的模式,如同为中医装上了“导航系统”,将眩晕的诊断准确率提升至92%以上,实现了传承中的飞跃。
精准辨治,“三维立体”洞悉眩晕根源
“眩晕不是病,而是身体发出的最强烈的求救信号之一。”刘龙生主任常说。在他的体系里,每一个走进诊室的眩晕患者,都需要接受一次全面而精细的“解码”过程。
他曾接诊一位长期被误诊为“颈椎病”的企业高管,患者头晕目眩,伴有严重耳鸣。刘主任通过经颅多普勒发现其椎基底动脉供血明显不足,同时结合舌苔厚腻、脉弦滑的体征,判断其病机核心为“痰浊中阻”与“肝风内动”并存。他解释道:“现代检查看到了‘果’——血管供血差;传统辨证找到了‘因’——体内的痰湿与肝风。两者结合,才能真正标本兼治。”
这种打破学科壁垒的诊疗思路,让许多辗转多地求医无果的患者,在这里第一次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眩晕的真正根源,为后续的精准治疗奠定了坚实基础。
![]()
一人一方,“三祛通窍”定制康复方案
基于精准的辨症,刘龙生主任率先提出了“三祛通窍”的诊疗理念,将眩晕细分为肝阳上亢型(风象)、痰浊中阻型(痰象)、气血亏虚型(瘀象)、肾精不足型(火象)等核心证型。
针对压力大、易怒的年轻患者常见的“肝阳上亢”,他常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并配合耳尖放血疗法,往往能迅速平肝潜阳,让患者体验“立竿见影”的效果。而对于年老体弱、耳鸣耳聋的“肾精不足”型患者,他则以左归丸为基础,大胆融入鹿角胶、紫河车等“血肉有情之品”,填补肾精,从根源上滋养身体。
“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眩晕患者,”刘主任强调,“我们的‘一人一方’,不仅是药方的加减,更是从中药、外治到康复指导的完整个性化方案。”数据显示,这种精准治疗使患者的复发率较传统疗法降低了47%。
如今,已迈入花甲之年的刘主任,最大的满足仍是看到患者摆脱眩晕阴霾,重绽笑容。他不仅是傅山医学的守护者,更是一位用毕生所学,为现代人绘制生命健康地图的引路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