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扎波罗热下着雨,我刷到新闻说马达西奇工厂又被炸了,这名字听着陌生,可翻评论才发现,这厂子早年跟咱们国家差点扯上关系,新闻里提过中国公司想买,后来没成,现在看,真买下来怕是连命都留不住。
![]()
十年前马达西奇还是乌克兰最大的厂子,苏联时期留下的航空发动机专家大多在这儿,他们造的发动机装在米-8直升机上,连俄罗斯都得从这儿买,工厂老板说他们有个外号叫动力沙皇,这名字听着不轻,可真能干不少俄罗斯干不了的事,比如给安-124大飞机配的D-18T发动机,俄罗斯到现在也没能照着做出来。
![]()
2016年,中国一家叫天骄航空的公司盯上了马达西奇,老板心里急,那会儿马达西奇快撑不住了,乌克兰人天天为发工资发愁,中国企业直接开价两亿五千万美元,要控股,还说再投五亿五千万升级设备,本来这事快成了,美国国务院突然插手施压,乌克兰政府立马改口,现在回头看,美国人怕这厂子的发动机技术让中国摸透了,毕竟直升机和无人机的核心部件,一卡脖子就全停了。
![]()
俄乌打起来后,俄罗斯把马达西奇当目标,先用导弹打,后来换重磅炸弹,前后炸了十多次,维修车间没了,无人机生产线没了,连修直升机的本事也丢了,厂区九成成了废墟,照片上看,像被推土机一趟趟碾过一样。
有意思的是,中国人没买成,现在倒有不少乌克兰工程师跑来中国,朋友圈有朋友在西安航空基地上班,说这两年来了好些讲俄语的技术员,他们带走了图纸和经验,可工厂没了,光靠几个人,也造不出发动机。
![]()
现在网上有人讲,幸好没买成,不然中国资产早被炸得稀烂,也有人讲,要是买了至少能学点技术,现在咱们的直升机发动机也不至于还卡在脖子上,这两种说法都有点道理,但历史没法重来,就像马达西奇的老板说的,他们最风光的时候有两万员工,现在只剩下一堆灰和一堆保险单。
这场战争毁的不只是工厂,还有苏联时代传下来的技术,以前乌克兰人总说他们接了苏联的工业底子,现在底子成了废墟,连赔钱都拿不到,海牙的仲裁早让战火吞了,四十五亿美元的索赔成了空话,更讽刺的是,俄罗斯炸工厂说是搞去工业化,自己却还在为替代发动机发愁,PD-35发动机拖了这么多年还是没影儿。
![]()
看着马达西奇的卫星图,厂区里全是焦黑的钢筋,像被谁一口咬碎的饼干渣,设计图没了,模具没了,生产线也没了,苏联时代留下的那些东西,全都没了,有人说这是乌克兰的损失,可这更是全世界航空工业的损失,技术断了,想重新搭起来得花几十年,中间这空挡,怕是永远赶不上新的东西了。
战争就是这么没道理,十年前能谈妥的事,十年后连谈判桌都没了,乌克兰人曾经当家的“动力沙皇”,如今只能在课本里翻到,那些逃到中国的工程师,夜里会不会想起扎波罗热的厂房,想起图纸上那些密密麻麻的发动机线条,现在只能在异国的电脑里,一笔一笔接着画下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